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校长为夺魁 教孩子“互相帮助” 浮躁的教育风气让正义成为叛逆

校长为夺魁 教孩子“互相帮助” 浮躁的教育风气让正义成为叛逆

时间:2020-06-05 20:55:35

相关推荐

校长为夺魁 教孩子“互相帮助” 浮躁的教育风气让正义成为叛逆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叶圣陶

在面对学校统考的时候,校长老王给小童心老师的班级开了小会,示意同学们在考试的时候,要“互相帮助”。

在考试的时候,特意支开小童心老师去买西瓜,好让监考老师们在吃瓜的时候,给孩子们创造“互相帮助”的机会。

小巴准备作弊,被小童心老师发现并制止了。但其他同学呢?再假设这个班级的同学被小童心老师制止了,那其他班级的同学呢?

影片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只是最后校长取得“学校统考第一名”奖状时的沾沾自喜,好像在炫耀着自己的策略得当。

更揭示了,在教育中,当上层建筑浮躁,其影响面越是广泛,并且这种浮躁会让下层基础的正确筑基行为,变成了“抗争”。

面对如此浮躁的校长,小童心老师就是“抗争”的代表性人物

她开放了小人书,反对作弊,希望给差生设立进步奖...

但这一切小童心老师只能很温和地去做,而问题恰恰在此:明明自己没错,是有道理、正义的一方,却只能小偷小摸,小心翼翼。

在这个过程里面,也预示着我们向孩子传递了这些错误的价值观。

在《中毒的父母》一书里,讲述了父母是如何不知不觉地向孩子传递着毒素的,始终一个家庭“危害”的只有自己的孩子,而《树上有个好地方》,却讲述了一个学校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时,荼毒的是一整批孩子。

试想,若干年后,这些孩子都成为了校长、老师,他们又会继续缔造出多少个“校长老王”?

面对着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孩子又是如何的呢?

我们常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在这里同样成立--大部分孩子并没有觉得校长的做法有什么不可,即便有他们也没有任何反抗的措施。

最先承受着这份浮躁教育方式的人,不是老师们,不是家长们,而是孩子,尤其是差生。

如小巴一般,这些“差生”被逼得走投无路,他们在学校里行为叛逆,但又都有着自己的情绪需要宣泄。

所以小巴,找到了那颗树,在那里他埋掉了自己的小秘密--那些或不能说,或无人可说,或说了也没人会懂他的小秘密。

小巴有棵树,但更多的、其他的孩子呢?他们又该去何处宣泄?

这棵树又同时隐喻着,那些差生所接触的不良群体、不良习惯---在没有人理解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这么些他们明知道是不该与之为伍的人、物,能够给他们一点存在感--那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心理养料。

可惜的是,大树倒了,尽管小巴奋力挣扎,那棵树还是被父亲锯掉了。再后来,小巴“长大了”。就好像《狗十三》里的李玩,在“吃狗肉”中,长大了...

这种成长,是以摧残为基础的,不是破而后立、磐涅重生,而是反抗后被打压的无力反抗的绝望地认命。

整部影片,表面上在讲述着把孩子培养成才,而实际上,却隐晦地揭示了,浮躁的教育风气,把孩子培养成“柴”,麻木、没有生机。

“上层建筑”是一个经济术语,适用于教育行业,而同样还有另一个术语也适用于这种状况:宏观调控。

比校长老王更高一层的上层建筑--教育局,在开始就不断针对这种浮躁的教育风气,做出了“宏观调控”:

,高考采用“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了过去高等院校“招分”的弊端,转向“招人”;所有科目将考验语文水平,宣告进入“大语文时代”,这是因为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也会更高;降低小升初选拔性:偏重全面素质教育而放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包括了很早就实行的减负、减压举措...

扶正教育的风气,已经成为大趋势,它不可能马上就让所有的师生阶层变得正义起来,也不可能马上就让教育风气从浮躁的工业化,变成农业化,但毫无疑问地引起了思维的激荡。

所以现在一些关于孩子-家长-学校之间三元关系的问题,能以片石之力激起千层浪。再接地气的讲,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什么我们作为学生的时候没这么多问题?”,这不是“作”,而是被唤醒的新风与旧习气之间的必然冲突。

寄语:

这是一篇“水文”,因为没有如往常一般给出具体解决方案,仅以此文尽自己微薄之力,望唤起家长们的初心--培养孩子成才,如各种参天大树般,形状不一并且各有所长的才,而不是整齐划一只有被燃烧功能的“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