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算盘书记”——工商银行和田分行驻村第一书记刘伟工作纪实

“算盘书记”——工商银行和田分行驻村第一书记刘伟工作纪实

时间:2022-07-12 16:54:38

相关推荐

“算盘书记”——工商银行和田分行驻村第一书记刘伟工作纪实

原标题:斯普斯亚村的“算盘书记” ——工商银行和田分行驻村第一书记刘伟工作纪实

“刘书记喜欢用算盘,大账小账算盘珠子一响,我们就有了一本明白账”“刘书记打算盘的样子很可爱,而且他的算盘能致富”……提起刘书记,村民都亲切地称他“算盘书记”。

地处和田市吐沙拉镇的斯普斯亚村,是全国脱贫攻坚战明确指出的“三区三洲”中“南疆三地州”众多深度贫困村之一。两年前,刘伟出任工商银行和田分行驻和田市吐沙拉镇斯普斯亚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带领工作队及村干部真抓实干,聚焦总目标,紧盯“1+2+5”八项任务不放松。在他简单的行囊当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把磨光程亮的算盘。在村民眼里:“刘书记的‘算盘’能致富。”一把老算盘打出了村强民富的致富帐。

带队伍 算好“管理账”

干部有作为,百姓有希望。驻村伊始,刘书记决心从抓干部队伍管理做起,一步一步提升村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在第一次村党支部大会中他铿锵有力的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整章建制”。

从事金融工作30多年,刘书记始终坚持吃苦耐劳、务实规范的工作作风,以“铁款、铁账、铁算盘”为核心的“三铁”文化牢记在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解决斯普斯亚村班子涣散,村民矛盾多的问题,他针对基层工作实际,将纪律挺在前面,推行“铁纪律、铁制度、铁账本”的“新三铁”,用铁的纪律、铁的制度带铁的队伍。

刘书记安排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帮助村干部转作风、理思路、学方法、树信心,对于自己所负责帮带的村支部书记布威帕坦木·买买提明制定了“三个三”帮带培养机制,重点帮助村干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新常态。

刘书记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多对一”联系帮带计划、带领村干部动员村组有知识有文化、政治上坚定的年轻人和致富能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带领村干部在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同时,帮助了别人,锻炼了自己。斯普斯亚村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选、育、管、用”的村级年轻储备干部链条式培养机制,两年以来发展党员4名,培养后备干部8人,能用国语和计算机办公人员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更加年轻有力。在他的带领下,斯普斯亚村先后荣获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度平安建设先进集体”、“脱贫攻坚扶贫先进基层单位”、“和田市苦干实干100天 献礼国庆70年”专项活动一等奖等多项殊荣。派驻单位工作队及本人也取得了“和田市度优秀驻村工作队、优秀第一书记”的双优成绩,干部队伍工作劲头及士气大大得到鼓舞提升。

“以前,村干部能力不足,遇到急难工作躲着走,在刘书记和工作队员帮带下,村干部综合素质越来越高,自信心更强了,躲着走的没了,抢着干的多了,村民都夸让‘算盘书记’的‘新三铁’真管用。”村党支部书记布威帕坦木·买买提明这样说。

促和谐 算好“惠民账”

凝心聚力办实事,真抓实干惠民生。“村民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只有把村民的事尽心尽力的做好,才能以诚心换真心,真正成为村民的主心骨,贴心人。”刘书记经常这样教导身边的基层干部。

记得一天晚饭后刘书记向往常一样入户遍访,突然从身后传来一个急切的声音:“爸爸、爸爸,我回来了。我今天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第一个想见到的人就是您,我特地回来看您来了”。

眼前的这个孩子,曾经是出了名的“问题少年”,阿布的父母前离异,留下他独自一人在舅妈家生活,长期的寄人篱下让他性格孤僻,不善言辞。21岁的阿布身材高大健硕,以前的衣服都不合体,刘书记就亲自带着他买新衣服,带他到工作队洗澡、理发。时间久了,阿布开朗了起来,和工作队的队员都熟悉了,放假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到他在大队帮忙的身影。和田地区招聘协警,刘书记亲自给他报名,带他体检。经过三个月的封闭训练,如今的阿布自己都认不出来了,完全一个干净利落的小伙子,一个月的收入有4200元,从一个“问题少年”转型为一名“协警干部”,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蜕变。

