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晋城大阳古镇 三晋第一镇 中国古城镇活化石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晋城大阳古镇 三晋第一镇 中国古城镇活化石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时间:2023-11-15 13:30:04

相关推荐

晋城大阳古镇 三晋第一镇 中国古城镇活化石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大阳镇古,昔称阳阿,镇域面积52.58平方公里,辖28村,27000余人。号称“三晋第一镇”,拥有北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 10月,被国家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1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大阳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阳阿为上党郡所辖。西汉初年,大阳被汉高祖封为阳阿侯国。相传阳阿侯的女儿阳阿公主貌比西施,聪慧过人,能歌善舞,精通音律。汉代《淮南子》一书中还有“阳阿奇舞”和“阳阿薤(xiè )露”的记载。汉成帝时赵飞燕曾于进宫前慕名在西宫阁和阳阿公主学习舞蹈。三国黄初元年,废侯国,阳阿又为县。到了明清时期,镇内人口不断增加,村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户分五里、人罗万家的大集镇。“东西两大阳 ,南北四寨上,九十三个阁,七十二条巷,七市八圪垱,老街五里长”的民谣形象地说出了大阳昔日的规模与繁华……

据天宝而物华。大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山海经》载:“虎尾山,其阴有铁”,指的就是大阳的虎尾山矿区。大阳是我国冶铁业重要发源地之一,最早使用牛皮囊鼓风炉炼铁。战国时大阳成为我国北方诸侯国制造兵器所需生铁的重要产地。

清初学者毕振姬在《四州文献》中记述:“古有阳阿之剑,可陆断牛马,水截鸿雁”。著名的阳阿剑就出产于大阳。冶铸业的发达促成了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大阳形成了木市、米市、煤市、人市、棉市、席市、枣市、菜市等八大市场和百余家商号,成为“人居万家、商贾云集”的大集镇。

特别是明代手工制针业在大阳崛起后,由于工艺精细,质量上乘,因而与广东佛山的制针业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分割垄断了中国制针市场,并远销中亚的伊朗、伊拉克等国。德国的李希霍芬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中记述:“大阳的针,供应着这个大国的每一个家庭,并且远销中亚一带”。古镇大阳也因此获得“九州针都”的盛誉。

因地灵而人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使大阳在历史上人文璀璨,仕官如林,官自一品至九品,无官不备。涌现出段思恭、段直、茹太素、王国士、孟春、孟雷、裴宇、庞浩、张养蒙、张大经、关遐年、常恒昌等许多仕官名僚。“三斗三升芝麻官”的传说故事和“有官不到大阳夸”的民谚广为人知。同时,这些出仕为官之人在家乡置办家业,建起许多规模宏大的宅院,这些特色鲜明的官居商宅,与那些老街古巷、寺庙祠堂、楼阁津梁、城墙寨堡浑然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脉络。

其中,位于东大阳村中的裴家大院,也叫光禄第,是昔日明代嘉靖礼部尚书裴宇的故居。其建筑为九宫八卦式布局,它以过厅院巷为中轴线排列,规划有致,结构合理,院落连环,楼层高大,极有王府气势。明代万历丁丑科户部右侍郎张养蒙都堂的府第。其房宅占地逾百亩,几乎横跨了大阳的两条街巷。它以门庭楼宅的高大、扇屏绮窗的秀雅、砖石木雕的精巧以及斗拱梁柱的硕大最具特色。

由于世道的变迁,这些庭院早已几易其主,而且大部分建筑的雕刻装饰已有损坏,但从现存的建筑中,仍能窥见出大阳明清民居建筑的辉煌和灿烂。大阳古建的浩瀚,除了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深宅大院。还有耸立于镇东的九层天柱塔,深藏在镇西北高山上的香山寺。而且汤帝庙、关帝庙、资圣寺以及古阁、巷门都一直保存至今,其建筑古朴大雅,风格别具。尤其横贯东西的一条明清大街,仍然店铺林立,古风四溢。

1989年中国著名作家浩然曾慕名来到这里,在其《大阳镇采访拾零》一文中,称大阳的老街是一条“只有读古典小说才能想象出来的街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