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王莹莹:经典如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王莹莹:经典如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时间:2018-09-25 07:19:23

相关推荐

王莹莹:经典如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前 言

3月,东山书院发起论语共读一席谈活动,以互联网的方式,邀约每一位读经人发声,共聚能量,并发散到天地间。

一席谈平台内容丰富、开放、真实、深刻,记录着每一位读经人的心声,其中或许有一句或者一段话能够打动你的心,并启发智慧,开创一片天地。

现把论语共读一席谈第18期邀约嘉宾王莹莹老师直播的语音转为文字,以飨读者。如果您心中有启发,请把它传递;如果您也想发声,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网络

主持人海燕老师:

各位线上书院的伙伴们,大家中午好,很高兴今天又和大家相聚在论语共读一席谈的直播间。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来自河南省西平县的小学语文教师王莹莹老师,王莹莹老师也是道中书院的特约讲师。

我非常期待能当面聆听王老师的分享,我相信我们线上的伙伴们也都很期待,我今天在微信群里面看到王老师的粉丝——王老师在不同的地方做过宣导,应该有很多粉丝,所以大家都很期待,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起聆听王老师的分享。

图片来源网络

嘉宾王莹莹老师:

谢谢海燕老师的介绍,也非常感谢哲萱老师给我跟大家分享的机会。希望这一次的分享能够跟大家引起心灵的深层次共鸣,让我们一起把全球1亿人读论语的美丽涟漪扩散的更加的广。

刚才海燕老师已经做了介绍,我不再做过多的介绍。是的,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今年是第21个年头。我本身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接触经典将近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生命的蜕变,包括家庭、孩子,包括我的教师职业,这所有的一切好像都有一根线把它串起来。

在分享之初,我先给大家分享一幅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这幅图片是今天早上我在学习强国上看到的,最近疫情期间网络调查高频出现的这些词句。我们感觉到跟以往有什么不一样?是的。一些正能量的词语,比如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间的合作等等,全部涌现出来。所以东山书院这样一个线上书院平台,给我们构建全球1亿人读论语的这样一个载体,大家手牵手走在一起,把经典传遍全世界,这是中国最好的声音,也是全世界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望听到的最美的声音。

刚开始有一些朋友家长看到哲萱老师发起的这样一个活动,都说1万人,什么时候能够达成啊?其实这个1亿人,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亿人这个数它可以成为很多,也可以化为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一个执着的信念。

我想到了孙中山的一段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孙中山先生在19在国方略中提到的,我相信全球读论语,全球诵经典,这样心电波发出去,这样的一片涟漪扩散出去,一定也会引起每个人内心的一片光明。大家灯灯相照,这不是我们大家心目中最渴望的那个场景吗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我的职业生涯,还有我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我最大的受益——接触经典。接触经典后,生命简直是一场重生。所以王教授经常说,读经典的家庭,读经典的人都是有福的。

我今天分享的是“找寻生命的源头活水:我和孩子的经典之路”,这里的经典之路其实是走出来的。我小时候爱读书,但是连一本经典都没有见过。别说论语大学中庸了,三字经弟子规也只是聊听过,也没有真正的去读过。毕业之后踏入教育的岗位,投进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进行课题研究、课堂设计,内心深处却有一种空洞和茫然,有希望有目标,你不知道往何方去。

图片来源网络

接触经典之后,那个时候我刚好有了第一个孩子,我把经典带到家庭带到课堂上,我所说的经典之路,我们是用脚步走出来的。当时我跟我的孩子很少坐车,能走路就走路,然后我们走过的每一段路都用经典来命名。我们俩手拉手手牵手,你一句我一句的背诵经典,大学、中庸、论语。我们读背大学的路就被我们称为大学路,我们读心经的路就叫心经路,还有一条是朱子路,我们专门在那条路上读诵朱子治家格言。往往呢不知不觉我们就把路走完了就到达目的地了。现在我的大孩子回想起来,满脑子都是小时候跟我一起手牵手读诵着经典走过一条条经典之路。我还把经典带到课堂上,带到家庭中。这中间是一个人在默默的坚持,我做事不太喜欢大张旗鼓,比较安静,心情也是偏向这一点。所以我对经典最深的体悟,我把它概括为2点。

