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加强科技创新 做好培育 壮大 提升文章 为武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武汉市)

加强科技创新 做好培育 壮大 提升文章 为武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武汉市)

时间:2020-07-10 20:16:57

相关推荐

加强科技创新 做好培育 壮大 提升文章 为武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武汉市)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2年科技工作,明确今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刚才,武钢、洪山创业服务中心、健民中药现代化工程中心等三家单位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的发言,对全市科技工作,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孵化器建设、工程中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后面,袁善腊副市长、省科技厅领导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市科技局作工作报告。

一、2002年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进展

2002年是武汉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战线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奋斗,锐意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16.3%;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80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创业服务中心达到29家,在孵企业达到400家,其中国家级创业中心达到5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11.5%;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完成产值80亿元;武汉市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3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3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及2个国家级试点城市落户武汉;市科技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科技工作可谓大事不断、喜事连连。

(一)在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和争取国家支持上取得新进展

在科技部去年设立的国家"十五"期间12个重大科技专项中,除"磁浮列车"专项专属上海外,武汉市参与了其余11个重大科技专项的攻关。其中,"水专项"以武汉市为主;"水稻功能基因组"专项,武汉市是全国南北两大中心之一;"电动汽车"专项,武汉市是全国三大基地之一。与此同时,电动汽车、植物基因、新材料等三个产业化基地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制造业信息化等两个试点城市项目相继落户武汉。这些重大项目和基地落户武汉,进一步促进了武汉参与国家高技术发展的战略分工,也大大提升了武汉科技工作在全国的地位。

在争取国家科技经费支持方面取得可喜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去年共争取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863计划及其它各类计划230项,争取经费1.71亿元;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项,争取经费9485.8万元,上述两项合计2.66亿元,是我局历史上争取国家科技经费的最高年份。尤其是"水专项"的申报,我们在竞争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变不可能夺标为唯一夺标单位,为武汉争得了荣誉。市创新基金项目管理中心组建仅半年,就组织向国家申报项目71项,已立项11项,获资金支持770万元,接近前几年的总和,另有10个项目转入今年审理。去年全市(含东湖开发区)共争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6项,获资助1140万元。

在原始性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基因治疗高血压"等一大批极具市场价值的创新成果在汉面市。由武汉海军工程学院马伟明院士主持完成的"国际首创交直流电力集成新技术"名列科技部等单位评出的"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中。此外,由两院院士评出的"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至少有两项科研进展凝聚着在汉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其一是"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其二是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武汉专家去年在这两项重大科研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科技计划管理创新上取得新进展

去年年初,我们根据全市发展战略和加入WTO后科技工作调整的要求,集中全市60%的项目经费,设立了6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是对武汉市传统科技计划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重大科技专项采取专家编制可行性报告、评估认定立项内容,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改申报筛选立项为竞争择优立项,增强了科技计划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科技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的衔接,充分体现了政府的目的和意图。6个重大科技专项推出以及集中37个课题一次招标,有效地提高了科技项目的集成度,提高了科技工作的显示度,在科技界和全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动汽车"专项的第一轮开发和运行示范工作已先后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三次节点检查。今年元月27日,科技部组织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第二次城市筛选,武汉市两个整车项目和3个零部件项目顺利通过了"三选一"的筛选,将获得5300多万元的国家无偿资助,为下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专项实施进展顺利。GMP改造项目进展较快,目前,全市已有22家药厂或生产车间通过了GMP认证。"制造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推广应用"专项取得明显进展。我们整体收购了业内最具知名度的网站"e-works",为制造业信息化搭建了基础平台。国家重点示范企业武钢投入2.3亿元,历时22个月,启动了武钢整体产销资讯系统项目,这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投资规模最大的信息化工程,该系统已于今年元月4日成功上线开通。光电子及关键元器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等3个重大专项的实施也取得明显进展。

(三)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加大了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002年,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9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家,经认定的市级孵化器8家。去年4月,洪山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器;12月,青山、汉口、武昌等3家孵化器也通过评审成为国家级孵化器,使武汉市成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总量最多的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市经济发展中已显现出独特的功能和潜力,已成为武汉市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和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标志,其自身也成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引起了全国科技界及全市上下的高度关注。去年7月,科技部批准武汉市为全国唯一一家试点城市,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中介机构工作会上,科技部安排我局就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在科技部、国家经贸委等四部委召开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国际化大会"上,受科技部推荐,我局在会上作了1个小时的发言;去年一年,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在内的30多个城市前来武汉市考察、学习孵化器工作。武汉市孵化器的活跃发展以及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第一家试点城市,被选入"2002年全市十件大事"。

