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游鄂林家大湾有感:当年亚圣宝地朝者云集 今朝跌落神坛复归平静

游鄂林家大湾有感:当年亚圣宝地朝者云集 今朝跌落神坛复归平静

时间:2022-10-06 14:12:27

相关推荐

游鄂林家大湾有感:当年亚圣宝地朝者云集 今朝跌落神坛复归平静

一个晴朗的早上,我们驱车来到鄂黄冈团风回龙山林家大塆村,这里周围三面群山环抱,一条大道沿着山脚下弯曲盘旋而至,在村口前,一面犹如明镜一片很大的池塘,10米余深清澈见底,村旁两侧有两座小山峦。在一处进村口的地方,当地树了一块巨大的牌子在路旁,上面赫然写“团风人民欢迎您”,这是名人的故乡,上面喷绘着五大名人的画像,我一瞅,除了地质学家李四光更有名气外,随行的同伴说其它的都没有名气。

其实,大家都清楚,我们此行的目的,来看的就是这里一个真名人故里,上面虽然没有宣传,没有写上,但可谓是家喻户晓,那就是林彪元帅故居。

今天林彪的老家为土砖建筑,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风貌,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我们就是冲那个曾经叱诧风云人物“副统帅”出生地去的。只有“帅门”这两个字可以折射出这里主人的地位。“帅门”是四联土砖房,右手第二间开门。进门后,客厅正中矗立一座铸造的林彪半身铜像 。

墙壁两边的墙上贴有林彪的族谱、简历及历史相片。对面的墙上挂有中堂,放置着八仙桌、太师椅等。右侧的房子里,放置有织布机、独轮车、抽水机等器具。左手第二间房子置有木床等用具,床上的雕花依然可见,油漆已经斑驳脱落。左手第一间,则仍有人居住。据说:“帅门”是林彪的堂侄后来修建的,里面的资料也是他到处收集回来的。

“帅门”对面是林彪的出生地,为竖向的三联土房,上挂有“林彪故居遗址”牌匾,为团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陈设和“帅门”差别不大,唯独没看到林彪的一件遗物,主打牌是“出生地”。有趣的是后山居然还有一个林彪儿时的“躲猫洞”。

这里前来参观的人并不是很多,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但也有象我们一样的人,偶然来看看,在林彪故居的右侧,有一个正炒菜热火朝天的小餐馆,也打上“林家饭店”,参观饿了的人,可以在这里就餐,我觉得这个挺不合拍,不管如此,大名鼎鼎的名人故居,咋能弄上这个,同伴告诉我,这可能是人家投资修建的,正找这个商机呢。无奈。

在参观过程中,有一位当地同事,他带着上了年纪的父亲,向我们讲解这里曾经的无限荣光和辉煌岁月,当年,文革期间林彪红极一时,故居成为人们瞻仰圣地。

“文革”开始,由于林彪地位的日益上升,前来林家大湾参观,据相关资料显示,来林家大湾参观的人们是摩肩接踵,人称这是“亚圣”宝地,什么串联的红卫兵、各校的大学生,他们统计,光1966年下半年,前往“朝拜者”达80多万人次,往后工农兵各界络绎不绝,纷至沓来,仅1967年参观人次近200多万人次。黄冈县委出台8条决定,在林家大湾设立接待站,用以解决参观者的生活问题,县财政首批拨款4.4万元解决参观者吃宿问题。

后来,解放军武汉军区对林家大湾非常重视,开始大兴土木,大搞建设,具体做了以下五件事情:

一是改善交通,为了进出林家大湾方便快捷,将原走回龙山镇第二水库的106国道改道直插林家大湾,为此移平了林家大湾门口的小山。

二是开挖了一个小型水库,既可解决参观者饮水问题,又可用于农业灌溉,据说人多的时候,曾将池塘的水都喝干了。

三是建起了湖北省唯一的一座乡村书店,出售相关书籍、像章、纪念章等纪念品,一天竟可卖一麻袋像章、纪念章。

四是投巨资美化环境,栽种了大量的垂柳、女贞、雪松、栀子花等树木。要求林家大湾家家户户接通电源,要知道,当时黄冈全县通电的农村还不到1%。

五是以后为加强通信讯号,在白羊山上专门修建一座微波插转站。在全省农村也是首座。

随后,成立了“林彪同志故居管理处”,军分区作战科长任管理处主任,下设接待、宣传、后勤三个组,有工作人员20多人。在旧居的西边,为一座两百平米的平房,并有60个床位以供接待之用。

在副统帅“亚圣”旧居门外,树着一块红底白字的“参观须知”铁牌。走进屋内,北墙是80cmx50cm的语录牌:“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行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里面还有林彪青少年时期的照片,毛泽东和林彪的合影,有红军攻克漳州的照片,有“龙源大捷”的素描,有毛泽东与林彪在井冈山握手的油画,寓意“毛林会师”。北墙还刊有湖北省革委会1968年2月14日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掀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伟大群众运动新高潮,全面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决议》。

南墙有“林彪在长征中”的油画,有毛林穿灰色军服在延安的半身合影,有林彪在抗大作报告的照片,有林彪率八路军赴前线的照片,有林彪在平型关指挥战斗的照片,有林彪在锦州指挥的照片,有林彪在中南局作报告的照片,有林彪在中央军委会议上的照片。

所有这一切,都是突出林副统帅的“光辉形象”。

然而,五年以后的1971年11月,这里的一切可谓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天堂沦为地狱。部队派兵来到林家大湾,拆除林家大湾村头一座建于“文革”初期毛林并立的巨幅画像,并炸毁了整个水泥基座。故居内的陈设毁的毁,烧的烧,大部分被搬走,书籍、照片、宣传画,都被收缴销毁,各类语录牌、宣传牌、指示牌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听到这里,大家都说,反差太大了。今天的林家大湾,是在原址的基础上,按照原来的样式重新建起来的,座北朝南,后高前低,后窄前宽,都是出门往左前方通往外地。泥墙青瓦,屋后都有青山,门前都有一水塘,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房屋分前、中、后三幢,室内大小天井三口,雨水通过暗沟流向自家农田。全屋共有房间、堂房、茶厅双间,总面积300余平方米。

林家大塆经历了一场起与落、荣与辱的历史考验,今天复归成平静的小山村,也许正是林家大塆如今的简陋,更体现这个小山村仍然和往昔一样,恬静、孤寂,落寞,更是一种复归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可能往后会更加吸引更多的人们前去参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