第一是无痕的教育,第二是温柔的坚持。无痕的教育就是不刻意,就像方老师在新觉醒父母课堂上讲的,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万事万物,我们都不要轻易地观察它,因为当我们一刻意,它就失去原来本真的样子就不够自然。比方说我家的孩子,小时候我都很少让她真正的刻意的规定时间坐在那,而是我每天早起,我一般比较早,3:30准时性。这个时候我就开一盏台灯,坐在床前读经典给孩子听。基本上她是在深睡、浅睡到睡醒,在妈妈的经典诵读声中度过。后来有一个很神奇的发现,很多她从来没读过的经典,她竟然能够背下来。

05年到08年,这孩子三岁左右,当时我也不知道有听读法,也不知道听力的秘密,我就这样坚持着,孩子她就慢慢的就喜欢亲近经典,然后就一本一本的,基本上是在业余时间,在亲子活动中无痕的进行着。这样就有一个什么样的呈现?孩子她现在上高中了,我的感觉她非常的温良。作为一个女孩子来说,她这样的表现是非常的稳定的。很多家长不敢相信她从小到大没有跟我顶过嘴,我也没有给她刻意宣传过,教导过她你要孝顺,你要对妈妈爸爸,对身边的长辈恭敬,没有刻意教。是自己去做,孩子在经典中熏陶,孩子慢慢的就养成这样的性情,就像方老师所说的,你只要自己去坚持,只要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君子。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在她学习上呈现出来的是,她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她愿意用文言的形式来表达,尤其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到了初中,她更加喜欢,甚至在现场作文赛时,她用文言文写,别人都不太相信。这些只是一点点呈现,我更看重孩子内在性情的温良,她平和的状态,在这方面孩子比我做的好。因为她是从小就接触熏陶经典,而我是成年之后才开始去补课的。

最大的一个变化,经典无形中让我对父母的孝顺还有做儿女的本分更上了一个层。以前只知道孝养父母之身,然后给予他们外在物质方面的满足,但这是不够的。因为父母他们会有忧虑,会有焦虑,也会患得患失,特别是“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老人家会有这种心,我就给母亲推荐读经典。她有一段时间特别烦恼,她说行吗?然后我就告诉她,读经一定能让你每天笑口常开,而且是长生不老,用各种方式让她读。我母亲为了解除她的困惑,就愿意读起来。我就给她拿了一本经典,是香港印刷繁体字竖排行的孝经、三字经和弟子规,我说你先从孝经读,我母亲就开始读起来。

后来一读一发不可收拾,比我还要努力,读的废寝忘食,她做饭时候放在桌旁,洗衣服的时候也把书放旁边,散步的时候都带着一本书,然后我母亲就把这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包本了。这导致什么呢?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我母亲的健忘症好了,她以前健忘很严重,还有她整个人变了。我妈一直在农村生活,没有什么文化。后来到了学校跟我住,很长一段时间她坚持读经,她经常拿着书,会在操场、在路边读起来,有一些新来的老师就跟我说,你母亲是不是咱们学校退休的老校长?当时我把这话转达给我母亲的时候,她非常的高兴。直到现在,我妈妈在哪里都带着经典,现在她读完大学中庸,在读背论语,她想一本一本的读下去,因为这已经变成她生命的需要了,不管儿女在不在身边,她心里很踏实,有寄托,有自己成长的一种愿望,经典给了她很多力量。

从我的女儿和我的母亲身上感觉到,在孩子小时候,包括青少年时期,读经可以让他顺利的度过,不会有叛逆期,小孩子不会有叛逆的表现。因为叛逆本身是不正常的。哲萱老师也说过,所谓的叛逆就是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价值观不一样,不在一个频道上同频共振,所以就会产生一种落差,一种冲突。假如父母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在汲取着经典的生命营养,而孩子也在跟着上来。那么孩子怎么会有叛逆呢?跟父母之间也会有心有灵犀,同频共振。

那对老人家来说,要想平稳地度过更年期,我觉得除了一些正常的娱乐活动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读诵经典,明白人生大道,能够走在修身的这一条道上,那老人家绝对不会有更年期,因为他能跟外在的世界相和谐。

图片来源网络

接下来分享我在教育教学上把经典带进孩子的生活中,在课堂上是怎样做,还有孩子的变化。我所在的学校是乡村小学,非常的朴素,那里地板不是水泥地坑坑洼洼的,厕所是旱厕,但我觉得这里的孩子跟天下的孩子是一样的,他们也有接受经典的缘分,不管校舍和教室如何简陋,只要读到只要读到经典,他们就可以做高贵的人,天地之间就是我们的大教室。

