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每日新报:山川异域 汉字之美

每日新报:山川异域 汉字之美

时间:2018-10-11 17:01:28

相关推荐

每日新报:山川异域 汉字之美

疫情时期,这些天几箱日本应援中国的物资刷屏朋友圈,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物资上附着的这些寄语相关截图在网上广为流传。汉诗素养很高的日本长屋王,不乏传说的鉴真东渡 围绕这些诗句背后,其实还有不少故事、传说,让人重温汉字之美。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近期最为热议的这八个字,说的是:我们虽然在山河相异,属于不同的地域,彼此有所阻隔,但有清风明月,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关于这段偈语到底是谁说的,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谷峰查阅了不少资料 这四句最早见于(日)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后来这首偈语和相关故事也见于(宋)赞宁等编写的《宋高僧传 卷十四 唐扬州大云寺鉴真传》以及(日)虎关师炼编写的《元亨释书》(成书于日本元亨二年,相当于中国的元朝), 虽然不同文献的文字表述略有差别,但是故事情节大致相同,都说是长屋王曾经造千件袈裟,用船运到中国,布施给一千沙门(僧人),袈裟上绣有那段偈子。

而根据《宋高僧传》等文献记载,鉴真曾经向日本来华僧人普照和荣睿询问过两个故事,一是南北朝的高僧南岳慧思托生为日本国王子,二便是这长屋王赠送中国僧人绣有偈语的袈裟, 鉴真大师受这些故事感动,就说: 我思是等事,彼方必有净信人 ,大意是说我想到这些事,猜测那个地方一定有纯洁而坚定的信众。多处都记载过这个故事,只是日本僧人是否在事实基础上有所添加附会,暂且无从考证。

所谓偈语,谷峰解释,可以通俗理解为佛教的诗歌, 汉文偈语一般就是四句话,每句四或五或七个字,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偈语在形式上自然不会脱离中国本土诗歌的形式。

用谷峰的话说,写这段偈语的长屋王不仅对汉文诗歌感兴趣,而且汉诗素养很高,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处在日本的遣唐使时代 7世纪初到9世纪末,据说当时选拔遣唐使的标准就是要有极高的汉文素养。首先,古代的日本以及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对于汉诗乃至汉文化都十分倾慕,这就好像沙俄时代的贵族以讲法语为时尚,以说流利的法语为荣耀一样;其次,日本贵族的汉文化素养甚至关乎政治和外交,比如朝鲜半岛的新罗、渤海等国和日本使用的语言迥异,所以汉文文书和汉诗就成了重要的交流媒介。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在谷峰看来,这和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 两句确实有着某种层面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人被贬到龙标,友人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于是便有了这首为友人送行的作品, 王昌龄在龙标,就是今天怀化一带,虽说不远,但是中间隔着雪峰山,不很方便,不知今后还能否见面,他是想表达,虽然我们即将分离,但是我们感受同一青山的风雨,沐浴同一明月的清辉,又何曾分离过呢?我想日本人用这两句,其实更侧重于后一句: 何曾是两乡 。

对于一首诗,谷峰的看法是,难免会存在不同的理解,人们引用某首诗的句子,从某种程度上说未必就完全贴合原作者的初心本意, 比如春秋时期贵族在外交场合赋诗唱和,就引用《诗经》,其实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贴合原诗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基调,这就是所谓的 断章取义 ,这里说 断章取义 并没有贬义,只是说在特定场合赋诗的人只取合乎己意的那部分文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出自《诗经 秦风 无衣》:谁说没有战衣?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袍。有网友认为,印在医疗器械上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恰如其分,除了物资上的帮助支持,也是对中国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鼓舞。

我也看到网上有评价说这首诗表达的是共赴战场之意,或说表达所送的是防护服,古人讲 诗无达诂 ,前面也提到,对于一首诗,说不好哪种理解是透彻准确的,在特定场合,人们可以选择符合自己心意的句子,说共赴战场,可能是看到了后面的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说防护服,可能是看到了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此外,谷峰还由此想到上古时代起贵族阶层对于诗教的重视。《论语:季氏》里孔子便曾教导孔鲤 不学诗,无以言 ,认为《诗经》是 言 的必要条件,这里的 言 不是指一般的日常谈话,而是贵族阶层在进行一些高级文化活动时互相交流, 《诗经》中的一些句段在这样的活动中必不可少,例如外交活动,《左传》和《国语》记录的外交活动,其中往往有双方的贵族用《诗经》里的句子表示自己的感情态度,这些诗句也是外交辞令的一部分。

用诗句表达感情态度立场,恰好符合外交辞令含蓄的文体风格。谷峰说起《左传:定公四年》记载的楚国申包胥去秦国借兵的故事: 最初秦哀公没有答应他,于是有了 申包胥哭秦廷 ,后来秦哀公赋《秦风:无衣》,其中就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的句子,申包胥听到这首诗也就停止了哭泣, 九顿首而坐 ,因为从这首诗中他领会到秦哀公跟楚国同仇敌忾、共渡难关的心意。恰好,捐赠的物资当中,也用到了《无衣》的句子。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原创的这首中文诗, 同气连枝 恰恰出自南朝梁 周兴嗣《千字文》: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比喻亲生的同胞兄弟。

有一种说法:对于部分日本文人来说,和歌如母亲,汉诗如父亲, 他们倾向于用和歌的形式表达细腻感情,而以汉诗明心志。 日本的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编成于公元751年,谷峰提到,长屋王贡献过三首汉诗的《怀风藻》还收录了日本三论宗名僧道慈的汉诗, 道慈曾经在武则天时期到中国学习,就是他提议邀请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授佛法,这直接促成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鉴真东渡。一系列的事情都说明那个时候日本上层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仰慕和效仿。

据谷峰介绍,东洋大学的顾姗姗博士对《怀风藻》有专门研究,她发现其中大部分诗歌是分韵诗, 通俗地讲,就是临时命题作文,盛行于中国的六朝和初唐,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为当时文人贵族的一种诗歌竞赛游戏,非常考验诗歌水平,要知道古代文人集体赋诗,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按照要求完成,那是很没有面子的。

同天 一天 一字之差

长屋王所言的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和鉴真受触动而东渡的偈子严格说来算是两个版本,后者在日本虎关师炼《元亨释书》卷一中记载的是: 山川异域,风月一天,远寄净侣,誓结胜缘 。

前八个字就是 风月同天 和 风月一天 的差别。 谷峰认为,包括后面八个字,整体意思大体也差不多, 古代的一件事两种表述比较常见,也许是编书之人所改,就好像成语 虎头蛇尾 和 龙头蛇尾 意思差不多,版本之间没有很悬殊。

促使鉴真下决心东渡的两个故事当中,除了长屋王的这段偈语,另一个有关日本南北朝天台宗名僧南岳慧思圆寂后投胎为日本圣德太子的传说也颇值得思考玩味。

据闻在日本这个传说的流传比较广,鉴真认为这个故事也能说明日本跟佛法有缘,值得一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吉原浩人教授曾研究过这个故事,他认为传说背后就是因为日本人从隋朝开始就把南岳衡山看作灵山圣地,这体现着日本对中国的崇拜。另一方面,我个人的猜测,如果鉴真也听说过这个故事,是不是说明日本传说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中日文化交流就是双向的。

新报记者吴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