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热议 除了标题 恕我看不懂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热议 除了标题 恕我看不懂

时间:2020-09-10 15:48:55

相关推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热议 除了标题 恕我看不懂

大王叫我来巡山,听听三刀侃大山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以上语句来自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首段(全文附后)。“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这是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陈建新教授的评语。

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8月2日,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文章称,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

8月3日,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该文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然而,“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目前,该高考作文引发热议。“教学月刊”公众号已删除该文。

热议的内容,无非是这样的作文,该不该给满分?毫无疑问,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话说写作的本质是把人类的网状思维,用树状的结构梳理,最后用线性的文字表达出来。这篇高考作文,看得我脑壳晕,在我的眼里,它生生把文字变回了网状,让我真的像是“生活在树上”,不知道如何下来。

叔本华说人是世界的表象。写作就是思想的表象。表象就是表面现象,太深入肌理的写作曲高和寡,你不能说它没有意义,但光掉书袋的写作恐怕只能是自嗨产品。

周敦颐称“文以载道”,就是希望他一生丰富的思想与深厚的阅历,能借助精准传神的文字予以表述。好歹,得先看得懂,读得下去,方能流传。

写作是你睡着之后还能和别人聊天的方式,写作是你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还能和子孙后代分享的通道,写作是连接世界建立影响力最简单的方式,写作是可以实现复利效应和被动收入最基础的工具,写作还可以成为你的千军万马,代你攻城掠地,一如君王挥斥方遒……没有错,这也是一种自嗨。

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话说自嗨带动他嗨,才是写作的正道。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经典历经千年不朽,俗文瞬间即被淘汰。潜心贯注为文,心无旁骛作诗,也许能超越时人,突破时空。

没有错,咱虽是写口水文的货,却就是如此野心勃勃。这篇高考满分作文,能流芳百世的概率应该不大,因为就算功能强大的有道翻译官也可能翻译不来,但如果把下一届考生往沟里带,那就不好了。

附考题及全文如下

浙江卷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 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 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 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 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 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 中。 ” 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吃砣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 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 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 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 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 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 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 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 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 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 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 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 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 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其实我很在意你的在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