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复旦大学这门课人气爆棚 这不仅是在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这点

复旦大学这门课人气爆棚 这不仅是在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这点

时间:2019-08-07 17:43:45

相关推荐

复旦大学这门课人气爆棚 这不仅是在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这点

今年,复旦大学开了一门课,叫做《似是而非》。这门课在全校园爆红,在课程容量为258人的情况下,第一轮选课人数就超过1000人。

每周二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宁可站着也要听课,以至于上课的时候连教室走廊里都站满了学生。

这门课是由文,理,工,医不同学科的12位教授分别授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

比如,发生火灾时候,不能往卫生间跑,理由是统计表明,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楼教授明确指出,对与不对,不在于论据的对错,而是论据“死在卫生间人数最多”到论点“不能往卫生间跑”的逻辑推断谬误。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逻辑上的错误广泛存在统计数据和新闻报道中,他们站不住脚,经不起争论,但这些数字又让人印象深刻并难以抗拒。

复旦大学开这堂课的目的很明显,是在教学生如何辨别伪科学。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学了一大堆,但无法在实际生活中使用。

很多时候,即使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也会对一些假专家传授的伪科学深信不疑。完全失去了分辨能力。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某个消防用品代理商在消防宣传中提出,液化气罐如果着火,一定要先灭火,再关阀。理由是如果先关阀,会有一个“负压回火”的现象,使得火苗倒窜进气罐引起爆炸。给出的论据是一个消防员抱着燃起大火的液化罐从房间里冲出。

这个观点非常具有迷惑性,于是听讲座的众人纷纷解囊购买这家公司的灭火毯。其中不乏高学历的人员。这就是典型的利用伪科学,传授伪知识牟利。

其实这里面牵涉到的知识并不复杂,仅仅是初中的物理或者化学知识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从物理角度来看,气罐的压力一定远远高于正常的大气压,不然液化气根本就无法从气罐中喷出。无论是否关阀,这个压力差始终存在,在这个压力差下,火苗根本就不可能倒窜进气罐。

从化学角度来说,无论是燃烧还是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燃烧3要素,温度(着火点),可燃物(液化气),助燃物(这里是氧气或者空气)。

火苗就算进入了气罐,气罐里面没有空气,燃烧三要素少了一个,依然无法发生燃烧或者爆炸现象。

至于那个消防员抱着燃烧的气罐跑出房间,不是他不想关阀,而是阀门被高温烧变形无法关闭。

显然,无论是从物理还是化学角度,只要稍稍思考下,就足以拆穿这个伪知识的传播。为何这么多人深信不疑?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出于对专业人士的信任,另外一个是很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只会用来考试,并不能灵活运用。

利用伪知识传播来谋取利益的事这几年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中医和养生这两个领域,伪知识泛滥。

复旦大学开这堂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教导学生辨别伪科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知识学来是做什么的,当然是用的,不然学它干什么。但大部分学生学了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遇到问题不去思考,而是去寻求标准答案。

他们对专家和权威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信任,几乎从来不会质疑专家和学者的结论。尤其是在生活领域更是如此。

这样的学生完全没有思辨能力,更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样的大学生即使毕业了,不会思考,即使学了再多的知识,也不过是个废材。

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辨能力。要有质疑权威的有勇气,更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本来就是在不断地质疑,不断地探索中才前进的。

没有思辨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哪里来地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很多大学培养不出顶级的人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重学习,轻思辨的学习习惯造成的。

复旦这堂课,表面上是让学生提高对伪科学的辨别能力,但其本质是教学生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堂课才会在校园如此火爆。思辨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更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复旦大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做出改进,没有思辨力的学生,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顶级的人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