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聚焦语文真问题】之“思辨:提升读写的思维深度”│管然荣:作文教学与辩证思维

【聚焦语文真问题】之“思辨:提升读写的思维深度”│管然荣:作文教学与辩证思维

时间:2018-07-02 15:06:52

相关推荐

【聚焦语文真问题】之“思辨:提升读写的思维深度”│管然荣:作文教学与辩证思维

正与反

所谓“正”,是指正面的、正向的;所谓“反”,则是指反面的、反向的。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自然界,这种相反相对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为“正与反”的思维训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用这种思路构成文脉,正反对照,相互映衬,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议论文写作尤其适合训练这种思维。如果文章的思路是“正向”推进的,则可伴随着反向的呼应和印证,使自己的论证更全面。如果文章的思路是“反向”推进的,就可以凭借“正向”的支撑,使自己的论证更周全。《过秦论》 《伶官传序》《六国论》……古今中外,闪烁着这种思维之光的议论名篇举不胜举。

且看下面两位名家是如何在正反对比中展示超强思辨力的:

梁启超先生写作《忧国与爱国》,先将“视欧人如蛇蝎”与“视欧人如神明”两种极端的心态摆在一起,醒目地指出了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偏见;紧接着,又掷地有声地问道:“中国苟能自立也,神明将奈何?蛇蝎又将奈何?苟不能自立也,非神明将奈何?非蛇蝎又将奈何?”这里又摆出了“能自立”与“不能自立”两种截然不同的假设状态,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不足五百字的短文却具有如此强烈的醒世力度,就是得力于鲜明的对比与高超的思辨。

鲁迅先生写作《最先与最后》,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赛马经验“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谈起,进而引申出“中国人”的一种由来已久的“为人的处世金针”——不为最先也不敢做最后;接着联系现实,紧扣着“最先”与“最后”这一对矛盾,展开正反对比,最后得出一个不由你不信服的哲理:“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振聋发聩的论断,同样是得力于鲜明的对比与高超的思辨。

不过,有些同学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常常仅仅看到了“对立”的一面,没有看到“统一”的一面,达不到辩证思维的高度。

抑与扬

“抑与扬”(也叫“擒与纵”)是“正反”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具体行文中,它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着相同的内容:“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似贬实褒。而“似褒实贬”则与之相反。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或扬中有抑、抑中有扬,抑扬交错,恰好展现辩证思维的轨迹。

老舍先生在《断魂枪》里是这样精彩运用的:在一场比武中,先写“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尽情渲染王三胜的高大威猛。与之相反,那位老者则“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极力突出了老者的矮小瘦弱。一强一弱,反差强烈。但到了后来,貌似强大者输得落花流水,看似弱小者赢得干净利落。在这短短的一节文字中,“扬”者先“抑”之,“抑”者先“扬”之,“抑扬”得到了极富有戏剧性的转换。“抑扬”笔法在运用中展现的思辨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语文教材《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初会”一节文字,也很经典地运用了抑扬笔法。黛玉在未见宝玉之前,先有很多有关宝玉的坏印象:“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而等见到了真人,却让黛玉心灵为之一振,强烈的“先抑”形成更强烈的“后扬”反弹,宝玉由“魔王”变成“天使”,原来是一位“面若中秋之月”“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的相貌堂堂、温柔善良的多情公子!另外,像《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白杨礼赞》《琐忆》《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色地展现了这种写作思维的魅力。

运用这种思维构思为文,旨在增添文章的曲折变化,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但是也要讲究分寸感,绝不能无原则、无条件地随意“抑扬”。“抑”(“扬”)要为下文的“扬”(“抑”)留有余地,如失去了分寸,则失去了下文“扬”(“抑”)的可能,效果也就适得其反。

曲与直

俗话说:“人贵直,文贵曲”。从文章的表达上来说,“曲”可以理解为“含蓄”“蕴藉”;也可以理解为“曲笔”或“绕笔”, 即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不能或不便直陈本意,故而采用委婉隐晦说法。这里的“直”,则是指能够清晰地表情达意,平铺直叙,步步为营,直抒胸臆。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真意,去伪饰,少做作,勿卖弄”。

所以,两种思维各有千秋,本无高下优劣之分。

施耐庵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曲尽其妙地写出了林冲押解途中的一件比武小事:一个谨慎小心,一个逞强好斗;一个步步紧逼,一个退无可退;一边有摩拳擦掌的斗士,一边是起哄好事的看客;眼看一场龙争虎斗就要开打。然而,不要急,“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先慢慢吃酒;“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正是比武的好时候;这时,好不容易要比了,可刚一比划甚至还没有真比,又停下了;经过如此这般拐弯抹角,欲言又止,欲止又言,把读者胃口高高吊起,这才真比,三下五除二,一棒打翻,痛快淋漓!小小一件事,却在作者生花妙笔中曲尽其妙,悬念迭生,一波三折。曲笔至此,可谓至境!