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创新体制,深化转换机制,加大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力度,为武汉市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起到了积极的链接作用和催化作用。如中药现代化工程中心积极开展新产品研究、老产品二次开发、技术平台的构建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药三类新药"补肾健骨胶囊"等一批新药项目已拿到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其他工程中心也都在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设与发展。去年,我们把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制订了有关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管理办法,并先期建立了制造业信息化、武昌、东湖开发区等3家生产力促进中心。

(四)在促进科技力量大联合、大协作上取得新进展

全市科技"大合唱"格局正在形成。去年,我们加强了与市直各有关部门及"三大"单位的联合与协同。以科技合力计划为抓手,与市计委、经委、开发区等经济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组织项目,支持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努力形成科技工作的"大合唱"。同时,我们加强了与大院大所大企业的联系,在项目安排上注意资源集成,在重大项目的设置、招标和申报项目的要求上,注意推动大院大所与市属企业的联合和产、学、研资源的整合,注意引导中央院所、企业关注和支持武汉经济发展,积极融入武汉经济发展大局之中。去年电动汽车专项课题中,我们以"整车牵头"优势,吸引了近亿元外地资金为武汉的两个整车项目配套。在"水专项"课题招标中,经过标书的引导,绝大多数投标单位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武汉企业相结合。今后这个项目实施中,将有过亿元的外地资金参与汉阳地区水环境治理的研发。去年我们到大院大所进行了大量调研,"晨光计划"资助的主体也主要是大学、院所青年学者。这些工作,加强了资源的整合,调动了"三大"单位参与武汉科技进步的积极性。

各区科技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去年以来,我们加强了对各区科技工作的服务、支持和引导。我们及时将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转发到各区,并先后与各区研究确定了各自科技产业发展的特色,使各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我们调整了区科技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了区科技三项费投入考核力度,继续对区重大项目进行补助,督促各区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去年13个区科技三项费预算总额达到5715.1万元,同比增长21.1%。在科技部去年年初完成的科技进步考核中,武汉市纳入考核的11个区全部通过考核,其中,洪山、武昌、青山、江岸、江汉、石乔口等6个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各区科技工作的繁荣与活跃,成为去年全市科技工作中令人鼓舞的成果之一。

去年,我们在招商引资、局属国企改制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我们完成了1046万美元的招商引资任务,进资规模居市直机关第三位,增幅居第一位。这个成绩是近年来的最好成绩。在局属国企改制方面,我们不畏困难,冷静部署,较为妥善地解决了红宝石公司、华实公司的改制,尤其是红宝石公司改制完成,攻下了一大难关。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通过换届选举,成立了新的局直属机关党委、纪委和机关工会。此外,去年的改善软环境、国际科技合作、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条件保障与财务管理、科技宣传与信息、科技成果管理、技术交易及技术市场管理、科技评估、科技情报、防震减灾、软科学研究、科技下乡、老干部工作、科技大厦基建等工作,也都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去年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尤其是全市科技战线通力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科技局,向武汉地区各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向各兄弟部门、各区、各高新技术园区、各行业、各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生产力促进中心、各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向市科技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推进武汉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倾注巨大心力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武汉市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今年是武汉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是武汉市全面落实"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关键之年。学习十六大精神,把握全国科技工作和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认清武汉市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更为准确地把握新时期科技工作肩负的重任,从而切实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提出"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在发展先进生产力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在今年元月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上,徐冠华部长代表科技部对全国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全面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发展由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努力实现科技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的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即在前后,在全国形成合理的科学技术布局;到,进入"科学和技术大国"行列;到2050年,进入"科学和技术强国"行列,这是科技工作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需要,是全国科技界的历史性责任。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元月召开的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武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出坚持"企业优先、效益优先、市场优先、基层优先"的原则,积极推行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这充分体现了科技进步与创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

新时期、新任务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工作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总体部署,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产业化"为主题,以重大项目实施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为抓手,以职能转变、作风建设、依法行政为保障,坚持"五项基本方针",突出"四项重点工作",落实"三项主要任务"(简称"543战略"),培养人才,优化资源,发展企业,壮大产业,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力争在各主要工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五项基本方针是:科技工作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方针;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导的方针;重视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方针;突出资源集成的方针;选择优势领域推进技术跨越的方针。

