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热爱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热爱写作

时间:2018-11-26 13:18:09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热爱写作

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讲,现在的课程数作文最难教。也经常听到学生表白:作文最难写。作文教与学,陷进了两难境地。究其原因:学校把学生封闭在校园里,使他们远离了社会;家长望子成材心切,剥夺了孩子的自由空间。如何让作文教与学摆脱这种困境,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几点做法。

一、放飞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

小学生的作文源自生活。生活越是丰富多彩,作文就越是多彩多姿。作文是什么?有人说得好:”作文是心灵的牧场,它抒写的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发现和想象,是一种自然的倾吐;它彰显的是儿童生命的本真,是一种瑰丽的灵动;流淌的是儿童的情趣和才思,是一种真情的涌动。”

孩子的天地是一个迷人的世界。特别是对于富有好奇心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生活,收集写作素材,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阳春三月,让学生跟随大人给农田除草、松土;仲夏大忙,组织学生在田间灌溉、施肥……然后,趁热打铁,结合单元习作重点,指导学生练写习作,回味劳动的乐趣。由于写作的题材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加上有亲身体验,印象深刻,因而学生的表达愿望强烈,有的叙事抒情,有的借物喻理,有的借物喻人,学生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变生活内容为作文内容。

二、放飞心灵,彰显自我个性

要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彰显生活的本真,抒发内心的感受,流淌自己的才思,就必须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压抑的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放飞他们的心灵,启发他们敢于对周围的人物”评头品足”,对身边的事物”说三道四”,对社会问题“表明观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个性化的表达,写出个性鲜明的好文章。为此,教师必须注意:

首先,习作必须给学生立意的自由。要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内心话,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引导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产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写出有创意的好文章。

其次,习作必须给学生选材的自由。教师平时要注意少写命题作文,多写自主拟题作文,让学生选题个性化。作文内容选材上要宽泛,提供尽可能多的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启发学生注意捕捉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

第三,习作必须给学生表达的自由。“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家庭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差异,在认知和表达上就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让他们自由地倾吐心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到一篇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的好文章。

挣脱了枯燥生活的种种羁绊,打破了教师和文本的种种约束,突破了思维的各种禁锢,学生的作文兴趣得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心灵空间得以任意舒展,学生手中的笔就不再沉重,他们的作文才能焕发出充满个性的生命光辉。

三、放飞兴趣,增强作文欲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时,就会诱发兴趣。作文前,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为学生设置某种“需要”,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产生乐意作文的情感。

如何使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我们进行了“玩中练说学写”的尝试:

先玩——观察生活,吸收信息。带领学生观看葡萄的”丰姿”,一串串葡萄在绿叶的映衬下,黑里透红,惹人喜爱;摇晃葡萄的枝干,“啪嗒”、“啪嗒”,熟透的葡萄跳下地面;品尝葡萄的滋味:软绵绵、甜津津;观看他人的神态:嘴唇上沾满了紫黑色的汁水,人人都长了“大胡子”,彼此相视而笑……在这尽情的玩耍中,享受童年的欢乐。

练说——表达生活,传递信息。引导学生在葡萄架下口述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师乘机提示,输送学生口述时想用、但又难以表述的词汇、句式。讲得好的给予肯定、鼓励,说不具体的给予疏导、补充,或再现刚才的镜头,引导学生观察描述,为书面表达扫除“障碍”。

学写——再现生活,反馈信息。指导学生以刚才发生的事儿为题材,独立练笔。由于“玩、吃、说”的过程已经形成了写作思路,学生又汲取了一定的词汇、句式等信息,动笔不觉得困难,且表达欲望强烈,许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来的文章,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四、师生互动,积累写作材料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那么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习。

1.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3.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要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写心得等。

4.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五、自由写作,课后指导订正

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一种自我发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布局谋篇,讲究文法,注意遣词造句等。在教学作文时,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学生写作时甚至可以不分段,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指导学生作出订正。和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不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伪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感情的释放。而写完之后由老师从理论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法知识进行订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六、探究交流、学生互评习作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鉴于此,我采用分组评议、个人修改、集体交流等作文修改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这种方式的步骤是:

1.进行错别字、病句常规修改。学生写好作文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人小组,让其他三个同学帮助画出错别字、病句和不通顺的地方,然后将本子交还本人,让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问同学等方式修改。

2.在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指导下交换修改作文。要求学生在帮别人修改时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评议同学的作文,并帮助同学指出存在哪些不足,然后交还给同学自己修改。

七、合作评赏,成就激励。

学生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中形成的。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是采用了下面的方法来激趣的:

1.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2.组织学生评出班级佳作奖和进步奖。

3.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传阅。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害怕情绪。 责任编辑:刘兴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