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正午阳光口碑两极化 清平乐被嘲余欢水被夸 因为慢就要被嫌弃?

正午阳光口碑两极化 清平乐被嘲余欢水被夸 因为慢就要被嫌弃?

时间:2022-08-11 00:44:16

相关推荐

正午阳光口碑两极化 清平乐被嘲余欢水被夸 因为慢就要被嫌弃?

4月是追剧月,这边于正监制的《鬓边不是海棠红》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梨园行好戏,这边正午阳光团队带着2部好戏强占4月档期,《清平乐》和《我是余欢水》。两部剧口碑两极分化,《余欢水》节奏明快,《清平乐》开播当日就被不少网友吐槽节奏拖沓,到了第2集末尾男主王凯才正式出场,今天扒姐就来好好讲讲《清平乐》是不是真的如网友所说的那么差。

《清平乐》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是正午阳光继《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后,再次匠心打造的一部古装大剧。原著小说豆瓣评分为8.9,米兰lady对宋朝的重文轻武与文艺的鼎盛描写得丝丝入扣,书迷给出的评价是不能简单地将其被定义为小言情,它是有水准的历史演义小说。

原小说主线是公主和梁怀吉的爱情故事,剧版弱化了公主与怀吉这条主线,将爱情剧改为正剧,但感情线依然保留,可谓更加饱满。改编之下,《清平乐》集合了偶像、宫斗、权谋、历史等热门话题,这样的故事更吊现代观众的胃口。

导演张开宙是圈内出了名的“慢”,当初《知否》播出的时候开篇因为节奏慢也被网友诟病过,随着后面的剧情渐入佳境口碑和评分也逐渐上升。

早在前年正午阳光就开始探索宋代剧的拍摄,《知否》也是市场最近一部展现宋代风貌的剧。

剧中对宋代衣着特点,点茶、焚香、插花等生活方式,以及市井风貌,大宅府邸、街头瓦巷都做了很好的还原。

《知否》取得的成绩可以算不俗,它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勾勒广受好评,虽说有“宅斗”的戏份,但仍然能感受到日子如流水的宁静。

张开宙以着重表现宋代家庭生活的《知否》小试牛刀,此次继续操刀《清平乐》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否因为慢我们就要否定《清平乐》呢?现在就下定论为时尚早,扒姐看了第一集节奏是相对慢了一些,主要人物都还没有出场,整集基本上围绕宋仁宗去皇陵寻找生母李氏、到梁家“微服私访”两件事,期间,转换了好几个场景,仁宗从皇宫到大街上,再到皇陵、梁家,最后再回到皇宫,每个场景都出现长时段密集对话,比较考验观众耐心。

进入第二集节奏有所好转,朝堂对手戏变多,八大王元俨的朝廷论辩,刘太后罢黜晏殊的一幕,还是比较精彩。其次,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夹带过多历史知识私货。头两集剧情穿插了大量的人名、制度的解说,此外,还附带宋代饮食、服饰的内容,使得叙述太杂,可能让观众被过多的信息量影响对主要情节的观感。

不过总的来看,已经可以感受到这部剧的正剧倾向。人名、官名、主要情节都基本符合正史记载。这部剧也算是给扒姐好好上了一堂历史课。

《清平乐》是以宋仁宗荡气回肠的一生为线索铺展故事,但不同于以往着眼于帝王“文治武功”的古装剧集。正如该剧导演张开宙所言,这部剧集中展现了一代仁君宋仁宗的为政以仁和他的情感欲望,“还原了一个真实有烟火味的宋仁宗”。

除此之外,原著中描绘的宋朝“重文轻武”的厚重感和历史感也是一个颇具挑战的地方,节奏非常考验主创。

文戏居多,且含有大量的文言念白,如今观众看惯了快节奏的剧,怕是很难适应这种娓娓道来之感。

但如果换一种更为“爽”的呈现方式,确实在力道上就会被削弱很多,宋朝时期的文人风骨以及精神气节也很难被观众直接具象的感受到。

布景和服化两个层面,《清平乐》做到极致。

宋朝时井市热闹,有在大街上摆摊做生意的小贩,也有和其乐融融一同出门采购的家人,烟火气息十分浓厚。

朝堂恢弘而大气,太后和宋仁宗坐在垂帘中,臣子们在地下谏言,氛围庄严等级分明。

服化上则完美还原北宋时期。从人物发型,但妆容衣着,都和历史画像一模一样。让观众惊呼是从历史中走出的角色,瞬间就沉浸在剧情中。

剧中出现的背景瓷器,都摆放的是宋朝时期特有的钧窑、汝窑特色的釉色。还有剧中出现的古风插画,这里面不仅大量场景复原开封昔日繁华,还在里面增添了诸如皮影戏的文化元素出现。

中国的古装剧一向是备受指责的。很多影视剧镜头滥用滤镜,不注重剧中的故事背景,服装不符合朝代设计等,都让很多打着古装剧的影视作品备受批评。而这些一般影视作品的通病,在《清平乐》身上却找不到半点的影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