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时间:2023-11-27 20:02:00

相关推荐

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要从精神上和行动上让贫困户改变思想观念,扶贫不能靠,脱贫不能等。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两者是“精准扶贫”必要素。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更难治愈。这就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庞大的扶贫工作队员们,尽心尽责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抓起,拿出更精准、更有力的措施,着力剔除贫困群众思想上的穷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在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成功实践,以期这些经验能为银川的文化扶贫工作带来启迪和借鉴。

广西塘红乡

文化扶贫促发展

投入1011.4万元建设37条通村屯道路,上万群众从此告别出行难,近千个贫困户逐步走上产业脱贫的“快车道”;政府精确主导,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形成山水牛、竹鼠等以生态种植养殖为主的产业“带贫”格局,广西上林县塘红乡脱贫373户158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

“是文化扶贫催生了我们要脱贫的信心和牛劲!”面对脱贫变化,塘红乡的贫困户们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

塘红乡位于上林最北部的大石山区,总人口4.2586万人,贫困人口7336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七山一水两分田”是这里缺地缺水的真实写照,扶贫难度可想而知。

扶贫先扶志!县委工作人员经多次调研,决心从挖掘弘扬龙母慈孝文化入手,鼓励贫困户立志脱贫,倡导“让父母、长辈过上好日子,就是最大的慈孝”的理念。

在“三月三龙母文化”节中,寓新理念于观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表演;帮扶干部通过尊老、敬老实际活动,将新理念贯穿于日常进村入户帮扶全程……

农村公路是“民心路”,平坦坚实的村道就是贫困户产业脱贫的基础!在深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县直单位和各级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村解决路不通、道不畅的难题。

最大的慈孝(大孝)就是立志脱贫,这个具有新时代鲜明特征的慈孝文化,在塘红乡更广袤的地域中传播。目前,塘红乡全境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29家,带动近两百个贫困户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河南大峪镇

每个贫困村配套“六个有”

歌舞、京剧、胡琴……一场场精彩的表演让村民们目不转睛,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演出精彩处,报以热烈掌声。演出中,穿插进行的扶贫有奖知识竞答掀起了活动的高潮,有奖知识竞答紧扣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相关政策和扶贫措施等,群众们纷纷参与活动,加深了对脱贫攻坚政策知识的了解。

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济源市大峪镇以文艺的形式凝聚发展的正能量,启发民智,教化民风,增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以来,大峪镇政府高标准打造了7个村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各村送戏18场次,送电影120场次,邀请市百姓宣讲直通车、洪森诵读团队、小皇后豫剧团等团体开展演出活动。通过这些工作,极大的满足了群众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传递了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道德理念。

下一步,该镇还将为每个贫困村配套“六个有”,即有文化活动广场、有文化活动室、有简易戏台、有文化宣传栏、有文化器材、有广播器材。并进一步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免费文化培训等活动,力争做到公共文化设施齐全,优秀文化成果共享,文化服务体系健全,为脱贫攻坚鼔志气,添勇气,增信心。

江西安福县

文化扶贫进村入户见成效

以来,江西吉安市安福县对文化精准扶贫作出系统部署,选择平都镇十里村、横龙镇枫塘村等8个贫困村启动第一批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共完成31个省级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贫困乡村延伸。

该县在“文化扶贫”方面做到群众需要啥,就送去啥;贫困群众住在哪里,文化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该县依据村情,利用维修苏区不可移动文物场所、不同类型的礼堂(祠堂)或村委会改(扩)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9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已正常投入使用。并先后在平都、洲湖、浒坑、钱山等乡镇举办贫困村乡土讲坛、科技培训班,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农民广场舞大赛等活动。贫困村群众看到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和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精气神”得到了很大提升。

四川广元市

实施文化扶贫“六化行动”

近年来,四川广元市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文化扶贫项目建设,让群众乐享“文化小康”。

农耕文化体验园、微田园文化庭院、桃竹文化主题园……利州区泥窝新社区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了“文旅融合、惠民增收”。