现在乡村的孩子跟以前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能够接触农田,清澈的河水,爬树摘果子等等,没有任何污染非常纯净,做一些劳作都可以锻炼体魄。现在网络时代,农村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监护,大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是由隔代(爷爷奶奶)来带,所以孩子更容易沉迷于网络。基本上男生女生都能迷上游戏,这让我非常痛心。孩子们不愿意去干农活,也没有机会给他们干,现在一切都机械化了。有一次我问一个小朋友,外面农田里种的这些作物叫什么他都说不上来,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看到的。本来我们中国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但是在农村都没有了,甚至连根都没有了。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农村的乡村情节,乡村的传统都不复存在了。所以能让孩子读上经典,先从论语读起,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我是怎么做的?我是放开手脚,只要校长没有说反对,我就把我的权利发挥的淋漓尽致,把所有的时间、空间都用上。现在我所教的是三年级学生,在平时包括疫情期间都在老实大量的读经典。在学校的时候,因为在乡下,课时安排没有县城和大城市那么规范,有时候因为师资不够,都是两个老师来上课,像我就要上语文、英语、音乐,还有一门书法。我会把这几课的时间都融在一起,如果都排在上午的话,正好整个上午从头读到尾,我们也尝试过一整天,我们把它称为读经日,可以酣畅淋漓地读一整天。

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说你们要读经典,只是在课堂上带着他们读,下课的时候我几乎都不下课,孩子们都会担心我累不累,让我喝水休息,我告诉他们读书对我来说最大的休息,就是最美的享受。我常常发自内心地跟他们一遍一遍的说,我描述我在上学的路上,又读了什么经典,读了多少遍等等,把我的感受和我所做的说给他们听,就这样一遍一遍的絮叨着,孩子们就慢慢的觉得,原来读书那么好吗?后来慢慢的发生了变化,课上带着他们读论语、读大学、读中庸,下课的时候有几个愿意围着我的孩子拿着书到走廊上读。我们知道多米诺效应,1个带2个,2个带4个......孩子们一下课,我们班就有一个独特的风景,大家都围坐在校舍的栏杆上,那里太阳暖暖地晒着,他们的内心又有经典暖暖的滋润着。我看着他们在阳台上,连课下10分钟都舍不得浪费地读经典,内心特别的感动,在之前这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后来看到孩子们放学排队的时候(有些孩子收拾书包或者放学打扫卫生会出去的晚,所以整个队很难一下子整齐),刚开始前面下去排队的孩子在那等,有一天我在楼上看到令我很震惊的现象,我发现前面下去的同学竟然没有在那里推推搡搡或者是焦急的等,而是把论语从书包里拿出来,捧着书低着头,身边的人来人往看不见,在那读,然后一个带两个。后来放学排队读论语又成为一种常态。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这些我都没有去号召,也没有去规定,我只是去叙述我是怎么做的,比如说我在路上的时候,坐车的时候,不能拿经典的时候,我就整本经典的背,或者是吟唱。在红绿灯路口我连那几十秒钟都不愿意浪费,都会在红绿灯路口轻轻的吟唱,或者是大声的忘我的去读。所以经常会碰到很多人给我投来诧异目光。

一次我看到一个摇篮里的小孩,他妈妈推着他,我正在唱诗经,他就看着我,小脸圆嘟嘟的,眼睛特别清澈。我唱着,看到他对着我咯咯地笑起来,我觉得特别的喜悦,因为终于有人回应我了,而且是这样的小人。我特别的开心,在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冒出一句话——我要让每一个和我擦肩而过的人都听闻经典的芬芳。其实你的心在哪里,经典就在哪里,心在哪里,花园就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我听到仕谦学堂白老师提过的一分钟读经法,还有我们哲萱老师说的微习惯的养成,都提到了把经典化整为零,把我们那些碎片时间高效的利用起来,积少成多,就会有不可思议的奇迹出现。荀子有一句话叫“能积微者速成”,把一些微小的东西,通过日积月累,不断的坚持,最终达到不速而速。班上的孩子在语文课上真的表现出不一样的感觉,以前他们在家里对爷爷奶奶大吼大叫,还有不怎么尊重人等等,通过经典的无痕的教育,慢慢达到正己修己,包括德行的涵养,孩子们在家里就知道,原来是要对爷爷奶奶恭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所以最先要恭敬和孝顺的是自己身边的长辈和和亲人。那慢慢的就改变了,孩子在家里的态度、性情啊。我发现孩子们整个的变化不仅在语文课上,包括在数学课上,精神状态都改变了。因为之前他们会对数学老师的严厉略有微词,但是读了经典之后,他们能够反求诸己——老师是为我们好,他们用这样的一份心去学习,所以孩子们的成长就特别的迅速。