而朱自清的《背影》则用白描手法,用写实的笔触,再现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实实在在地描写了一幅极平常的“背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文字乍看极为平淡直露,几乎没有什么修饰,更没有什么渲染铺垫,只是实实在在地把当时的情形描写出来,但细细品味,字字含情,句句有意!那“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背影,简直就是一座中国式的父爱的丰碑!大巧若拙,平淡中见神奇,这也是一种写作的真功夫。

当然,在真正的文章好手那里,既有曲笔又有直笔,“能屈能伸”,方能达到写作的至境。《背影》开头即用了“倒叙”的曲笔手法。不过,一般同学在处理“曲与直”的写法时,要避免以下两种思维偏差:一方面,内容安排平铺直叙,语言平淡无味,缺少艺术感染力。与之相反,则故弄玄虚,华而不实,没有真情实感。另一方面,文章的表达过分浅易直露,一览无余,缺乏含蓄之美,语言不耐咀嚼;与之相反,则表意含糊,如坠五里雾中。

虚与实

“实”指文中具体可感的“人、物、事”。“虚”则指文章间接提供的要经过想象才能把握的“言外之意”。在具体行文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这种虚实相生的构思首先表现在用“虚”表现“实”,用“无”表现“有”,从而给读者创造出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比如,《项链》的结尾,文章的结局是“实”的,指明了项链是假的;但同时又是“虚”的,我们不知道“玛蒂尔德”此时到底在想什么,不知道她知道假的以后会怎么做,不知道这故事还会有什么发展。这就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

韩愈的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一文,避“实”就“虚”,出色地展现了这种写作风采。朱宗洛先生在《古文一隅》中作了精彩评析:“行文须知避实击虚之法,如送温处士,便当赞美温生,然必实讲温生之贤若何,便是呆笔。作者已有送石生文,便从彼联络下来,想出‘空群’二字,全用吞吐之笔,令读者于言外得温生之贤,而乌公能得士意,亦于笔端带出,此所谓避实击虚法也。”著名小小说《德军剩下来的东西》写的是战争以后的事,全文不足二百字,却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白”:德国兵走了,留下了什么呢?那一往情深的恋情,那朝思暮想的情人,那青春年华的美丽……总之,让“主人公”梦绕情牵的美好的一切都没有留下,统统被这罪恶的“法西斯”毁灭了!还有什么比美的毁灭更让人撕心裂肺呢?小说通过一个特殊的视角,深刻地写出了罪恶的战争留给人们无法言说的人生感慨!灾难的战争过去了,然而,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累累创伤——其中,最让人酸楚的当然是心灵的创伤!这一切丰富的人生感慨,小说都没有明确地写出来,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思考才能得到。

文章采用这种思维方法,是借“有限”表现“无限”,赋“空白”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让欣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古今中外,这样的范例举不胜举:《陌上桑》写“罗敷”之美,也是从“虚”处写来,通过“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等观赏者的强烈反响,从侧面表现出来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三卷描写“海伦”之美,也用了精彩的侧面描写:“当他们(特洛亚元老)看见海伦走上城楼的时候,他们就轻悄悄地议论道:难怪特洛亚人和希腊人这许多年来为了这个女子尝尽了苦楚,看起来,她好像天上的仙子呢?”寥寥数语,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形象,呼之欲出……

这种构思,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同样比比皆是:中国山水画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透过空白,我们领悟到其中深邃悠远的意境,那是一个比有限的画面宏大千倍的无限的意境。这就是空白艺术的魅力。要画一座寺庙,但又不得有建筑出现,怎么办?一僧一溪一桶的几笔构图,就是“深山藏古寺”。画《踏花归来马蹄香》,一马奔跑,数蝶围其蹄飞舞……小溪中,几个自由自在的小蝌蚪,就是“十里蛙声出山泉”……

不过,空白艺术要因情而设,因境而设,刻意追求未必会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要做好铺垫,埋好伏笔,空白不等于含混晦涩,不等于迷魂阵,不等于云山雾罩,令人蒙头转向。

一言以蔽之,在具体作文训练中,只要师生始终处于提升辩证思维能力的自觉,就可以寻找到丰富多彩的实施渠道。当然,写作辩证思维能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锻造磨砺。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100073)

(《中学语文教学》第8期)

欢迎订阅《中学语文教学》

本刊征订工作已经开始,请广大读者朋友抓紧订阅,不要错过订阅时间。

汇款方式:

1.银行转账。名称:北京首师大作文导报社;地址、电话: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010-68485897;开户行及账号:农行北京玉渊潭支行11050301040004237.请在附言中提供发票信息,转账后请把寄刊信息姓名、电话、数量、地址、邮编等信息发送至:zydk@。

2.邮局汇款。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邮编:100048,收款人:韩振。汇款时请务必附言注明数量、寄刊地址、邮编、电话。

订刊电话:010-68980051,68982069 传真:010-68900521,68902303。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