苍溪县石门乡文家角村建起了一个集农家书屋、农村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于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产品销售难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文化扶贫带来的实惠。

……

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实施立体化保障整体布局统筹规划、标准化推进打造特色文化项目、长效化管理文化服务家喻户晓、数字化引领加快文化共享步伐、社会化支撑释放志愿服务活力、综合化施力形成文化惠民新常态等文化扶贫“六化行动”,以文化扶贫助推全面小康,探索出了文化扶贫的“广元实践”。

山东济宁市

强化优秀文化引领

据摸底统计,山东济宁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万多人。如何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避免“贫困循环”和“福利陷阱”,是打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重点和难点。

既要富农民的口袋,还要富农民的脑袋。在济宁一些贫困村,政府在加大投入改造村容村貌的同时,还注重文明乡村建设,小到一户家庭院落,大到一条街道,处处浸韵着传统优秀文化的力量。

强化优秀文化引领,实施“育德+扶志+解困”精神扶贫新模式,济宁将和善向上、忠孝仁义的儒韵民风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推行乡村儒学、孔子学堂等模式,聘请专业讲师深入农村社区长期授课。党的十九大后,济宁市又启动了“扶志、扶智”大讲堂,为贫困群众送文化、送技术。

陕西凤县

文化扶贫铺就百姓致富路

近两年来,陕西凤县围绕“扶志、扶智、扶德”开展“三扶”工作,将文化扶贫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着力推动区域文化和经济不断发展。

凤县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扶贫扶志的好办法,在秦岭山区上演了一出出文化扶贫的“大戏”。

文化扶贫离不开口和笔,为此,凤县开展了一系列“讲故事”的活动。一个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脱贫故事,经过讲述人的口和笔,传递到了乡亲们的心里。

近年来,凤县树起群众身边的脱贫典型50多个,通过进村入户宣讲、电视播报、科普大篷车宣传、文艺巡演、观看脱贫攻坚专题视频、庭院说事会等渠道和手段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激发贫困户的脱贫之志。

扶贫还要扶智,只有解决了贫困的思想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为此,凤县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工程。在凤县,农家书屋遍及全县66个行政村,每天借阅各种图书的群众络绎不绝。同时,分布在各个乡间村落里的文化广场,不仅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的目光。

良好的村风村貌不仅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更是鼓舞脱贫干劲的软实力。为此,凤县创新扶贫手段,把“扶德”作为文化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力培育追求上进、自强不息的社会新风。围绕一个“德”字,凤县在文化扶贫中,广泛开展了“最美凤县人”“感动凤县人物”“百名孝子”“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各具特色的评选表彰活动,用典型带动贫困户,用榜样激励贫困户。此外,凤县还通过建设村史馆等方式,有力推动乡村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凤县还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脱贫致富工作紧密结合。不少地区及文化单位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建立起长效机制,在促进贫困群众集体脱贫、改变乡村落后面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志智双扶”是根本之策

“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增加获得感,而且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志智双扶”必须精准细致、久久为功。

改造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必须像描工笔画般精准细致、久久为功才能收到实效。

一是与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志智双扶”中,广大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要驻村入户,与贫困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既要把中央和地方的扶贫政策、扶贫物资送到家中,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两无忧、三保障”,心贴心地服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更要把志气、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帮助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

二是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扶“钱”不如扶“智”,扶“今天”更要扶“明天”。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教育扶贫,统筹中央、地方财力向教育脱贫任务较重的地区和定点村倾斜,打好教育脱贫歼灭战。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采取免、减、奖、贷、助、补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决不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重点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全面免费敞开,让他们“只要一技在手,全家脱贫有望”。

三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培训不能大水漫灌、大而化之,一定要因人而异、按需配菜,在开展培训前首先要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要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贫苦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

四是紧贴群众口味改进宣传方式。引导和激励基层扶贫干部对照标杆、学习标杆、看齐标杆,营造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还可以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一些不良习俗和落后观念。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志智双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精神,润物无声地感召,滴水穿石地坚持,才能见到实效。随着脱贫攻坚日益深入,我们要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对症施策,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和更超常的力度,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