四项重点工作是: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加强以科技中介机构为重点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资源集成,调动全市科技力量为经济发展服务。

三项主要任务是: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即凝聚全市科技资源,抓紧电动汽车、专用集成电路、纳米材料、应用软件、水环境质量改善等未来战略性产业的培育;推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加速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实施"543战略",核心是要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目标是要提高武汉科技综合实力,推动武汉市向"科技强市"迈进;关键是要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狠抓落实,持续推进。我们提出把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作为科技工作的"三项主要任务",尤其是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是综合分析全市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结合武汉市科技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优势作出的重要判断;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握科技工作的基本职责,推进武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落实国家科技发展从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具体体现,是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两化"方针的继承和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三个方面,都是基本的、重大的任务,但三者之间,尤其要重视武汉市未来战略性产业的培育,这就是要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为武汉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实力的增强,培育新兴的战略性产业。科技工作的特点是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科技创新的每一个跨越,都将为生产力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科技工作今天取得的成绩,将为武汉今后的发展创造机会,科技发展的历程,也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武汉市支柱产业从80年代的"钢、机、纺",到90年代的"钢、车、机、新",再到90年代后期确定的"光电子、新医药、新材料、汽车、环保"五大产业,以及近期确定的"现代制造业",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新兴战略性产业逐步发展并不断取代老的支柱产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新旧产业此消彼长的过程,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它的背后,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没有全市科技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支柱产业,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武汉·中国光谷"。因此,今年乃至今后若干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科技工作者在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中的责任,清醒地认识为武汉未来发展培育战略性产业的责任,切切实实地把"培育、壮大、提升"这篇大文章做好。

三、今年全市科技战线的主要工作

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达到550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达到200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增长10%,达到28.6亿元;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5%,达到90亿元;创业中心在孵企业数增长15%,达455家。

在全面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努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

"培育、壮大、提升"三大任务归纳到一起,还是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这是全市科技工作的根本职责所在。目前,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企业块头还不大,在国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也是全市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长期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撑。

在技术源头上,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在关键技术领域组织联合攻关。要按照科技部关于"科技发展由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要求,以国家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努力形成局部优化的科研环境和优势;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在原始创新中的作用,采取措施实现奖优罚劣,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打造科技品牌;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和攻关课题,努力参与国家高技术发展的战略分工;围绕光电子、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优势领域,组织市级重大课题攻关,注重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有重大创新和突破的苗头,加大力度,集成资源,力争在影响武汉市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上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全面落实科技部提出的人才、专利和标准三大战略,努力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文化环境,切实推进原始性创新,为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技术源头。

在产业重点上,要按照武汉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加强对"五大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武汉·中国光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光谷"建设方面,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系统及相关软件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支持"光谷"内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培植一批光电子信息技术企业集团;在生物医药基地建设方面,要组织重点企业的GMP建设、重点产品的研制开发,组织有关单位申报国家科技项目,争取国家的支持,加大招商力度,争取在制药企业GMP改造和上市、院内制剂、新药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方面,要抓好新材料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石乔口地区在新材料产业化方面的比较优势。建立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营造新材料产业化的良好环境。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相关项目的申报和竞争,提升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整体技术实力。

在产业布局上,要从"两区多园"走向高新技术产业带。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合理化为目标,以"两区多园"为依托,以"光谷"为龙头,以庙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沌口现代制造业基地、石乔口新材料产业基地、吴家山食品加工业基地、青山环保科技产业基地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高科技产业基地(园区)为节点,按带状式空间布局、组团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强化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江北民营园、海峡两岸科技园及国家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生物医药园、武湖生态园、南湖农业园、沌口高科技产业园等高科技园区的建设。

在成果转化上,要以市场为主导,推动官产学研结合,切实提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率。要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执法力度,加大对成果产业化政策的研究,从宏观上研究提出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营造良好的环境;要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抓手,加强对科技成果后续试验和二次开发的组织引导。重点是要引导现有工程中心在明晰产权、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做好科技成果的中试;要充分发挥火炬、星火、成果推广等计划的引导示范作用,鼓励企业扩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多渠道扩大转化资金的来源;要以局属事业单位资源整合为契机,建立市级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强全市技术交易网络建设,强化各区、各行业技术交易分所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武汉市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为便捷的服务途径。

