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孩子买了票该不该让座?地铁要座背后的迷思 谁说老人一定是弱者

孩子买了票该不该让座?地铁要座背后的迷思 谁说老人一定是弱者

时间:2022-01-14 19:21:52

相关推荐

孩子买了票该不该让座?地铁要座背后的迷思 谁说老人一定是弱者

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这一问题最近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以往在公交车上发生的老人要座事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转移到地铁上。8月,长沙地铁一名老人强行将女生挤下座位,还扬言“我打死你”。9月,北京地铁一男子称自己年龄大,强迫他人让座,被问多大年龄,他叫嚣“我比你爹大”。昨天,南京地铁又有一大妈要求小孩让座遭拒,孩子母亲表示孩子买票了,不让座是本分,却遭大妈回怼“言传身教”。

前两个事件,老人针对的对象还都是年轻人,可最后这一位南京大妈,却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未成年的小孩。难道小孩子在地铁上,就没有座位权了?按规定,儿童上地铁应遵循免票标准,超过规定的身高线之后,就要和成年人一样购买全票。但是,和火车、飞机不同,买了票并不意味着上车就有座位,地铁上的座位从来都是先到先得,法律没有规定过谁必须要给谁让座一说。小孩子没有特权,老人也一样。公共场所的座位是开放给所有人的,就算座位上有“爱心座位”的标志,不属于弱势群体的普通人也有权利去坐,这应该是社会的共识。

一句“言传身教”,大妈便将小孩子没有让座的责任完全归结于母亲没有教好,甚至还有几分暗示孩子母亲给自己让座的意思。只是,这位大妈可曾想过,这样的“言传身教”,教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是尊敬、礼让老人的中华民族优良品德,还是面对无理要求不知反抗的懦弱与羞怯?真正的尊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老人的德行衬得上他人的尊敬,而不是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缺乏道德品质的老人,不值得他人的尊敬。连对待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愚孝”,更何况是对陌生的老人呢?

同时,我也在思考,公共交通上的这一个座位,真的有这么重要吗?老人是否真需要这一个座位,还是只想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一些老人的身体状况来说,长时间站立是一种对体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如果因为没有座位而发生老人身体不适甚至晕倒的状况,实在是得不偿失。再加上我国又有尊敬和礼让老人的传统道德品质,所以看到有老人上车,很多年轻人都会起身让座。这样的场景看起来很和谐,可也有老人认为这是“年龄歧视”,不能说年龄大了体力就不好了,年龄大了就一定处处需要他人照顾,活了几十年,难道没有座位站一会儿就受不了了?

这样的“硬核”老人有,但不多。大连地铁上就曾经出现过一个硬核大爷,这位大爷就是76岁的刘增盛。他上车之后,其他乘客见他满头银发,年纪又大,就想给他让座,没想到一低头竟看见,老人衣服上别了一个LED的小灯牌,上面写着“勿需让座”。后来有记者采访他,他说自己的这个小灯牌是为了不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并表示“我身体还可以,站着也没有问题”。

任何时候,判断是否应该给他人让座的标准,都不应该是年龄,也不该是性别,而是他人是否真正需要。让座是美德,但也需要文明,需要讲道理,仗着自己年纪大就为所欲为的言行,不会受到人们的认同,也不会得到社会的偏袒。

老人要座位,年轻人不让,这种新闻曝出了很多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认为,最大的原因还是出在了官方的宣导上。早年间,我们有“老弱病残孕”专座,现在是“爱心座位”,并且我们还会常常听到车上语音播报:“请将座位让给有需要的人”。从“老弱病残孕”专座,到“爱心座位”,再到“有需要”,弱化了具体指向的人群,强化了“需要”和“爱心”,这体现了官方思想的与时俱进。

但是,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有需要的人”,却没有具体的指向。这让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有需要”指的仍然还是“老弱病残孕”。“弱、病、残、孕”并不多见,老年人却是每家都有,车站的文明宣传片中,体现的大多也都是体谅和帮助老年人的画面,于是一旦遇到了不让座的情况,老年人就会认为不被尊重,社会风气恶化,从而产生被社会孤立和抛弃的感觉,矛盾也就越来越被激化了。想要解决这一现状,我认为官方需要加强宣导,制作新的宣传片,设计新的宣导语,将“有需要的人”这一群体具象化,不再将老人当做第一主角,摆脱僵化的话语模式,才能在不引起观者反感的情况下,切实达到让乘客文明乘车、文明让座的目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