之前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几个写字像样的,现在因为经典提升了一个人的恭敬心,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这种心力都用上了,包括扫地,包括走路,包括穿衣服等等,所有的细节都是教育的好契机。我们班上没有华美的装饰,连电脑这种多媒体的设备都没有,但是不妨碍孩子们每天吸收经典的营养。

我在班上设置了一个四季桌,我发给大家看一下。

嘉宾分享图片

就是一张小桌子,然后铺上很简单的一块布,我会从家里带上很简单的桌布或者是窗帘。春天基本上用暖色调粉色的,夏天用一些清凉冷色调的,然后冬天秋天都会按时节来来把它布置一下,非常的简单。让孩子们走在路上,去留意着身边的野草野花,然后找个矿泉水瓶或者是一个罐头瓶插花,我们没有条件去花店买漂亮的花束,但是孩子们自己采摘的这些茅草,这些野菜把它插起来也是挺有感觉的,特别是他们从河边或者是路边捡到的小石头,他们都会给每一个石头起名......

因为生活要发现美,让美融化在孩子的生命中,因为经典本来就是至美大美,而这些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尤其是大自然所孕育出来的东西也是最美最自然的,然后让孩子去触摸,去感受、去发现、去用心灵体悟,再让他们去接近圣人的心,就是那一颗敏感、敏锐、通透感通的心,让他们通过这些微小的事物能够有深深的感触,然后从而生出——原来这种万事万物都值得我们恭敬。就像礼记上说的无不尽。

这些小石头如果捡的多,我会让他们选一块做自己的感恩诗,我自己也有一块,像爱心的形状,本来是很简陋很粗糙的,但是天天放在兜里放在手里就会变得非常的温润,非常的光滑。我们把它命名为感恩时,它就有了一种仪式感,有了一种庄严。每次我们会在课前或者是某一个重要的日子,把感恩诗拿出来,然后把石头握在手中,放在心口,然后在心里把心中所有经历过的人,帮助我们的人,爱我们的人,都统统感恩一遍,甚至包括伤害过我们的人。

不要小看这样一个小小的仪式,这一个感恩的动作,能够让孩子的心变得柔软下来,缓和下来,不再那么急躁,不再纠结,小孩子喜欢生闷气,但一旦生起感恩的心的话,一切都会烟消云散,然后再加上经典的浸润和熏陶,就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活在阳光之下。

图片来源网络

季谦先生经常说,活转心灵,春天常在。我们不能扭转季节,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营造属于自己的春天,而能够让春天常驻心间。而一个人有一个春天,另外一个人他内心也有春天,一个两个三个无穷多个,所有的一个个春天不断的出现。其实最终我想就像毛泽东在念奴骄昆仑中所写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大家都共享这样一份温暖,共享这一份春天的美好。

嘉宾分享图片

嘉宾分享图片

嘉宾分享图片

这是我在院子里拍的,我们西平属于雷祖的故乡,西平县里的花呢是海棠花,每年4月份就是我们的海棠文化节。不过今年因为疫情是在网上举行庆祝,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我们的河边,是满眼满眼的海棠,各种品种,各种色彩。昨天刚刚下了一场春雨,看着上面的小雨滴,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一种生机勃勃?下面的这一颗是牡丹,早上的时候还包含的非常紧凑,刚刚我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慢慢的展露了,我想到下午可能就要绽放了,明天可能就要完全绽放了。每次我都会去看一下它,然后会带着孩子去。院子里有银杏树,每次回来的时候和离开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跟银杏树拥抱一下,跟它进行一个告别仪式。其实这些有些都是方老师给我的启示,哲萱老师告诉我们,心灵要外紧内松,外面的事物安排的很多很紧凑,但是内心要始终的和缓平和,然后你用心去感受身边。

