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第三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简要事迹

第三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简要事迹

时间:2021-04-04 01:45:46

相关推荐

第三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简要事迹

(上接06版)指关节无法弯曲,常年溃烂。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守岗尽责,病痛难忍难熬时,就一次吃3倍的止痛药。他以“铁的原则”履职责。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尤其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标准,严把基层组织的大门,创造性总结出“三有三定”、“三联三勤”工作法。来,他建立96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数据库,开展26批740人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党员227名,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引领力。他以“铁的追求”作奉献。从2001年以来,先后帮扶过5户党员、10户群众脱贫。以来,先后捐款10000多元,扶贫济困。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廖占富,男,44岁,汉族,巴中市通江县碧溪小学石庙子村小教师。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大山和孩子,他淡泊名利,一心为教,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出门是大山,回家是峭壁,家校距离50多里,工资从几十元到几百元,年龄从十几岁到几十岁,他一直没有退缩。山里多数是留守儿童,夫妻俩除了上课,还要给孩子们做饭、理发。每逢下雨,学生都靠夫妻俩背渡回家,学生病了还得当医生。简陋的教室不能抵御严冬的寒冷,就在火塘边给孩子们取暖上课。夫妻俩省吃俭用,舍不得添置一件新衣服,舍不得买辆摩托车,上中心校领书靠步行,上街买农用肥料靠肩扛。他教过的学生,如今有30多名大学生,17名国家公职人员。荣获永安片区“师德标兵”、中国工商银行驻川扶贫工作组授予的“优秀山村教师”等荣誉称号。

黄德春,男,43岁,汉族,资阳市安岳德盛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德春机电学校校长。为了实现个人的发展致富,他只身前往深圳刻苦学习电焊技术,受到国际专家赞誉,打破了高、精、尖焊接只能靠国外焊工的“神话”。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亲自为他颁发了证书。为了实现对总理“带领乡亲走技术致富的路子”的承诺,他毅然放弃多家企业的高薪聘请,回到家乡安岳创办德春机电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学员3000多人,使3000多个农村家庭脱贫致富。他倡导成立安岳县创业协会,为有创业梦想的人提供咨询、技术和资金支持。荣获四川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资阳市第二届“感动资阳”十佳人物荣誉称号。

