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鲁迅故乡小才女夺得第五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最高大奖

鲁迅故乡小才女夺得第五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最高大奖

时间:2024-03-04 18:48:01

相关推荐

鲁迅故乡小才女夺得第五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最高大奖

盛夏,上海,鲁迅长孙周令飞在全国鲁迅青少年文学大奖赛结束时说,“今年的唯一最高大奖落在家乡孩子的身上,感觉好有归宿感……”随后,评委会庄重宣布:全国第五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大奖获得者是“绍兴鲁迅中学柯桥校区高二学生金泽慧”。

一个多月后的中秋假日,记者再次见到金泽慧时,有一个问题始终绕不过去——17岁高中女生,她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颁奖现场

她是怎么参赛的?两个细节启示良多!

从全国100多万名参赛的中小学生当中,金泽慧脱颖而出,夺得全国鲁迅青少年文学大奖赛中唯一最高奖桂冠!

回忆比赛的过程,她特地提到了两个细节。

一个是比赛开始前几分钟,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赵丽宏给参加总决赛的孩子们讲了一段关于文学创作的心得。当时,主办方的这一举动曾让不少人难以理解——马上就要比赛了,这个时候再请著名文学大师来讲文学,感觉大多数人可能都已听不进去了;而且这次参加总决赛的61人是从100多万参赛学生中层层选拔出来的,他们涵盖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年龄段,此前大多获得过各种奖项,对于文学创作都有自己的看法。

金泽慧说,她不这么看,她觉得一定得认真地听大师们讲,并认真记住了赵丽宏的提醒:“千万不要矫情,越通畅越好,具体也没什么技巧,抓住朴实的叙述很重要。”这让她在写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评委。

当时,她听到评委会里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时,虽未谋面,心情却放松了很多。她说,脑子会浮现出钱文忠在央视百家讲坛的镜头,认真亦风趣的样子。评委中还有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秦文君,她马上想到这位知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的代表作《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和《小丫林晓梅》中的几个主人公的样子,想想也会笑,当时一点都不紧张了。

为什么会是她?除了读书和思考还真没什么

金泽慧的得奖,老师也问过“秘诀”。

她的班主任彭玉华说,“金泽慧是学理科的,其实我也问过她,写出这些典雅的词句与独特的想法,有什么‘秘诀’吗?金泽慧毫不犹豫地对我说,‘平时喜欢读书与思考,其他还真没什么。’”

此次大赛总决赛,金泽慧参赛文章的题目是《鲁迅精神的再现》,她用自己的语言与思考解读了自由的向日葵与鲁迅精神的联系。为什么是“向日葵与鲁迅精神”?金泽慧说,总决赛高中组作文题根据著名诗人芒克的诗集《阳光中的向日葵》来作开掘,谈所思所想所感。

比赛中,金泽慧在规定的时间里用了一个半小时。

金泽慧说,在平时的阅读中,她专门了解过鲁迅先生的生平和精神,所以写起来还比较顺手。

对于比赛结束后,自己被13位大赛评委盛赞“把向日葵与鲁迅精神解读得很透彻”一说,金泽慧说,这个还是要感谢平日里书读得多,甚至对于向日葵之实物的本来含义也是有所了解的,时刻铭记先辈们说过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向日葵是俄罗斯的国花,向日葵代表明朗,生机勃勃,它是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的希望……向日葵始终面向阳光,极其厌恶黑暗。当时想到这些,就写下去,文字一气呵成。”

在采访中,记者还是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学校里的在读学生,金泽慧对于家乡名人鲁迅思想的学习,还是下了一番工夫,比如她知道毛泽东同志在推崇鲁迅时所说过的一些话,诸如“他(鲁迅)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微,看得远”;还有“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等等。

他们家教育方法是什么?母亲引导兴趣,平等相处

说到获大奖,记者当然也会像大多数人那样,一定要问问金泽慧的家里情况,用一句套话来说“金泽慧背后站着什么人?”

金泽慧脱口而出:“我妈妈呀,我妈叫许红心,她是一名社区干部,文学爱好者,看的书不比我少,她书读得多,自然也就感染到我。”

而在家里,爸爸妈妈与金泽慧的关系一直都平等友好。她有自己的一块天地,她喜欢靠在床上看书,有想法了就与妈妈交流一下,特别是在文学阅读方面,“每一次当我在和妈妈交流过后都有新发现,她知道得还真多,说她仅仅是个文学爱好者似乎还不够。”金泽慧说,爸爸在机关工作,工作虽忙,但回到家便常与女儿交流。

记得小时候,金泽惠写了则童话故事,她把自己想像成哈利·波特的样子,爸爸妈妈看了,一阵笑过之后,两人的回答惊人一致:“继续发挥想像力!”妈妈还说,“文学作品,有时候就是要插上想像的翅膀,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更有感染力。”