(二)以科技计划管理创新为手段,积极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

做好技术预测和重大科技项目调研工作。武汉市已于春节前成立了第三届科技专家委员会。要依托和发挥科技专家委员会的作用,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做好武汉的技术预测工作,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要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了解高新技术企业需求,以市场为依据,以产品为支撑,设计和策划一批高质量的重大科技项目,强化重大项目的政府组织、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公平竞争模式。

要加强项目管理,切实做好重大项目的实施工作。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上,去年重点是重大专项运行模式的探索,今年的重点是全过程管理。要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强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要建立节点检查制度、项目联系人制度,开展项目的中期评估,按分管处室责任到处、责任到人。从二月份开始,要对去年安排的重大专项、重点攻关项目进展情况普遍检查一次,掌握进度,研究问题。对研发攻关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给予警告,下半年检查中如无改进的,要中止合同。要引入局直属单位及科技中介机构参与计划管理,重点推进项目申报、评估、监理、验收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科技计划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年内,市人大还要对重大专项进展情况进行调研,我们要做好准备,配合好市人大的调研。

以电动汽车、水环境质量改善、植物基因研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国家"十五"重大专项实施为重点,推进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在电动汽车方面,进一步加大研制开发力度,力争混合动力电动客车和轿车研制项目定点武汉,加快国家电动汽车开发研制基地的建设;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要尽快完成招投标工作及汉阳地区生态规划,启动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城市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及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及相关工程示范;在植物基因方面,以南湖现代农业园为基地,启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专项,培育系列植物新品种;在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以测试中心、培训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建设。

加快培育一批潜在的战略性产业。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再推出1-2个新的重大科技专项。即以纳米材料、软件研究及应用为重点,组织顶层设计和可行性论证。在电子信息、化工、生物与新医药和现代制造业等领域,组织纳米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载体材料、生物医药材料、复合磁性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依靠"三大",加强数据库系统、网络安全、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软件技术的研究开发,形成武汉市在3C技术和3S技术等方面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大智能交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组织智能交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示范,积极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

(三)以制造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化为重点,不断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

抓好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工程重大专项的实施。做好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工作。在光电子信息、轿车为龙头的现代制造业、钢铁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企业积极性高的20个重点示范企业和80个推广应用企业予以重点支持,继续抓好武钢整体产销资讯系统的运行示范工作。抓好 CAD/CAE/CAM/MIS/

ERP系统的应用,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认真做好武汉市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工作。要在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软件系统的安全体系、门户服务、数据交换、关联审批、公务服务、运行监控等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方案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项目的招标和组织软件系统开发等工作。要解决政府各部门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并逐步实现政府各部门的分布式办公。全市电子政务工作的要求是5·1前完成,我局负责的软件设计要加紧工作,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

积极推进武汉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为武汉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支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华中现代制造业高地。在与现代制造业发展有关的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控制的装备、新材料、环保、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管理、现代物流等领域,策划并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做好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以农产品加工产业化为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农业科技大会精神,重点组织实施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抓好品种培育,争取在促进种养殖业品种良种化方面上新台阶。在种植品种上重点支持选育适宜加工的蔬菜、薯类等专用品种;在水产方面重点支持引进、开发、繁育适宜于武汉地区的甲壳类和名优鱼类新品种;在畜牧业方面重点支持引进、改良、发展高产优质奶牛、肉牛、水禽等,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抓好基地建设,争取在农业科技的示范上有创新。重点支持东西湖区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基地。抓好专项实施,争取在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上有突破。抓好企业扶持,争取在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上实现跨越。要精心组织好第三届国际农博会。要制订一个好的工作方案,及早进行国际招商和国内招展招商,力争把农博会办成武汉市农业科技工作的一个品牌。

(四)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大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建设与发展的若干规定》,按照《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切实做国家孵化器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按照"扩张数量、提升质量、推动产业化"的要求,探索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新路子。加强以孵化器管理人才、创业人才为主的创业培训,解决孵化器大发展中的人才不足。要探索在孵企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大力推进专业(专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普遍在各孵化器推广物业、技术、融资、信息、政策服务五大平台。3月份内要召开全市孵化器建设试点城市工作启动会议,部署试点工作,推动孵化器工作发展。