王 暾,男,38岁,汉族,成都市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2月19日,云南省、四川省交界发生4.9级地震,我国地震预警系统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该系统由王暾和他的团队研发和建设。汶川特大地震后,王暾回国创建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经过只剩下“1块4毛钱”的创业困境后,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技术,填补了多个国内地震预警领域的空白,部分技术国际领先,应用于燃气管线地震紧急处置、高铁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试验台网建设等。他投入3000多万元在四川、云南、陕西等地,免费建成了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预警系统。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荣获“天府新谷杯”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林树清,男,74岁,汉族,原内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他仍然心系人民,为家乡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的出路出谋划策。他带领乡亲们经过8年奋斗,建成水泥路78条,全长26.93公里。为附近5个村新修桥3座、整修桥2座。他四处跑项目筹集资金修缮水利设施,土渠改石渠4.9公里,打防旱池30口,维修山平塘28口,维修电灌站1座,让大冲村变成了旱涝保丰收村。他找准“大头菜”作为核心产业,带领村干部一道实验、示范、推广,种植大头菜面积达30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就收入400多万元。带动周边5个乡镇30多个村上万农户种植大头菜,形成了3.5万多亩种植圈,年产值上亿元。大冲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987元增长到的1.46万元。,大冲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四川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旦 真,男,72岁,藏族,原阿坝州政协副主席。他是阿坝州民族干部的杰出代表。在近五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以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革命征途上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他一生对阿坝民族教育倾情奉献、贡献卓著,即便是在2002年离岗退休后,年届花甲的他放弃在内地居住的优越条件,只身来到海拔3500米的高寒牧区唐克乡,冒着严寒缺氧,拖着羸弱的身体,不拿一分钱报酬,不享受任何行政待遇,创办了“唐克乡职业技术班”、“唐克乡成人教育班”、“唐克教育协会”;在唐克乡小学升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成功地把这所学校办成了全州牧区示范学校,竖起了“牧区教育的一面旗帜”。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罗康平,男,48岁,汉族,原泸州市川泸运业一三分公司驾驶员。6月29日中午,泸州川泸运业有限公司驾驶员罗康平驾驶川E10935大客车从泸州开往成都,车辆行至资阳附近,罗康平突发脑梗塞,右侧身体失去知觉,右手、右脚不能动弹,在意识逐渐模糊的危急关头,罗康平以超强的毅力,用左手控制方向盘、左脚踩在右脚背上踩下刹车,准确地完成换挡、减速、靠边、停车等一系列紧急处置动作,将高速行驶的大客车安全靠边停好,开启双闪灯、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确保了大客车上33名乘客安然无恙,而自己却已完全瘫倒在方向盘上。在那千钧一发之际,罗康平的生命绽放出一朵灿烂之花。1司机、1辆车、33乘客,演绎了身边的“最美感动”。荣获“四川好人”、省交通厅授予的“最美司机”罗康平“驾驶员职业道德楷模”、“泸州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韦琼英,女,42岁,汉族,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她不畏艰难困苦,扎根彝寨,以赤诚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被人们亲切称为“彝寨天使”。1991年她来到峨边县工作,离城40多公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在她眼里,“患者永远第一”,为了病人,短短两年便学会彝语,钻研进取提高医术,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病人家庭困难,药费她掏钱垫上,病人不便,她义务出诊,送药送关爱,每年平均出诊100余次,风里雨里在崎岖山路走三、四个小时是常事……二十年来,她拒绝了多次进城的机会,诊治的病人达4万余人次,挽回生命1000余人次。对于这些,她很淡然:“我是一名医生,为群众治好病是我的天职。”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付承毓,男,59岁,汉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90年代,他两赴德国学习。他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奉献青春。2000年后,负责牵头863大型研究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他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对于自己学生毫无保留,倾心而教,带出了一批光电人才。多次参与国家863重大课题,解决了激光光束控制系统中多项技术难题,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被评为863某专项“十五”先进个人、光电所杰出员工,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陈怀炯,男,69岁,汉族,原雅安市天全县中医院院长、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四十年的就医生涯,从青春到白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抱怨、从不厌倦、从不松懈,陈怀炯将他过人的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患者。尽管陈怀炯是以中医骨科而闻名,但他却是从中医内科学起,然后才转学家传中医外科,有着强实的医学内科理论基础,对解剖学等医学基础也十分扎实。陈怀炯诊治病人不分贫富贵贱、职位高低,除外地病人可以优先,其余所有人都按挂号顺序进行,都用一样好的态度和服务。荣获1986年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1995年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雅安市创新人才奖、“四川省红十字博爱之星”、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首届名中医、四川省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殷显树,男,47岁,汉族,四川省电力公司西昌电业局输电运检线路一班班长。他曾是一名军人,参加过老山战斗,功勋累累。1987年,他成为了大凉山里的电力线工人。他所负责维护的大部分线路被视为大凉山的“生命禁区”,线路从1000多米到超过4500米海拔的崇山峻岭之间,多数线路的查勘都靠步行。他坚守了下来,一干就是25年,巡线行程相当于绕地球23圈。6月17日,冕宁县彝海乡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220kV南西线7基铁塔严重受损。他带领抢险人员日夜奋战,在一个月内抢通了凉山电力大动脉。荣获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四川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工作负责人、西昌电业局线路专业技能比武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五、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

