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家书 寄深情 报平安 传承家风抵万金

家书 寄深情 报平安 传承家风抵万金

时间:2020-06-19 01:14:13

相关推荐

家书 寄深情 报平安 传承家风抵万金

汪焰祥

母亲最有意思了,每次电话结束时都要叮嘱说,记着写信回家!没有电话的时候,母亲这样说,现在有电话了,母亲还习惯这么说。尽管她不识字,读不了书信,但仍然盼望着收到书信。书信最亲切,见信如见人,母亲总是这样说。哥哥在外面当兵的时候,信写得很勤,如果隔了一段时间没有收到哥哥的信,母亲就念叨个不停,催促我写信去问。那时候,我念小学,能够将哥哥那潦草的信读通顺了就不错了,写信就更难了,心里老是奇怪,哥哥为什么那么喜欢写信呢?

等到自己离开了家乡到陌生的城市里念书的时候,才真切的体会到,一个远离母亲的孩子对家书有多么依赖。第一个学期里我写了五十封信还觉得不满足,每当自己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提笔写信。信写好了,心情也舒畅多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里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家书的缘起是不是如太史公所述,尚不得而知,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家书的确是排遣乡愁化解情感的重要途径。

杜甫所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正是一种真实的写照。无论是海外的游子,还是故乡的亲人,寄托情怀,传递音讯,互报平安,都有赖书信。亲人之间,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素笺尺幅,片言只语都是极为珍贵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们,有时连这些也成为一种奢侈,他们只能将满腔的情怀惆怅寄托于清风、明月、春草、花瓣。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最令人感伤的是征夫的妻子们在遥遥无期的等待和无穷无尽的守望中所滋生的哀怨情思。“燕草如碧丝,秦桑压枝低。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此时此刻,一封来自远方亲人的家书,将是何等的重要啊!

点击

不独思妇游子,仕宦官员同样重视家书。孝敬父母,训育子孙,做人处世,礼义廉耻,道德文章无不形诸家书信札。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家书堪称家书中的经典。值得玩味的是,无论是失意的还是得志的,士大夫们的家书里都很少谈论追名逐利,总是告诫家人或子弟们要恬淡寡欲,勤俭持家,忠厚为人,持敬修身。像曾国藩这样得志的高官,家书的字里行间里处处渗透着质朴与忠厚,教育家人读书、种菜、养猪,没有半点自命不凡的味道。《颜氏家训》更是家教的宝典,教人勤勉居敬、孝亲敬老、兄弟和睦、慕贤务实。

他们把做人看成是头等大事,把诚实看成是立身之本,把俭朴当作持家之宝。司马光明白的告诫儿子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往往是官阶越大的人,对子女家人的约束越严厉。诸葛亮身为宰相,却教育儿子要“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而不是助长孩子的娇气霸气。

丈夫立世,做人第一,德行至上,教子持家,有赖家书,虽在千里之外,亦不敢稍稍懈怠。被汉光武帝刘秀封为伏波将军的马援身在交阯领兵仍不废子弟之教,对侄子马严、马敦传家书以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颠沛,行为特异,身在官而心在民,最能体谅百姓之疾苦,给弟弟的十六封家书,犹如一幅幅画卷,将为官做人的道理分解得明明白白。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一段话令人感佩不已,曰:“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又说:“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个好结果。”在《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中板桥特别嘱咐弟弟说:“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板桥先生还借他人之口指出救贫的良法是读书,告诫子弟为人处事宜宽厚,待人接物要诚恳。读板桥先生家书,直教人心胸豁达,心宁神畅,龌龊滤尽而感佩至深。“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板桥先生的诗正是其人其书的最好注脚。

达官贵人,位高权重,然观其家书未尝不尽显敦睦居敬之性,足见人性的滋养化育,有赖家风的淳朴厚重,家书的隆兴与厚味正在于此。家书信札,诗礼传家,虽在千里,不失其惠。无怪乎杜甫说“家书抵万金”了,但在电话替代了信札,微信替代了家书的今天,“家书”还有意义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