驻村以来,刘书记累计走访群众3600多次,收集并解决困难诉求686件,对村民提出的困难诉求尽全力、想办法解决,对反映的困难诉求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对集中共性困难问题召开调解会,统一集中解决;对个性问题逐条研判分析,指定责任人,明确责任限时销号;对村级无法解决的困难诉求向上级部门反馈,做到了件件有落实,大大提高了群众服务工作的效果和群众满意率。他坚持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和执着,访贫帮困真担当、真作为,以实际行动关心群众疾苦、沟通群众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赢得了村民们的爱戴,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助致富 算好“增收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能不能跟上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要求,取决于老百姓的钱袋子”,怎么样让村民“富起来”,成为斯普斯亚村脱贫后刘书记最为着急的事情。

斯普斯亚村是识别为贫困村,全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共792户3625人,全村贫困户452户2114人。被列入深度贫困村行列,整村实现脱贫,但部分村民收入还不稳定,因病、因灾返贫风险依然存在。刘书记在产业带动就业上下功夫,帮助村民持续增收“源头活水”,巩固扶贫成果。斯普斯亚村富余劳动力多,就近就地就业是帮助村民稳定增收的有效措施。结合实际村情,刘书记和村“两委”研究,制定了以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为主,核桃、小麦、玉米、养殖牛、羊、驴等产业为辅的增收计划。“要巩固,必就业。全体驻村力量务必要底数清,情况明,行动上要真扶贫,扶真贫,结果要达到一户一就业,户户有产业,这是唯一标准。”他们分组逐户走访,详细查看疫情后劳动力复工情况,开展全村劳动力就业信息精准采集;明确待就业人员务工意向、技能情况和困难诉求;结合春耕备耕,因户制宜开展庭院、养殖产业帮扶,抓好用好贫困户小额信贷、复工贷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户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及特色产业养殖。3月复工复产以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全村累计输送劳动力124人,除病、伤、孕以外,全村现有劳动力就业率100%全覆盖。

“资金使用精准”是脱贫攻坚“六个精准”中最为直接、见效最快的一条,同时也是最为敏感、最难管控的一条。“给了项目就必须要看到效益,不能让国家的钱打水漂。”经过反复思考和村实际情况论证后,斯普斯亚村“每日一新”服装设计扶贫车间正式竣工投产,通过引导扶持企业和劳动力精准对接,对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取得很好的效果。刘书记高度重视群众就业,特别是安心就业对整村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的重大意义,着力打造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地就近就业扶贫模式,积极创新稳定增收模式,挖掘贫困户增收的“源头活水。”村民约日古丽·麦麦提凭借自己的裁缝手艺,很快适应了扶贫车间的工作,她说:“刘书记带着我们一起致富,为我们想办法、出点子。我现在上班一年多了,每个月2100多元的收入,既照顾了家,看住了娃,还把钱挣到了,真的是太好了!”

为保证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他对全村792户村民亲自开展“入户遍访”工作,详细统计家庭工资收入、产业收入、转移收入等各项数据。为了确保数据准确,他驱车进城查看贫困户就业场所,询问工作表现和收入情况,连银行打印的工资入账小票,他都悉心粘贴在采集表上作为印证,有些风险户和边缘户去了不止一次两次。当发现贫困户家中有人住院、孩子无人看管等问题,他立即组织分析,及时施策帮扶,直到人均收入过线达标他才放心。每一户的家中都曾回响着他的算盘声,他说:“贫困户的收入账嘴巴说了不算,我的“算盘”算出来才算”。

“第一书记的“算盘”是个宝,刘书记的“算盘”能致富。”通过两年的脱贫巩固,全村贫困人口452户2114人在刘书记的带领下顺利实现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2.3%彻底清零,整村退出贫困村行列。一把算盘,打清了刘书记自己心中的“三本账”,照亮了村民心中的“致富灯”。 啪啪作响的算珠,如沙漠里清脆的驼铃,为脱贫攻坚道路上奋斗的每一个人指引着方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