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湟中:壮大村集体经济 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湟中:壮大村集体经济 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时间:2021-04-20 17:37:45

相关推荐

湟中:壮大村集体经济 打造脱贫攻坚“新引擎”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湟中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引领扶贫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按照“立足实际、多元模式、增长增效、发展壮大”的总体思路,采取多种模式,有效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效益不高、发展不一等问题,推动村级集体发展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深挖资源

“光”取中取“金

初冬时节,在湟中县鲁沙尔镇白土庄村的田野上,一眼望去,一片片由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颇为壮观的条形矩阵,110000块蓝色单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格外醒目。

这就是湟中县最大的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占地面积887亩(1亩≈0.067公顷,下同)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赛朵光伏电站。每天12万千瓦时的发电量,9万多元发电收益,让光伏发电项目就像是一座建立在田野中的“阳光银行”,改变着这里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面貌。

“集体经济对于贫困村来讲,就好比是‘压舱石、定盘星’。村集体经济强了,村级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各项工作才能有力推进,然后又回过头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湟中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生忠深有感触地说。

湟中县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交通便利,有实施光伏扶贫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湟中县决定把全县156个贫困村纳入光伏扶贫工程实施范围,整合资金2.5亿元,总装机容量34.1兆瓦,并于底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预计每年将产生电量4380万千瓦时,惠及156个贫困村,已为156个贫困村集体分红468万元。

在群众眼里,光伏电站就是聚宝盆。“天气好的时候,太阳一出来,我们就感觉好像天上直往下掉钱,心里暖洋洋的。”西堡镇羊圈沟村村民丁全高兴地说,“村干部告诉我们,这个电站已经建成并网,每年能给村里分不少钱呢。”据统计,截至11月5日,“赛朵电站”发电总量已达3340万千瓦时,预计收益2505万元。

整合优势资源

复苏集体经济

湟中县拦隆口镇班仲营村位于镇东部,距镇政府7公里,距离省会西宁30公里,黑上公路穿村而过,交通较为便利,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村庄蔬菜种植优势,以村委集体土地、合作社等集体资产参与入股的形式盘活集体资产,积极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为全镇唯一一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庄,以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近年来,班仲营村立足西纳河水源充足,水质纯净,且无污染,适宜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资源优势,瞄准邻近省城西宁、商品蔬菜需求量大的区位市场优势,建成蔬菜生产日光节能温室321座,塑料拱棚900座,主要种植生菜、娃娃菜、西蓝花、油麦菜等叶菜类蔬菜,是全县设施农业示范村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班仲营村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袁伟全说:“我们合作社把辐射和带动周边贫困劳动力作为己任,将贫困户的蔬菜统一收购后,经加工出售到兰州、广州、浙江等地,有效促进了蔬菜产品的快速流通。”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班仲营村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金930.2万元,在原砖瓦厂修建起了1座蔬菜保鲜库——长青蔬菜保鲜库,以土地、专业合作社、资金等形式参与入股,村集体每年可实现收益资金20万元。

长青蔬菜保鲜库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形成集产品冷藏、保鲜、仓储、销售、配送、连锁经营、信息发布为一体的蔬菜保鲜区,具备了强大的集散力、辐射力、市场调控力、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这座保鲜库项目的建成,不仅保障了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还将推进湟中县“菜篮子”工程的稳步建设,规范和引导市场发展,增加本地农民收入,解决社会劳动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立足于湟中县西纳川5万余亩蔬菜基地,将保鲜库作为农户产品订单销售的中转站和调节蔬菜收购价的主要抓手,提供100个就业岗位,还与1000余户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带动3000多户非协议户加入蔬菜种植行业。年内包装冷藏销售甘蓝、有机菜花、菜瓜、西芹、西兰花等各类蔬菜4万吨以上,使项目区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

班仲营村贫困户狄玉元说:“从去年开始,我们都是经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加工后直接出售,节省了检测、拉运销售的时间和精力,农闲时间还可以去保鲜库务工增加收入。”

盘活沉睡土地

打造龙头引擎

位于湟中县中部地区的西堡镇西堡村,共有820户2820人,耕地7446亩。以往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仅靠财政转移性资金维持运转。以来,西堡村依托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成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流转村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面对传统农业土地利用价值低、集体经济发展困难的现状,西堡村“两委”班子在党支部书记丁平的带领下,不等不靠不观望,结合西堡村为镇所在地,海阴公路穿村而过,距青海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仅10公里的位置优势,成立了西堡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按照“依法实施、农户自愿、流转有偿”的原则,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以6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1500亩,盘活村民土地,平整不规范且无法连片利用的土地,惠及农户600余户,为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用足用活4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同时,西堡村积极争取市级“菜篮子”发展项目资金50万元,村“两委”班子自筹资金40万元,建成温室大棚100栋,种植西蓝花15亩、上海青25亩、油麦菜25亩,种植露地蔬菜400亩,共种植蔬菜品种10多种。100栋温室大棚年收益租赁资金18万元,累计吸纳周边劳动力76余人,累计发放劳务工资30.2万元,带动贫困户16户51人。

身患慢性病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安占飞说:“要不是村‘两委’积极带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我在自家门口务工拿上工资,我家差点就成为贫困户了。”

目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温室大棚380栋,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带动辐射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20人,涉及本村和周边6村406户1421人,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