曾祥芬,女,44岁,汉族,内江市东兴区中山乡中山村村民。她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坚持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婆婆(77岁)因病全身瘫痪,她不离不弃,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大小便失禁瘫痪在床的婆婆。每遇到有“非走亲戚”不可的时候,她怕婆婆一个人在家无人照料,便不辞劳苦地背着婆婆一同“走亲戚”。婆婆需要吃药打针的时候,她就把婆婆背到村卫生站或两三公里远的乡卫生院看病。她的丈夫患有肺结核和肺穿孔,家里的农活也都指望她,她就是一家的顶梁柱,她用自己的毅力撑起了全家的一片天空。然而生活的重担并没有让曾祥芬屈服,在她不辞辛劳的努力下,全家和谐而温暖。荣获“第五届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五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何 艳,女,36岁,汉族,南充市经济开发区地税局干部。在最美好的年华,他们相遇,在最幸福的时候,他离开了她。悲伤之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辛勤工作,侍奉公婆,她是“最美女税官”,更是“最美媳妇”。结婚3年,和丈夫相处的日子仅100多天;丈夫随部队赴外地执行任务,婚礼一推再推;儿子出生时难产需要剖腹,丈夫却远在外地无法照顾;眼看快要团聚,丈夫却在执行任务中发生车祸。每天守在生命垂危的丈夫身边,为丈夫做按摩、擦洗身子。丈夫离世后,她把农村的公婆接到南充。她主动写下协议,将自己和丈夫结婚时购置的新房、国家发放的抚恤金、部队和单位的捐款等大部分财产留给公婆。争着做家务,为公婆端茶倒水,洗衣做饭,平时一有空就陪老人聊天谈心。荣获四川省孝媳、南充市道德模范、南充市好母亲、南充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张天欢,女,26岁,汉族,成都市新津太平洋电影城工作人员。8年里,张天欢经历结婚、生子、丧夫的人生起落,凭着自己的坚强和道德坚守,养育幼女,照顾年迈残疾的公婆。,她认识了兴义镇村民刘科。,两人结婚生下女儿。,刘科突遭车祸、骤然离世。她不顾娘家父母兄弟的反对,承担起照顾这个贫困家庭的重任。她说:“刘科走了,我就是公公婆婆的女儿。”她每天五六点起床,给婆婆穿衣穿鞋梳头,做好早饭,中午赶回家给公婆张罗午饭,晚上下班后,张天欢先喂婆婆吃饭,给婆婆做按摩,扶着婆婆走上两圈后,再为公公做晚饭。直到公婆的身体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有所好转,才换了份工作,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公公因车祸住院,大小便都得有人伺候。她在家里照顾完婆婆,再到医院照顾公公。荣获“中国好人”、“四川好人”荣誉称号。

廖成菊,女,57岁,汉族,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阳安路居民。1980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从旌阳区孝感镇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嫁到孝泉镇孝泉村家境贫寒的袁天云家。她几十年如一日地细心照顾病重的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袁天云身世坎坷,家庭贫困,7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改嫁,家里有年过八旬、体弱多病的奶奶,还有一个半身瘫痪的幺爸袁正友。廖成菊嫁来的第二天,家里就无米下锅。袁天云在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拼命挣钱,廖成菊除了在生产队挣工分外,还要料理家务,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照顾没有自理能力的幺爸。在奶奶去世后,廖成菊把瘫痪幺爸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照顾,几十年如一日。荣获四川省孝媳、首届德阳市道德模范、旌阳区首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蔡本菊,女,44岁,汉族,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幸福村村民。1986年,年仅20岁的她嫁到了蓬莱镇幸福村5组唐家。1994年,丈夫唐祚明在给棉花治虫时不慎中毒身亡。来,蔡本菊默默承担起照顾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三个年迈的老人的重任。家里的重活累活蔡本菊都是抢着干,靠她一个人种地的微薄收入,承担起一家三个老人和两个小孩的生活。蔡本菊每次做好饭后,都先给爷爷盛上一碗,然后是公婆,两个孩子,最后才给自己,饭不够的话,自己就少吃点。蔡本菊改嫁后,依然和往常一样,经常抽空回家看望老人并把老人接到成都照顾。一次公公唐清和到成都后生病了,蔡本菊执意将公公背到医院,看完病又把他背回了家。3月,蔡本菊的婆婆陈宗坤突然犯重病。蔡本菊立即赶回大英,整日守候、悉心照料。荣获遂宁市第二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谭芝芳,女,55岁,汉族,巴中市巴州区兴隆场乡牌坊村一组村民。谭芝芳全家6口人,公婆现年81岁,年老多病,卧床不起。她不仅要照顾患有尿毒症的丈夫,还要伺候年过八旬的婆婆。老人住的房子,盖的被褥,从来都是干干净净,暖暖和和。对身患尿毒症的丈夫不离不弃,先后护送丈夫到各大医院就医,四处筹备医药费,细心照料。丈夫身患尿毒症之后,家里繁重的农活儿和照顾家人的重担全部落在谭芝芳一个人的肩上。家里欠下许多债务,丈夫不愿继续治疗,她反复劝慰丈夫。两个孩子也在母亲教诲下,勤奋学习、踏实做人。谭芝芳孝敬老人和照顾丈夫的事迹在乡邻传为佳话。荣获巴中市首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巴中市巴州区首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唐立朝,男,47岁,汉族,原资阳市简阳三星镇中学教师。他用生命挽救没有血缘的女儿,简阳市三星镇中学一个平凡的英语教师,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为养活在路边捡拾的女儿,夫妻俩放弃自己生育子女的机会;在爱女患淋巴癌后,他们卖掉住房,四处借贷,累计花费四十多万元为女儿治病;在得知自己患肺癌晚期时,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女儿,他瞒着家人离家出走,拖着病躯四处筹钱,八方乞讨,把筹集到的钱交由大姐塞回自家门缝,为女儿治病;,他走过了短暂的一生,女儿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的事迹先后被贵州卫视“人生”栏目、北京电视台“真情耀中华”节目、央视“道德与观察”宣传报道。荣获第二届“感动资阳”提名人物。

