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你其实可以“既做专才 又做通才”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你其实可以“既做专才 又做通才”

时间:2024-05-01 10:40:07

相关推荐

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你其实可以“既做专才 又做通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立即打开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你其实可以“既做专才、又做通才”-08-18关注广泛的知识与兴趣能激发创造力。

神译局是 36 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 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观点。神译局相关文章:的作者认为,你可以尝试和做你所有感兴趣的事情,但这会拉低你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的成长速度。而本文作者认为,广泛的知识与兴趣能激发创造力。就像大学辩论比赛中“厉害”的一方还能将对方的观点包进己方立场,本文作者对反方的回应是,“人们能够既做专家,又做‘文艺复兴式的人物’”。本文作者为天体物理学家、畅销书《伽利略和科学否定者》(Galileo and the Science Deniers)作者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博士,原文标题“Back to the Renaissance?”。

图片来源:Pexels

我们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所见证的潮流之一就是“专业化”,专业范畴与焦点的日益收紧。“文艺复兴式人物”或者多面手——一个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兴趣爱好的人——已成为一种濒危物种。当今不仅没有达芬奇一样的人物(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非常特别),甚至也没有像伽利略一样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伽利略除了在天文学和机械学方面的突破性发现之外,他同样在人文方面非常有造诣。他学习绘画(这一技能后来被他用来呈现他对月球的观察),他对但丁和亚里士多德非常感兴趣(在24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讲了两堂关于但丁《神曲》三部曲之一《地狱》的课了),写了一篇比较绘画艺术与雕像艺术的文章,与同时代伟大的画家奇戈利(Cigoli)、阿特米希娅·津迪勒奇(Artemisia Gentileschi)交流。

当今社会是否对“文艺复兴式人物”有需求?

我研读了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 Csikszentmihalyi)的一份研究,表明现在可能是有的。契克森米哈研究了人类创造力的本质,他采访了来自不同领域的近百名创造性人物。他总结出,神童并非后天创造力的先决条件,非同寻常的强烈的好奇心才似乎是前提。在此方面,他注明“实际上,每一位在一个领域做出了新贡献的受访者都记得自己对生命的秘密那种敬畏的感觉,也有很多故事来告诉你他们是如何去探寻这些秘密的。”

你仔细想想,好奇心可能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即使不充分),这一事实并不令人吃惊。毕竟,创造性行为通常是从一个领域获得灵感,将其运用到另一个领域。然而,要能够这么做,就需要你对专业领域之外的领域也很熟悉。物理化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伊利亚·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在复杂且成果颇丰的道路上,好奇心能够带来创造力。

和伽利略一样,普里高津最初的兴趣是在人文上。在家庭压力下,他开始学习法律(伽利略的父亲强迫他的儿子学习医学)。这使得普里高津对犯罪心理学感兴趣,之后他沉迷于神经化学,想要去揭开大脑的底层过程。但是,当他意识到神经科学尚不能解释或预测人类行为,他决定投入到最根本的过程的研究——自组织系统的基本化学(这也是他做出杰出贡献的地方)。

伽利略有着相似的知识旅程。他对医学感到厌倦,医学在当时需要完全接受古希腊著名解剖学家盖伦的规则、论断与观点,他想到他的父亲(一位乐理学家)经常谈及数学的奇妙。他听了几堂数学课后,他为之着迷了。而且,他坚信数学是宇宙的语言。

大约五年前,我采访了九位因永不知足的好奇心和卓越的创造力所闻名的人物,比如伟大的已故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皇后乐队吉他手布莱恩·梅(Brian May),我发现,他们所有人都乐于去处理不熟悉的新领域中的挑战。比如,布莱恩·梅除了在音乐上的成就以外,他还是NASA“新地平线”天文学研究团队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一位积极的动物福利社会活动家,更是一名维多利亚立体摄影方面的世界级专家。

事实是,广泛的兴趣和广博的知识能够激发创造性,这就说明,现代世界需要“文艺复兴式的人物”。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放弃专业化呢?当然不是!伟大的成就是由专家贡献的,他们在一个话题上贡献了他们的大量时间。但是,最近几十年里的两大重要进展使得人们能够既做专家,又做“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一个是,我们比过去活得更久,因此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第二个是,我们现在能够在指尖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和知识。

关键在于,知识简简单单地学着去观察。正如知名物理学家和诺奖得主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曾说过的,“我总是在寻找,像孩子一样,寻找我知道我要找到的奇迹——也许不是每一次,但奇迹总是隔一段时间就出现”。

图片来源:Pexels

译者:沈晨烨

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15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评论区新用户5296151·-08-18天生,为先决条件,没有天赋,不可能获得真真突破性的科研进步,仅靠努力获得的成功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而天才+努力,所获得的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甚至于就算解释了,一般人也听不懂,这些,你可懂?心水又一个天赋论的。????世界上大多人没有努力到需要和人拼天赋。大脑在一生中不断进化,变化,所以要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机器学习的算法有优劣,但在有大量学习数据的情况下,最后优劣的算法的成效非常接近。请不要再散布这样落后的言论去打击那些想要努力改变自己的人。了不起的人和普通人最大不同的认知在于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 可以找到相关的书和研究)。心水历史上小时候是学渣,被认为智力平庸,但是靠兴趣坚持研究,最后拿到诺贝尔学奖的人不少。打开APP 发表更多评论3156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254120

举报邮箱:jubao@© ~ 北京品新传媒文化有限公司 | |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99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