那以后还会不会继续去写作?把写作当成终身追求的事业?金泽慧的回答让人吃惊:“我喜欢数学,我以后考的是理科,报考经济管理专业,文字写作嘛,我同样也不会放弃。”

鲁迅精神的再现(金泽慧原文)

阳光中的向日葵,奋不顾身地咬断被太阳禁锢的绳索;在暗夜中闪耀着自身的光芒;成长与前进的泥土由血汗而浸渍。它倔强、勇敢、决绝、理性,是不是越接近大地的生命,便越是真实;是不是它也像鲁迅一般,有属于中国的筋骨和脊梁。我想,芒克笔下的向日葵似乎是另一层面的鲁迅的画像,而向日葵为着自由决不屈服也是鲁迅精神的体现。鲁迅先生的一生都紧紧地熨帖着大地,譬如他对“弱者本位”“幼者本位”的坚持;以及戏语“自己去看地底下”,毫不留情地戳破了文人志士表面文章的大言炎炎。他以自己独特的“睁眼看世界”的方式,以自己独特的尖锐的笔触,尝试着唤醒世人沉睡的灵魂,尝试着呼唤高贵的自由。

向日葵咬断了绳索,挣脱了束缚,因此获得思想的能力,这不可不谓是自主意识的觉醒;而这和在“五四”时期,鲁迅先生执着于启蒙意识,忧患意识,反对封建迷信,反对专制强权,提倡白话,打破桎梏的牢笼有着如出一辙的本质;他几乎不接受任何体制的收编,也不收编任何体制,始终是边缘人、少数、异数;向日葵昂起骄傲的头颅,怒视着那颗象征专断蛮横的太阳,即使没有了太阳,它依然可以闪耀出独立自由思想的光辉;我把这理解为对一代早醒者的描述,毫无疑问,鲁迅便是这样的早醒者。鲁迅先生之于二十世纪的中国甚至当代中国,就如尼采之于西方世界,他们都是伟大的反系统论者,置身于体制外,以独特的方式寻求独立思想和自由。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写道,他厌恶“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即儒家口口声声道来的太平盛世,在“盛世”中,统治者厘定规则,于是乎万姓胪欢,安居乐业,按时赋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去思考凡事利害如何,丧失了拥有独立思想的可能性。然而这恐怕也是当今社会绕不开的痼疾,我们以极迅猛的速度发展着,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无意识中缺失了精神生活。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要跟不上了,人们逐渐地缺乏自主意识,凡事皆崇尚明哲保身,忍术为先。可悲的是这个问题并不只仅仅指向个人,而是指向全社会,即“集体无意识”,美其名或可曰——“群氓”,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和折中主义也被利用极致,再无沸反盈天之时新新思想顿出之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日趋单一,从众心理日趋鲜明:坊间谣言催生的“抢盐”“抢醋”“抢酱油”风潮,受害者的痛苦在哄抢者的窃喜下显得异常突兀;世界末日谣言被无穷放大和渲染,人人自危,邪教组织趁机煽风点火;中国式过马路“闻名寰宇”,庞大的人群对红绿灯再无畏惧……再譬如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之事,讲故事的人终究也成了故事中的人,将永远地被讲述,但在网络上却因此而激起惊涛骇浪,正所谓三人成虎,其实我们可以细想,那些众口纷纭,莫衷一是的人们之中,又有几位真正深入到了“莫言之国”中去呢?抑或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随众而流于世俗呢?

而为着自由而奋斗,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向日葵脚下浸渍着血的土壤,让我想起《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会更奋然而前行”,这血,恐怕便是革命先驱的大义之血,是先辈为后辈奠定道路过程中的伟大牺牲,这虽然是被屠戮的淋淋鲜血,然而这血却也是好的,因为青年们淋浴着这血,方能开辟出除了“暂时做稳了奴隶”与“想做奴隶而不得”之外的第三种时代。毛泽东曾提出鲁迅的“牺牲精神”,鲁迅先生也自言愿“肩住黑暗的闸门,放青年到光明中去”,枕戈待旦。先生的“有何畏”精神是旁人所无法企及的,但那并不只是暴虎冯河之勇,同时也是精神高度自治的体现,在此,我们呼唤像鲁迅一样的守夜人,呼唤像鲁迅一样时代前驱。

鲁迅先生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鲁迅留给后人的精神长存,就像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中鲜明的向日葵形象,是鲁迅精神的又一深度体现。胡塞尔曾说:“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一个坏公民”,由此观之,鲁迅先生无论生活在何时何地都挣脱不了“坏公民”的头衔,但这只是表观,在暗流涌动的大洋底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代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感激之情。鲁迅先生的“有毒”的思想和“有毒”的笔,将会长久地存在于世人心中,鲁迅精神也决不会是昙花一现,而将是无际寥廓的暗夜中的一盏明灯,与夜同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