文国莲,女,42岁,藏族,凉山州冕宁县泸沽镇五一村四组村民。她不怕脏不怕累,悉心照料瘫痪的公公和哥哥;她贤良淑德,协助丈夫勤劳兴家;她是当地致富带头人,更是孝道和仁爱的楷模。2001年,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儿子尚年幼,这年公爹瘫痪在床,她开始侍候瘫痪在床吃喝拉撒无法自理的公爹。2002年,文国莲的哥哥得了一场重病,导致下肢瘫痪;她把哥哥接到自己家里共同生活,在伺候瘫痪在床的公爹的同时,一同伺候起了半身不遂的哥哥,给了哥哥人生新的希望。转瞬十余个春秋,公公和哥哥在她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下,身子康健,心情愉快……她还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涉足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办了旅馆,搞起建材营销等综合性经营服务,买回60吨水泥罐车,协助丈夫全权跑起了运输,这个家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荣获“中国好人”、“四川好人”荣誉称号。

谢才彬,男,21岁,汉族,成都东软学院学生。谢家在蒲江县大兴镇场镇社区,沿街有一栋自家盖的4层小楼。一楼全是商铺,前面是小餐馆,后面出售学生文具和香烛、纸钱。8月29日凌晨3时左右,住在二楼的75岁外婆程德珍发现文具店里有火光。她喊醒了隔壁的女儿女婿,夫妻二人立即冲下去救火。与此同时,程德珍跑上3楼摇醒谢才彬。眼看火蹿了上来,谢才彬立即抱起一床被子,用水打湿,冲上4楼去救爷爷,背着爷爷来到门口。叔叔谢文安和街坊架起梯子把老人背了下去。谢才彬又跑回去救外婆。他走在前面开道,行至二楼楼梯拐角处,一团火光突然扑来,谢才彬陷入火海,帮助外婆脱困,谢才彬也翻窗出去。至此他的头发、眉毛全烧焦了,身上就像黑炭一样。救完两个亲人后,谢才彬才被远道赶来的救护车送往医院。他65%皮肤烧伤,深Ⅱ至Ⅲ度伤,生命危在旦夕,被媒体誉为“孝心弟”的谢才彬火海两救亲人的事迹迅速传开。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赖胜利,男,44岁,汉族,四川省越西县人武部部长。他工作负责勤勉,干得多说得少,每遇抗洪、抢险……他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功绩显赫。对家里的困难,他没诉过苦;他父母年长多病,他把父母接到了家里,尽心尽孝,无微不至地侍奉着……12岁儿子身患白血病,为给儿子治病他赴北京、上海等地寻医问诊,给予孩子精心的照料,儿子接受化疗痛不欲生,这个坚强的汉子抓着孩子的手泪流满面:“有爸爸,要挺住!”祸不单行,妻子又检查出宫颈癌,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快让他绝望了,他终究没有倒下,他把妻子带到成都接受最好的治疗……为治病几乎倾家所有,儿子病情依然未见好转。命运的打击连连,这个汉子却从未放弃,言辞依然铿锵有力:“我在,家在!”荣获、省军区“一对好主官”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牟德莲,女,47岁,汉族,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化育敬老院副院长。她把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认作自己的父母,把非亲非故的孩子认成自己的子女,传承了“老吾老,幼吾幼”传统美德之精髓。在化育敬老院,每位老人都可以享受到舒适贴心的服务。她长期任劳任怨,以院为家,是院里65名老人的好女儿,是孤儿的好母亲。她确立了“以人为本,情系老人”的工作准则,生病、瘫痪老人的身旁总有她端茶送水、喂饭喂药、洗头洗脚的身影。敬老院孤女名叫王泳梅,现年23岁,为自己的学费发愁。当她得知后,毅然决定帮王泳梅完成学业。瘫痪在床的五保老人赵福珍老太太,96岁高龄。她四年如一日帮助老太太洗脚,洗脸,洗澡,穿衣。荣获四川省孝老爱亲之星、泸州市“百大孝子”荣誉称号。

