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与其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 不如先从自己身上找找这4个方面原因吧

与其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 不如先从自己身上找找这4个方面原因吧

时间:2023-07-04 14:26:16

相关推荐

与其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 不如先从自己身上找找这4个方面原因吧

图片源自网络

今天上午和一个朋友在辅导班巧遇,闲谈间自然而然的说起孩子的问题。朋友连连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痛斥着孩子的各种不听话。

其实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很多妈妈都会觉得以前的那个“乖宝宝”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这会让妈妈苦恼不已。而实际早有研究证明,传统意义中“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见,思维更为活跃,比起那些唯唯诺诺的“乖”孩子更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如今这样一个创新、创意、创业成为主流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特质更为难得、更为可贵。

所以,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妈妈真的没有必要太难过;首先要先判断一下孩子之所以“不听话”的原因。

图片源自网络

通常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听话的原因追根究底还真的在于父母。

【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会导致孩子不听话】

父母的错误示范,是造成孩子负面行为的主要原因。

例如,妈妈常常一边忙着做家务或者工作,一边听孩子说话。无形中,孩子就学会这种“不用专心听别人说话”的模式,下次他就一边玩玩具,一边听别人说话。

而正确的做法是妈妈暂停自己的工作,温柔又坚定地告知宝宝,要等自己做完事情之后再说,同时告诉宝宝自己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才好,另外可以和宝宝协商或者给出宝宝建议,在等待妈妈这段时间宝宝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不致茫然等待。

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认为,孩子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而有些话题,自己根本没兴趣。

于是,在孩子说话时父母总显得心不在焉,或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或看手中的书。这样孩子感受到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就会反过来用“不听话”来回馈父母。

其实当孩子说话时,聪明的父母会用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他说的每个字,用简洁的话语回复孩子,同时也可以提一些与此相关的问题,表明自己是在认真地听他的话,并已参与其中了。

【父母制定的规则不合理或有失公允导致孩子不听话】

其实大人和孩子之间,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是有误差的。有很多大人认为很简单的事情,在宝宝成长发育的某个阶段来讲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如果大人本身制定的规范有问题,孩子便难以做到。

例如,父母规定好动的孩子不准出去玩,或者必须要不言语的写完作业,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讲,自然无法控制自己。所以父母不如和孩子提前商量,写作业多久可以休息一会儿、玩一会儿,或者父母设计出足以吸引孩子兴趣的室内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那么他就自然而然不想出去玩了。

对于有两个或以上宝贝的家庭来讲,父母是否能够做到公允很重要。

这与孩子年龄的大小无关,只要不是已经大到可以独立自主的生存,那么都是父母面前的孩子。

所以,哪怕年龄上小宝再小,大宝再大,父母也不要盲目的制定出一些规则,对大宝要求严谨而对小宝在同样的问题是就可以放松,让大宝觉得不公平。这是会导致大宝不听话的直接原因。

同样的规则,对于父母本身和孩子的要求要尽可能一致。例如在家里不能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要求如此,父母就应该先做到才好。同样,要想要求孩子不能过分的玩电子设备,家长就不要时时把手机拿到手里翻个不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父母、对孩子要求是同样的。

【父母大喊大叫或者唠叨不休,孩子就根本听不进去】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道理似乎我们都懂,但是做起来却真的有些困难。

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话引起重视,父母常常不自觉就会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地发布命令。此种做法也许可以收到短暂的效果,但实际上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因为通过大声叫喊引发出孩子的注意力,虽然会在父母身上,但孩子关注的只是父母脸上的愤怒表情,而不是父母所说的话。

事实上,父母越是温柔和轻声地说话,孩子越是容易关注父母所说的话。如果父母有些生气了,不妨走到孩子跟前,帮助他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他,用柔和的语气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父母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有些父母则喜欢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真正要讲的意思和许许多多“废话”(如抱怨、絮叨或责备)都夹杂在一起,或是把要对孩子说的几件事和几个要求都混在一起讲,这时的效果当然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孩子根本不清楚父母究竟要说什么或者要自己做什么,没有重点自然就会忽视父母的话。

因此当父母和孩子说话或提要求时,应尽量使自己的话语简单明了。每次告诉孩子事情的2~3个步骤即可,并让孩子重复一下父母的话,同时督促孩子照着去做。

【孩子负面情绪的累积容易导致孩子不听话】

有些时候父母会发现,孩子忽然间有段时间似乎开始不听话,或者和往日里截然不同。其实这种时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非常关键。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负面行为本身有问题,而是他累积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绪。千万别以为孩子小,无所谓情绪的变化。

例如,父母规定孩子玩电子设备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保护眼睛,为了让孩子不至于上瘾等等,但是半个小时里很可能孩子的游戏正好玩到一半儿或者正是兴头上却不得不终止,或者看个动画片也都是有头无尾看不完整,但是家长忠于原则而直接将电子设备关闭或者拿走,孩子的情绪当然会受到影响。

日积月累,孩子的心情跟着大受影响,反映在其他事件上,就会出现比如不好好做作业、吃饭、洗澡、睡觉等等具体的事情上来。但对于孩子来讲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些由心而生的负面行为其实与玩电子设备没有得到满足而需要另外途径的发泄之间的关联性,所以父母需要格外用心处理。

专家建议,父母应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时间,即使只有五分钟,也要专心地和孩子交流,这样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思及问题真正症结所在。

图片源自网络

总而言之,先是有了不会说话、不会影响的父母,才有了不听话的孩子。这句话也许有些片面,但是对与父母来讲却是一个警醒。

父母说的话没有道理,所以孩子不爱听;父母说的话不是时候,所以孩子也不会爱听;父母说的话态度不当,所以孩子也不爱听。

如果倒过来推演一下,其实不管父母的话有没有道理,只要孩子不喜欢听,就是废话,就是错话。

所以那些感觉自己苦口婆心、很委屈的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和孩子的有效沟通,不是只靠良好和正确的愿望就能做到的; 而是要有行而有效的方法,利用言传身教的力量,具备敏而好学的智慧,才能够真正的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到父子母女间真正的推心置腹、彼此理解和了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