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顾炎武的名言 有关顾炎武的名言

顾炎武的名言 有关顾炎武的名言

时间:2023-12-01 23:11:21

相关推荐

顾炎武的名言 有关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名言摘抄: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履行对于祖国的天职,这是人最神圣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

—拜伦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

巴斯德

读顾炎武《日知录》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有段名言,“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联。”大意是治理国家,是君臣(肉食者)们的事。外敌入侵,则匹夫有保国之责。

前两天看到北京市民司马南先生谈恒大的视频,说得很好。多数人赞,也有人喷。按顾老夫子的说法,市民司老先生确实是多此一举。因为恒大现在这个“雷”是中国首富埋的,并非外敌,作为一个匹夫,大可不理。

然则恒大这个“雷”,的确有点大。让它爆吧,杀伤力有点大。怎么办?当然不能让它爆,得摁住了!谁來揌?当然是以首富为主的一班人,得靠向前,舍得身家,自然是摁得住的!至于我们这些匹夫,本也没责任,远远的看着为好。

中国明朝文人顾炎武著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绝句,流芳百世,警示后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人敞开宽阔的胸境,1937年2月10日,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国策和四项保证。五项国策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之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四项保证是: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的方针;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为我们取得全国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一切都得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今社会怎样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旺,匹夫有责这句话是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顾炎武用大半生时间和精力撰写了一部八十万字的读书札记《日知录》中的一句名言。300多年前的顾炎武己认识到天下兴衰,每一个老百姓都有责任,作为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中国人更应有这样的思想和胸怀。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加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波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将自已的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作为我们退休干部,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完全可以利用面对全国几亿读者的巜今日头条》平台,多撰写一些正能量的文章,给读者一点启迪,感悟,也算是我们年长的匹夫对天下的一点贡献。

1678年,康熙亲政多年,才能兼备,越发英明,很多读书人想为康熙效力。然而,有一个读书人,却一点面子都不给皇帝,“我不要给皇帝办事,别逼我。再逼我就死给你看!”。

这个读书人是顾炎武,他是明末三大儒之一,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主张。不过,此时的他认为:为清朝皇帝效力,对他来说是一种侮辱,他宁愿去死,也不做清廷的官。

在古代,有句名言是“得士心则得民心,得民心则得天下”。

吴三桂是利用明朝百姓对满清朝廷的仇恨心理,以“兴明讨清”为口号,发动反清叛乱。

康熙经历“各省兵民相率背叛”的可怕现实后,他一下子认识到这句话的真谛:只有争取到汉族士大夫归心,汉族百姓才会随之归顺,天下才能安稳太平。

于是,三藩战乱胶着的间隙,康熙急忙下令在正常科举制度外,要特开“博学鸿词”科,希望通过这种方法网罗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儒者,尤其是像顾炎武、黄宗羲等退隐的明朝遗老,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支持,那么汉族百姓对清朝廷的认可度,肯定会大大提高。

不过,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明朝三大儒”中的顾炎武、黄宗羲以及其他明朝学术界领军人物都坚持不出山。

顾炎武更是当场回绝朝廷的邀请,做出以死自誓的决定。“我一个快70岁的老家伙还有什么想要的?正好差一死。如果再逼我入朝当官,那我死给你们看。”

顾炎武严词拒绝朝廷的邀请,康熙并没有因此生气责怪顾炎武等人。反而是以开明的姿态,厚待其他答应入朝效力的明朝遗民。

事实上,虽然开特科的目的没有达到,但康熙也没有放弃继续招揽大儒的工作。只是,这次康熙换了一招:修《明史》。

清军刚入关时就设有明史馆,但内乱纷起,修史工作一直没能启动。但这次开设“博学鸿儒”科考试后,康熙重启了明史馆工作。

康熙以50名入选者为主力,并顺势邀请顾炎武及其他大儒前来担纲领导工作,以确保《明史》的编修质量。

不料,顾炎武依旧以死相抗,重申“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并且,在谢绝聘请之后,立即迁居他乡,躲避朝廷官员的拜访。

尽管未能如愿,但是康熙依旧不生气,而是身体力行,提高明朝遗民的身份地位,减少遗民的对抗情绪。

后来,在康熙开特科和修《明史》的政策下,为了保存明朝的真实史迹,明朝遗民无法再坚定地拒绝为清朝廷效力。渐渐地,汉族士大夫和退隐的明朝遗老对清王朝的态度开始松动,慢慢由敌视转为亲近。

即使是顾炎武等明朝大儒,虽然他们死活不愿意入清廷为官,但是,他们对这个王朝的态度也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顾炎武为了今后时代太平,百姓能安居乐业,主动向当地官府献上了自己的意见书。

【七个榜样】

顾炎武誓死不做清廷官,甚至连一些清廷发出的征聘性的学术工作也拒绝,这是他作为一朝臣民的操守,也是他的底线。

但是,他并未忘记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他仍然积极周游山川要隘,结合文献记载,做“经世致用”的学问。

他确信改造社会,是学者的天职,所以,他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背后蕴含的大局观,非常值得钦佩。

对于顾炎武的事迹,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关注我@七个榜样,一起品读榜样的成长故事!

#头条历史#

#历史#

#历史有知识#

行摄北京胡同之四十八:报国寺前街

(拍摄日期:.11.6.)

报国寺前街位于西城区,形成于明朝,东西走向,长160米,宽10米。

报国寺前街1号为著名的报国寺。报国寺始建于辽代,当时规模很小,史称小报国寺,此后多次损毁又多次重修。清乾隆十九年重修并改名大报国慈仁寺,时为京师名刹。清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顾炎武(1613-1682)曾寓居此寺,后来改建西院为顾亭林祠。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新中国成立后,报国寺一度成为集书籍、邮票、钱币为主的文化市场,后来被琉璃厂文化街超越了。这里曾是当时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留下了许多传奇佳话。

报国寺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

#以书之名# #历史# #读书#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