嘉宾分享图片

嘉宾分享图片

我再说一下假期和周末的时候又是怎么安排的。刚开始我们县城是没有经典诵读的,更不用说公益读书会了。之前在,我就想发起一个公益读书会,但是当时还没有人呼应,我就跟我女儿说,我说要不就咱们俩,我们也取了一个名字,然后发布了一个信息,但真的没有人,只有我跟我孩子。当时我们就说我们自己读,所以第一期就是我们自己读,第二期就来了两个人,后来慢慢的增多了,直到现在几乎整个县城都开始读经典了,我们现在也得到图书馆的支持,把整个三楼的会议室给我们用,所以场地也装不下。后来就有很多热心的老师和家长在各个地方各个社区行动起来,也开办了这样的公益读书会,带领周边的孩子一起读经典。

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很多学校的老师听说了,然后就走进来,并且愿意学习。还到处把书院的一些讲师,我们知道的老师都请过来去各个学校宣导。去年的暑假,在我们县最好的一个中学就进行了一场宣导。当时在下雨,而且是在室外,有将近1万人在我们县最大的广场上聆听薛春林老师的宣导。当时大家听了都非常振奋,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经典的重要,尤其是我们小县城,经典的风刮到我们这边,已经是比较晚的了。所以很多人在这样的一轮一轮的宣导之后,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公益读书会之后,慢慢的觉醒,知道把孩子该往哪一条路上去引导,知道自己的生命中匮乏的当下,最紧要的是什么。所以现在很多老师都开始把教授的六小篇还有65文集都读起来,有好几个老师非常的精进,在的时候,我们一行七八个人参加。

嘉宾分享图片

嘉宾分享图片

回到刚才我们县的公益读书会,公益读书会到现在有200多期了,因为疫情我们不进行线下组织,但是我们在线上没有停,到现在我们的学习已经开展到第87天,每天不间断的诵读经典,网上打卡,就把它当作一种常态。

其实公益读书会还有读论语拜大年,还有寒暑假的晨读会,我们都在坚持。暑假晨读会是60天不间断,漯河离我们很近,我们向李丽君老师学习,和漯河的老师们学习。漯河李丽君老师带领书香漯河首创,然后就波及了全国,大家开始一起在暑假,在大年初一读论语,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现在方老师又发起了全球1亿人读论语,真的是让我们感觉到星火燎原,真的是让我们感受到经典的力量,我们内心的力量。

嘉宾分享图片

另外在坚持的过程中会发现,公益读书会的线下活动,有些家长有些孩子因为认识不够,他们会进出比较频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它走到底的,但凡坚持下来的,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跟经典相亲近的人,他是最有福报的。

所以读经典是无痕的教育,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前我也会在突发情况下有些急躁,但是现在应对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就不再像以前一样,用外在的一些情绪和惯性去解决,而是当下会能够有一种感觉指引着,找到最恰当的处理。

比如说有一次有一个孩子,他在一个公众场合说了一句特别难听的脏话,他说他要吃屎,我们听了会觉得如果是很多人在一起,这个孩子会让人感觉非常不雅的。当时好多长辈都争了一下,他的妈妈甚至想要揍他一顿,然后我就示意制止了。我就把这孩子带离现场,我就把他带到外面。我就说原来你是一朵花。他原本做好了被批评的准备,可是他竟然得到一句赞叹的话语,说他是一朵最美的花。

我说你知道吗?你看花它最喜欢吃粪便,我们看起来很脏的粪便却能给他带来无尽的营养,能够让他开出特别香的花。就这样我就结束了,然后他就怔在那里,然后一下子他释怀了。后来这个孩子他再也没有说这样的俏皮话了。其实当他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时候,我没有加以考虑,就下意识的蹦出这样一个话题,他说是吃屎大家都很生气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花,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这是一种冥冥中的指引和感应。

嘉宾分享图片

后来我明白了,明白什么?经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现实中的,包括内心的,包括一些看不见的,过往的,还是未来的问题通通都能解决。可以说是一贯一切。我们读了经典之后,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消失了,而是我们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心静下来,我们的心慢下来了,我们的心平和下来了,所以我们的心就会产生一种跟当下的那种情景相应的最美好状态和最舒服的一种姿势,就能把那些问题化于无形之中。