顾全泽,男,47岁,汉族,绵阳市游仙区刘家镇桃子园村村民,从小左眼失明,其妻子患上了尿毒症。妻子为了不拖累丈夫和女儿,曾经想到了死。“要死,我跟你一起死”,丈夫顾全泽的坚持让妻子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为了给妻子治病,老顾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漂泊生活,跟随20余岁的同乡晚辈学习炭烤烧饼手艺。初学时,老顾经常被热油和炭火烫伤,手上起满了水泡。一个月后,老顾在沈家坝文化广场旁边开始卖炭烤饼。每天早上六点,老顾开始摆摊卖饼,一直忙到深夜十一点收摊,无论刮风下雨,过年过节,从未间断。1次血液透析600元,每个星期2次,一年96次,三年288次,共计172800元,相当于288000个肉饼的利润总和。老顾三年来平均每天烤260个肉饼,以执着而深沉的爱把身患尿毒症的妻子留在了人间。荣获“感动绵阳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李 丹,女,22岁,汉族,广元市苍溪县八庙镇郁家沟村六组村民。高中毕业后,自主创业并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她的父亲被查出患上尿毒症晚期,备战高考的她被这一噩耗惊倒。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恰遇“5·12”汶川地震,父亲病情加重,生命危在旦夕,要想救命只有进行肾移植手术,她主动提出为父亲捐献自己的肾脏。为了将自己的肾捐给身患尿毒症的父亲,她一边到处筹钱,一边盼着尽快达到符合器官捐赠的法定年龄。底,终于在政府和母校及社会各界好心人的支持和帮助下,成功为父亲移植肾脏,也因此,成为了目前公开报道过的全国年龄最小的肾脏捐献者。荣获“感动广元十大人物”、广元市首届道德模范、苍溪县“十佳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等荣誉称号。

任冬枝,女,82岁,汉族。眉山市青神县高台乡诸葛村七组村民。62年如一日地孝敬公婆,独自照顾104岁的婆婆,在乡邻里传为佳话。前丈夫去世后,当时已70多岁的任冬枝便成了高龄婆婆的唯一精神支柱和生活依赖。如今她也80高龄,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纪,但是任冬枝每天仍旧如照顾婴儿般独自服侍着104岁的婆婆饮食起居。天冷时,她总是一早起来替婆婆准备衣物;天热时,她每晚先替婆婆驱除蚊虫后再去休息;婆婆生病了,她跑前跑后拿药喂药。担心婆婆晚上有事无人照应,62年来,她从未回娘家住过一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媳妇,一个大字不识的80老妪,她或许渺小,或许卑微,但她62载如一日的孝行,比王祥卧冰求鲤,比黄香为父温席更让人动容。她谱写了一段浓浓的婆媳深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家庭美德赞歌。

孙玉昌,男,55岁,汉族,广元市剑阁县西庙乡鲜花村村民。身残志坚,诠释孝道大爱。他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至今未婚。每天早上,他为老人们穿衣服、洗脸、铺床、喂饭……然后下地干农活。每天,他家里、田间要来回十余次,询问着相同的话,做着相同的事。晚上,他常跪着为老人们洗脚、按摩……老人生病时,他四处寻医问药,寸步不离地照顾,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三伏天,他买来电风扇,冬天,他为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暖水袋,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只要一有空,他就会陪着老人们摆龙门阵。20余年来,老人们高龄、残疾一个接着一个,他却始终坚持着用自己柔弱病残的身躯悉心照顾着他们。荣获剑阁县十大模范孝子荣誉称号。

熊永付,男,40岁,苗族,宜宾市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太阳光村六组村民。因为他,两位孤寡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因为他,两位智障患者有了作为人的尊严;因为他,苗汉一家亲传为当地佳话。他是一位普通的苗家汉子,被网友们尊称为“最美苗家汉”。自从22岁那年向临终父亲做出承诺,他就悉心照顾无儿无女的汉族老人孙银安,直到老人安详离世。80岁的孤寡老人熊少友,至今也在他家安享晚年。因为供养老人和帮助村里的痴呆症患者罗守青和精神病患者罗守奎,他没有时间外出打工挣钱,至今还背负债务,但他却二十年如一日,向世人生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圣言。省市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刊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荣获“宜宾好人”、兴文县第二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