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对自媒体写作小白的几点建议

对自媒体写作小白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4-01-26 17:41:30

相关推荐

对自媒体写作小白的几点建议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本人从7月开始在网上写作,写作领域是治愈类和成长干货类文章,目前是多平台签约作者,最近开始在百家号上持续输出。因为我就是从写作小白一路走来(变成写作大白),典型的普通人,希望我的建议对刚起步的朋友有帮助。

我觉得做好这几点,相信写作水平就能迅速提高。

一、提高构思的深度

比较普遍的文章写作模式都是引子+三段论,每一段的结构是:案例(故事)+理论+金句.

但是初学者容易忽略的是:列提纲比较敷衍,思考不够,导致动笔的时候逻辑错乱,或者引用的素材不恰当,耗费精力又不讨好。

其实,比追热点和套公式更重要的是,文章的逻辑深度,论据是否有说服力,观点是否有启发性?这些往往决定了文章的质量。

文章的本质是构思,谋篇布局是决定文章的好坏。在动笔之前,最好先想好文章的结构。用什么观点?用哪些论据?用哪些金句?是否贴切?有没更好的选择?跟我同题材的文章有没什么地方可以借鉴?

这个思考的过程可能很耗时,有时候我一想就是两个钟头,但是想好之后动笔就很快了,经常两小时就完成了。

构思的功夫完全可以在平常锻炼,文章不一定日更,但是逻辑训练可以每天进行。看标题然后想想自己为什么这么写,看看作者怎么写,高在哪里,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构思能力大幅提高。

《飞驰人生》是前几年很火的一部电影,张弛被禁赛的五年里,他天天在脑里演练如何在巴音布鲁克飞驰,过1462道弯,以及走完109公里的赛程。到真正比赛的时候他就如虎添翼,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写作亦是如此,平时有目的地演练,就能突飞猛进。只要有跟自己写作领域相关的一个热点出来,就可以迅速抓住机会,写出10万+。

二、万花筒式多渠道收集素材

偶尔写得好是灵光一闪,长期写得好就是靠素材收集,尤其可见素材收集的重要性,下面我想从两方面分享下我关于素材收集的思考。

2.1素材的收集渠道: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多关注热门电影台词,身边的户外广告,报纸上的专栏,或者就是刷刷百家号,总会有让你眼睛一亮的句子或者好的素材,这时要赶紧记下来。日更很多人坚持,但是素材收集很多初学者却做不到。

关于素材的收集,还想强调两点:注意朋友的力量和关注明星访谈类、真人秀综艺节目。

我觉得要有几个要好的写友,时不时谈天说地,碰撞思想火花。 朋友是你宝贵的资源,要好好珍惜,交几个挚友,时不时聚一聚,聊聊最近改变或者见闻,肯定有新的启发;也可以和朋友们在线上社群里积极互动。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家庭背景,会给彼此的交流赋予全新的创造力,时不时就能蹦出个金句来。

另外,我发现《鲁豫有约》、《十三邀》、《杨澜访谈录》、《朗读者》、《可凡倾听》、《艺术人生》、《奇遇人生》、《非常静距离》等明星日常的综艺或者访谈节目都是很好的素材来源。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我平时看别人文章的时候,会关注他们是从哪里挖来好素材的,我会留心记录下来。

2.2素材的提炼能力。一般来说,一本社科类的书的重点最多只有2成,我们作为写作需要的可能连一成都不到,有时需要仅仅是一个案例,一个金句抑或是一个观点。这时候就需要提高自己对素材的敏感度。寻找触发点,就是让你眼前一亮的素材。

如果一篇文章打不动了你,那它同样打动不了别人。好的文章要么能勾起读者的情绪,要么能启发读者思考。

关于触发点,我推荐这篇文章给大家:《如何判断一个人厉不厉害》。作者周岭在文中,提到过一个很棒的观点:我们不需要全盘掌握牛人的知识体系,只需要把那些最能触动自己、离自己需求最近的知识攫取过来就好了。通过整合那些触动自己的信息碎片,最终织出一张属于自己的认知网络。

如何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方法有三: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把它重新解释出来,这会逼迫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地提取出来,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三是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因为实践才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

三、对标最好最优,与其看一百篇平庸文章,不如看百遍超一流文章

我很相信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文章读百遍也是同样的道理。好文章读得多,想写得差都难。与其看一百篇平庸文章,不如看百遍超一流文章。

你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找到一个榜样,搜集完他全部文章反复地读。

比如我去年写的篇文章《褚时健:对待逆境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就是参考《林清玄:我来人间一趟,想要把你照亮》。

四、归零心态,下一篇最好

写作者最忌讳的心态就是敝帚自珍和畏缩不前。

我曾经有段时间很低沉,频繁投稿被拒,受到很大打击,一度不想写下去了。后来我逐渐意识到,我过于执着,而且也找错了焦点,我真正应该关心的是这篇文章有没写出自己的水准,是否对读者有利。

行为经济学中有个概念是心理账户,即除了荷包这种实际账户外,在人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

比如,我们会把工资划归到靠辛苦劳动日积月累下来的“勤劳致富”固定账户中;把稿费视为一种恩赐,放到“奖励”额外账户中;而把买彩票赢来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

有的写作者会把稿费算进“勤劳致富”的固定账户中,一旦没有得到,就会不开心。这时如果可以换种思维方式,把稿费当做自己努力和能力的副产品,就不会那么焦虑,写的时候也更开心。

你还记得写作的初心么?那种沉浸在字里行间的安宁,是无与伦比的,当我们给写作以款待,它也会还我们以丰盛。

约翰·列侬说过的话: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写作也是这样,越着急越难以写好。慢下来,沉进去,就会逐渐找回状态。

当我调整心态,把稿费列入“奖励”的额外账户后,就不再纠结,得到稿费最好,没有也无所谓,以佛系应万变,享受写作的乐趣,自我满意度是直线上升。

五、高质量反馈,是成功的最短路径

写作初学者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明明写了一两年,也看了很多书,也没感觉自己有所提高。那是因为没有得到高质量反馈。

我先讲个小故事,我有个大学同学投篮特别准,他说自己小时候偶然遇到一个CBA的退役球员,还是坐板凳的那种,教了他一段时间,所以才与众不同,成为普通人中的篮球高手。写作也是如此,如果能得到高人指点,就可以很快发现自己的写作症结和破局之道,这在刻意练习里面叫做高质量的反馈。

埋头苦干不值得提倡,主动寻找领域里的一流高手指点并反复修改才是正道。与其写10篇文章,不如把一篇文章改十遍,收获的复利价值更高,因为每次修改都会让你得到启发,琢磨高手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点,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的局限所在。

有朋友可能会问,身边找不到高手怎么办?很简单,找个比自己水平强的就行,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能持续写出爆文的作者都有可取之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