所以当父母感恩我的时候,他说孩子没有这种问题的时候,我就跟他发自内心的说,我说我要感恩那个孩子,为什么?因为他让我拥有了对待这种问题的教育智慧,如果不是他这个问题的出现,可能我永远不会迸发出这样一个想法。所以通过这些事情,真的感受到我们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会背了多少?我们记住了多少?有些时候反而不重要,其实就透过读、背,还有日日清净熏习的过程中,我们就跟圣贤的这种生命状态逐步地接近,逐步的接近,包括功夫和修养也逐步的加深。

因为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等这些儒释道的圣贤,这些中外的圣贤,他们看寻常事物,跟我们的目光跟我们的角度不一样。我们看寻常事物,一朵花就是一朵花,一首歌就是一首歌,可是圣人不是这样的,他们看天不单单是天,我们看天天蓝,看地大地。他们看天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看地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们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看到热水我们觉得被烫到好难受,圣人就说“见不善如探汤”,跟我们内心波澜起的念头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时候会怨天尤人,但是圣贤绝对不会怨天尤人,而只会用自己的仁德,用自己的心去体贴天地之心,去体贴自然之道。

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妈妈,作为一个人能够遇到经典,今生今世能够读到经典,能够跟圣贤精神相往来,是多么稀有难逢的一件事,所以当下心就更加的恭敬起来。我们读65文集,教授在他的授课中也经常讲过,我们读经典的过程中就是把论语中的字字句句在我们内心化掉了,最后它就变成一股饮水,把我们内在的源头活水给引出来。我们本有的水,那股文化之流在我们心灵当中,由以前的干涸或者是沉寂不动,现在变得潺潺流淌,现在叮咚作响,像最美的小曲一样,每天在我们心中奏响最美的乐章。

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所以经典真的不是拿来翻译的,而是靠我们用心去体贴的,常常读常常新。现在我才知道为什么朱熹说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真的读到一定程度你会欲罢不能。当我们读的时候,对经典对论语一定要有一本有一种这种尊重和向往的态度,它不是我们生命之外的东西,而是我们内心本有的。当我们用这种亲切,好像是真的是有朋自远方来,每次读的时候都有这种感觉。就像庄子所说的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就安住在那一片吉祥。每天就像观世音菩萨头上光圈一样,每天都在被那一片祥和美好的能量所笼罩着。

其实这不就是我们所要拥有的那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五福里面的人生吗?这种人生是我们自己得来的,我们自己求来的,求则得之,我们去向内求,一定会有。包括我们这一次疫情,看到很多人是在家里安排的妥妥当当,特别的充实饱满。有些人他就会有一些怨,闷在屋里觉得有点发慌想要释放......

教授的女儿采淇老师所分享的女性哲学课里面,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她说把当下的生活状态是当做一种恩典,就当做生命给她的恩典。我觉得这种人生态度真的太高贵了,这种人生态度太值得我们去学习了。

嘉宾分享图片

一念乾坤,一念天堂,镜圆在于心。境圆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当我们的心更接近仁者,更接近圣贤的话,我们就发现世界上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真的是道二,仁与不仁,只有志于圣贤,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另外再说一点,我到40岁的年龄,开始回味我妈妈小时候跟我们说的口头禅,唠叨的那些老话,然后我就感觉我们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去唠叨了,只会去发牢骚,不会像母亲那样唠叨的,会说不怕慢就怕站,反正这些俗语这些老话特别受用,越回味越有力量。所以现在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早上起来就多说几句话,孩子要起床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其实慢慢说这句话不就渗透到他的骨髓里面去了吗?每做一件事就把经典的某一句很自然的带出来,我也想让他以后也有妈妈的一些唠叨话印在他的生命中。

也许这就是哲萱老师一直在提倡的家风建设,从母亲做起,这一点我感觉特别受用。有一次我们出去看花的时候,我孩子突然间说,妈妈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因为我给他唠叨过,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当她在读经典的时候,我说过这样的话她就记住了。睡觉的时候,她把书放在床头,要枕着睡。我说太硬了,枕着枕头她就说不忙,三更有梦书当枕。爸爸就很惊讶说孩子怎么会冒出这些话?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一定说过,而且经常说,所以不知不觉的就渗透在她的心灵深处了,渗透进去它会自然而然的用。所以经典是无痕的教育,能够帮我们解决一切事物一切事情。经典要温柔的坚持,不能间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孩子天天读经,但还会叛逆,孩子某些方面的很难纠正。其实除了孩子的习气已经养成之外,主要是妈妈有点着急了。另外就是母亲平时对自己的修身没有做到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记得山东的杜科老师说除了经典的浸润,还有两点也很重要。一个是严格的管理,严格的管理就是生物有序,效法天地运行,有条不紊,不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时时变,居有常业无变,定好的就执行,真的很重要。

