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教育部发布重磅通知 破除“SCI至上”的魔咒 网友:早该如此!

教育部发布重磅通知 破除“SCI至上”的魔咒 网友:早该如此!

时间:2021-08-07 02:07:44

相关推荐

教育部发布重磅通知 破除“SCI至上”的魔咒 网友:早该如此!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条重磅的通知,《关于规划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这一则通知关系到所有高校师生的切身利益。自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知针对“高校SCI论文指标的使用”提出了十点意见。不少网友看后纷纷点赞:早该如此!

我们下面先戳出几个关键点跟大家谈谈吧。

01

学术评估,消除“SCI至上”的影响

通知中强调,以前的学术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学校排名等,过度追求SCI论文的相关指标。造成了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影响。

发表于《柳叶刀》、《自然》、《科学》等国际著名期刊的论文,确实是好论文。国内许多高校把SCI论文看得非常重,你没有一定数量的SCI论文,你就评不上副教授或者教授的职位。这就好比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如果你没有发表过论文,你的职称评定就很难通过。尤其是高级职称,由于指标数量少,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要求非常严格,有的地方要求至少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论文。因此有些老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写论文上。忽略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这就是一种“论文至上”的不良现象。

高校也是如此,如果不打破“SCI至上”的魔咒。就没有人安静下来,实实在在搞科研。大家都忙着写论文,争名利。像“汉芯一号”、“STAP细胞”、“舍恩事件”、“黄禹锡事件”等类似学术造假行为就会再度重演。

02

健全评价制度,不能把SCI论文指标作为直接条件

通知中谈到,在岗位的评聘和人员的聘用中,不能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的条件。高校在绩效和聘请考核中,不宜对院系和个人下达SCI论文相关指标的要求。学位的授予,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这一点给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利好的消息,他们表示欢迎,齐声称赞。通知要求各高校健全好评价制度。以前,很多高校在评聘教师时,以SCI论文指标直接挂勾,这样就造成了很多老师在忙于写论文,无心教大学生。有些带研究生的导师,还指定他带的学生要帮他完成一定数量的SCI论文,要么就休想毕业。现在,想拿学位的高校学生,也可以舒一口气了。破了“SCI至上”的魔咒,你会不会相对轻松一些呢?

这让我想到中小学教师,在教师的评聘中能否也能打破“唯分论”的魔咒呢。现在,在教师的考核、评比、遴选、聘任中,都在以分数论英雄。你教的学生能够考高分,你就是厉害的老师。在评优评先中,是首要的条件。学生的分数考差了,在教师的考核中,你永远是处于劣势。虽然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但“唯分论”依然盛行。某高中学校聘任一外籍教师教英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非常强,与外国人沟通毫无障碍。但因为分数达不到预定要求,外籍教师被解聘了。现在中小学“唯分论”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各种考评制度都是以分数挂钩。中小学教师期盼何时能破除这一魔咒。

03

树立正确导向

通知要求,高校及其下属事业单位,要按照正确的导向引领学术文化建设。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学科和大学评价的标签。

不仅仅是SCI论文,其他与学术无关的我们也要避免其影响。让我们的科研人员能够安心地做学术。还要去掉其他外在的影响。

北大著名教授饶毅向来以改革中国科研教育体制、批判中国科学教育文化为己任,他曾经说到:“我亲眼目睹,几个老院士围着1个处长赔笑。不走后门正常申请经费,会屡遭闷棍。而搞拉帮结派得到后台支持的、科学记录并不很好的人,却不难得到支持。”

当然我们也不能搞“一刀切”,“SCI至上”可能会导致一些论文造假,学术不端到风气的盛行,但是SCI作为国际顶级的科学期刊,其论文水平确实很高。教育部要求高校不要把SCI作为直接或唯一的评价依据,而不是否定它的重要性。我觉得把它作为评价依据中的一项,再结合其他依据形成综合高效的评价标准,才是最好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