继续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质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中介人才。扶植和培育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机构。积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积极引导转制的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和即将改革的公益类科研院所利用原有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进入科技中介服务领域为社会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进一步推进局属事业单位资源整合。以培育高水平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为目标,互补优势,重组资源,使之成为全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创办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国有企业、科研院所转制为民营科技企业。增强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继续抓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评估,放大运作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继续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的服务力度。科技三项费、火炬投资公司、科技担保公司有重点地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要研究、探索洪山创业中心经验,继续对投资担保工作进行探索。继续推广市科技担保公司与青山、武昌合作建立担保基金的尝试,千方百计为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软环境,鼓励各区以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为抓手,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色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化基地"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和创新产业化体系,推动各区特色科技产业的形成。加强民营科技企业科技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积极开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五)以优势科技资源整合为中心,推动科技工作形成万马奔腾之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环境。进一步加强科技政策法规的修改、调整。按市人大的部署,今年要做好《武汉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改革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与协调,积极开展市属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调研;进一步落实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目标责任,将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与行政执法责任制、机关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科普、科技宣传和科技信息工作,继续办好IT国际周,使之成为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

积极争取科技部、省科技厅及各有关部门对武汉市科技工作的支持。组织一批高质量的项目,以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重大专项、重大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关心和支持;以实施科技合力计划为手段,争取市直各部门的配合和帮助,努力形成上上下下共同关心、支持武汉科技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充分调动"三大"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树立"大科技"观,拓展科技管理工作的视野,努力调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军队院校、院所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三大"科技资源的巨大潜力,凝聚全社会科技力量,整合资源,在重点领域实行联合攻关,协同作战,共同推动科技发展。要组织好"晨光计划"1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继续加大"晨光计划"对吸引、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

切实加强区级科技工作。加强对区科技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区级科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健全科技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区级科技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积极支持各区办好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区属中小企业参与星火计划,组织区属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申报国家和市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扩大科技开放。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科技工作的重点,整合、包装一批有武汉特色、有一定技术优势的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去年对台湾统一集团的招商活动、对南非的招商活动,以及对香港、澳门的招商成果,要继续跟踪,加强服务。对日本富士通公司、索尼公司的专用集成电路项目、武大与陈清泉院士的合作项目,以及东湖开发区与曼彻斯特合建孵化器的项目,都要一个一个地跟踪,抓出成果来。要开拓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组织科技型企业在国外、境外拓展发展空间。加大对引智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高校、院所及企业与国外、境外合办研发机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合作人才库、项目库的建设,组织参加国内有关大型科技交流和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要组织好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地震办主任工作会议,继续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工作。加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全市地震前兆观测台站的管理,及时做好地震观测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要依法加强对全市建筑工程,特别是重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实施地震小区划项目,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和应急救援的宣传培训工作,促进全社会树立防患于未然的震情意识。

(六)以作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职能转变

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倡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要坚决杜绝文山会海,开短会,少发文。要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恪尽职守,勤勉做事,坦荡做人。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以不怕吃苦、不怕吃亏、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工作。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印发的《市科技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各处室要努力争创一流业绩,争创一流处室,学先进、比贡献,见贤思齐,比学赶帮。要深入基层,加强调研,服务企业。在观念上要强化"服务、支持、推动"思想,淡化"审批、把关"意识,满腔热情地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少花钱多办事,反对"办事不多、花钱不少"、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气。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广泛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科技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加大预防和治理力度。注重政务公开,注重公众的参与,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科技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评估评审行为规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监管制约机制。

在建立"学习型、创新型"公务员队伍方面,要强化人才意识,做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举办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科技管理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广泛开展争当"学习型、创新型"公务员的活动,推动机关干部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由灌输式学习向研究式学习转变,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加强对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提高科技管理工作者服务于科技工作全局的能力,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老干部工作去年有了大的进步,老同志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方面比较满意。今年要引导老干部、老同志在"老有所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新退下来的老同志,身体好、情况熟,可以在发展科技中介、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优势,这既能充实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也能使他们继续为全市科技工作做贡献。

在转变职能、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方面,要强化目标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武汉市目标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用目标管理来考核干部的政德政绩,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要转变职能,引导机关工作人员在关注项目管理的同时更重视政策环境,在关注技术演进的同时更重视制度设计,在关注资金投入的同时更重视人力资本,在关注微观管理的同时更重视宏观调控,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制度和环境建设、确立竞争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组织重大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上来。

同志们,今年科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紧扣"培育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要求,把握全局,抓住关键,狠抓落实,持续推进,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武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