我们知道有两个团体非常厉害,一个是僧团,一个是军团。我们看到阅兵仪式,那些军人真的令人赞叹,他们的纪律超乎异常的严格。另外一个僧团,他们3点起床,要出坡,要劳作,还有早课晚课等等。这两个团体是在我脑海中印象是最深的,也最容易出人才,也磨练人成就人。

所以严格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我们有没有很自然的把严格化作孩子能接受的,这过程就是刚才说的谈心,你要有温柔的坚持。还有一点就是简朴的生活。孩子有了经典的浸润,然后又大吃大喝,穿着等方面都给他满足很多的话,也很难养成他良好的心性。所以有经典的浸润,严格的管理加上简朴的生活,在教养和陪伴中孩子是很容易成长起来。而且真的像教授所说的,不费什么吹灰之力。

图片来源网络

相信很重要

最后再说一点就是相信很重要。教授说他相信全球的孩子一定要读经典,一定能读经典,不读经典是不行的。他相信经典诵读一定会流行,会成为全世界教育的主流。这个相信很重要。孔子这些圣贤,我们的教授,包括我们所有走在读经推广路上,走在诵读经典成就自身路上的人,都有一种相信,就是我们的这种相信让我们的眼光不再光看此时此刻,光看这几十年这一百年,而是把我们的眼光拉长了1千年甚至1万年,一直等到那一个人,他一定能读到经典为止。有千年万年的眼光,我们就会想象读经教育一定会流传世界,经典诵读一定会响彻寰宇。

刚才我看到有室友说想听我的吟诵,其实第一期我们请的伯毅老师,他的吟诵才是最厉害的,他的圆善论歌,我最感动,第一次听就掉眼泪了,我也特别喜欢吟诵那一首。我今天给大家吟诵《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在32岁的时候写的,当时毛泽东被通缉犯的,是一个通缉犯。回到长沙旧地重游,他写的沁园春长沙,没有一丝一毫通缉犯的仓皇状态,反而让大家感觉到一种什么?大家待会听一下(老师吟诵《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因为第一次这样在网上分享,讲的过程中有很多纰漏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和指教。另外如果大家愿意交流,我们也可以留一点时间,不知道海燕老师还有没有时间?希望以后我们能够一起往一个念,往一个地方,用心念让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宇宙变成最美的花园。

图片来源网络

主持人海燕老师

非常感谢王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我也看到评论区的伙伴们在说还没有听够,其实我自己还没有听够,我还沉浸在王老师的分享中,还没有回归到主持人的角色里面。王老师带领自己的孩子走上经典学习的道路,带领自己的妈妈诵读论语,带领课堂的学生学习诵读经典,在生活中带领着孩子去发现美。特别是她提到的这几点,捡石头当感恩石,带着孩子去拥抱银杏树等等。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能感受到王老师带领孩子成长的生命状态。

带领整个县城学习经典,请道中书院的老师来学习,再到后来参加方老师的父母课堂......王老师把这样的生活当做生命中的恩典,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非常幸福。自我修身成长是高标准严格要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自己,影响家庭,包括影响自己的孩子,影响身边的人。

之前也有听过一些家长分享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读经等等,回归到我们自己,当我们自己活出一个不一样的生命状态时,我们的孩子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会受到影响。就像王老师说我要让每一个和我擦肩而过的人都能闻到经典的芬芳,感受到王老师不仅这样说,她在做的过程中也做得非常好,知和行达到了很好的合一。

......

今天的这一场分享我们就到此结束了。如果有第一次进入我们直播间的伙伴们可以加一下我们辅导员的微信,我接下来会发一下前几天我们的第18期第17期,大家都可以免费收听和回放......期待明天的论语共读一席谈的直播间,我们能够再一次和线上书院的伙伴们相聚在这里,我们明天再见,感谢王老师,感谢所有的伙伴们,再见。

(编者按:文章部分句子经过修改,以使文句顺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