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从长辈的叙述风格行为惯性 看堵不如疏的哲学智慧

从长辈的叙述风格行为惯性 看堵不如疏的哲学智慧

时间:2024-03-02 08:58:06

相关推荐

从长辈的叙述风格行为惯性 看堵不如疏的哲学智慧

当今社会,最有话语权的还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这个年纪,是社会的掌控者,大部分资源也在他们手里,而我们年轻一代,90、00后,还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者拼事业拼前程的年纪。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不一样,受当时时代的影响,每一代的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我们父母作为有话语权的那一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跟着小杠一起来感受一下。

长辈的拍照风格:伸出双手感受风的抚摸,张开笑脸托举希望,金鸡独立细嗅蔷薇。

长辈的审美风格:小清新不存在的,大红大紫,金色炫光,浮华重金属,越多越好,符合要求就是一级棒。

长辈的叙事风格:客气,十分客气,夸赞,使劲夸,力度不够都不好意思出来夸,文字越多越文采飞扬,大拇指竖一排。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这到无可厚非。总结一下就是我们的长辈们喜欢夸张一点的,浮夸一点的,绚丽夺目一点的,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模式也相对来说更倾向于传统,在事物的表面加上华丽的外表,喜欢让事物都变成喜欢的样子,也许本身不那么夺目,但是只有让它夺目,才能守住心中的“美好”。

这次的疫情,最开始也是瞒报,披上一层纱衣,让美好一如往常,没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一切都是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才有了被造谣的名单,所以才有了被训诫的医生。

后来瞒不住了,那层纱衣被撕碎了,是不是可以正视与期待不一样的不美好呢,但是有时候,那种思维模式已经成了惯性,后来听说98.6%的人已经排查完毕,于是好多人成为了稀有的1.4%。

不美好的事情,加一层纱幕,或者加一道墙,似乎就可以挡住所有的不美好,但是这个方法行不通,变堵为疏才是顺其自然。疫情的大爆发,说明事物到了一定的力量是堵不住的,有些事情也许依旧岁月静好,只能说明那道墙太牢固了,但是隐患一种存在,倘若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最后都会可能成为杀死所谓的美好的元凶。最后,事与愿违,受伤的可能不仅仅是自己了。

90后00后的年轻人的思维在这个相对多元化的时代中成长,他们的思维方式则更偏向于开放多元,是什么就是什么,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方式比起堵更加顺应自然的发展,更有利于让美好如期而至。

堵不如疏,是传统中国哲学的智慧。堵不如疏出自《国语·周语下》[禹 治水]。原意指治水时一味封堵不如合理疏导,后引申为对事物,尤其是现阶段难以判定其影响好坏的新兴事物,处理者不应当直接封杀压制,而应采用疏泄引导的方式将事物纳入正轨,从而避免因为暴力压堵所引起的强烈反弹。

中国哲学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万事万物都源自于自然,我们拔根于大地,生长在大地,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大地。是自然培育了人类,而人类在自然中生长,天生就带有自然的属性。

万事万物都有产生,发展,衰落和灭亡的过程,就像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后化作泥土,代代相传。人类也是,人类所处的社会也是。如果一件事发生了,这是自然规律,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我们要让它朝好的方向发展,让它免受风雨雷电的侵袭,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且无法挽救,我们要尽量把危害降到最小,善始善终。相反,如果阻止它向前发展,把它关在风雨雷电中受尽折磨,最终本可能更的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禹的父亲鲧用封堵的方式治水,结果失败被舜所杀,而禹用疏导的方式治水,结果成功了。道理很简单,堵不如疏,顺其自然,万事太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