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四川居民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方案出台 有些啥内容?

四川居民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方案出台 有些啥内容?

时间:2022-07-14 00:44:34

相关推荐

四川居民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方案出台 有些啥内容?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石小宏)6月23日, 健康四川 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启动,这一促进全省居民心理健康的专项行动方案有些啥内容?广大居民能从中得到那些帮助?就此,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副主任周波进行了解读。

焦虑障碍、抑郁症治疗率提高 80%

据测算,我省精神障碍患病人数达 1300 多万,焦虑障碍和抑郁症的患病人数分别约为 630 万和 560 万左右,其中仅有不到20%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全省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为 40 万人,因个人极端情绪导致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方案的制定,旨在通过社会动员与健康宣传,促进人群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为此, 行动方案 提出了总体目标:全社会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提高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现率和治疗率,提高重点人群的干预率,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到 2030 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30%;焦虑障碍、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 80%;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 4.8 名/10 万人;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身)科的比例达到 80%;建立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和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市(州)比例达到 100%;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和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 85%;开展社区康复服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 80%。

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 动漫等形式,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平台,组织创作、播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广泛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增进公众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服务的了解,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广泛宣传 心理问题及早求助,心理疾病可防可治,关心不歧视,身心同健康 等核心知识。

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等综合服务管理机构及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其他用人单位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并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员工(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

建立省级和市(州)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建立省级和市(州)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鼓励、支持专业社会组织提供规范有序的心理援助服务。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省市级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和公益网络平台,采用人员专兼结合方式,对来电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建立四川省心理援助咨询热线(96111),提升全省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咨询需求。

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常见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对就诊于基层机构的各类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筛查,早期识别及时转诊,做到 早发现、早识别、早转诊 ,使就诊者能够早期被识别并有效转诊。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心身医学科。中医医院要推广中医心理调摄特色技术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睡眠相关诊疗服务,提供科学睡眠指导,减少成年人睡眠问题的发生。

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诊疗服务,依托省市级精神卫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通过督导检查评估等质量控制方式促进规范诊疗服务;推动实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服务,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保障工作,加快推动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服务。

医疗机构要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技能培训

加强心理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精神疾病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四川。合理布局四川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继续发挥六大区域中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省各市州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提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服务能力,通过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立足专业知识努力提升公共卫生相关能力,广泛参与科普宣传与社区防治相关工作,真正做到医防结合。

全省所有医疗机构要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对焦虑、抑郁、失眠、痴呆等常见心理疾病的筛查、识别、处理以及转诊能力。对患有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患者及其家属适当辅以心理调整,普及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提升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能力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教育系统心理工作者服务水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