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广东援藏医生:高原行医 虽苦尤乐

广东援藏医生:高原行医 虽苦尤乐

时间:2020-10-08 02:45:10

相关推荐

广东援藏医生:高原行医 虽苦尤乐

当走出飞机,重新感受广州熟悉的空气时,刘付宁感觉,过去4个月的援藏生活如梦幻一般,不真实。

刘付宁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的一名医生。今年6月,他与其他5名医生组成了第四批援藏医疗队,来到了中国与尼泊尔交界的地方——仲巴县,进行医疗帮扶。

仲巴县平均海拔高达5000米,空气稀薄,氧含量仅有广州的一半。虽然当地行医条件艰难,但每当看着藏民脸上纯粹的笑容,援藏医生的心总是暖洋洋。

广东医生夜奔数百公里,抢救孕产妇

仲巴地处边陲,与尼泊尔接壤,居民以畜牧为生。全县平均海拔5000米,空气稀薄,终年寒冷,经常缺水、少电。从前,危重病人转运,常需跨越9座大山,历时10多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600公里外的日喀则市。在这里,优质医疗是奢侈品。

广东医生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现状。

刚到了援藏第二天,广东医生遇到了一名胎儿臀位脚先露的难产孕妇。

第二次援藏的妇产科医生付帅是名老手,“如果在广州,产妇只需要做紧急剖宫产即可分娩胎儿,但在海拔5000米的仲巴,剖宫产不是容易事。”

“当时产妇的家属对剖宫产心存担忧。”付帅回忆,经过了多方沟通,手术终于顺利进行,最后母女平安出院。

仲巴为游牧区,孕妇多随家庭在牧区间迁移,产检率低,分娩多在家中进行。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高是当地卫生健康工作的痛点和难点。为了去除“心病”,医院已连续三年派产科医生驻点。

抢救产妇的故事还有很多。

10月9日晚上11时30分,付帅突然接到电话,350公里外的仁多乡卫生院一名胎儿横位的产妇命悬一线,胎儿卡在了宫口!

10月的仲巴已经下雪了,夜晚山路难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司机都不敢有打包票,一定安全到达。

但为了一个小生命,广东医生还是出发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产妇家中。

可一看到胎儿,付帅就发现孩子已窒息,在没有医疗设备的支持下,付帅用嘴对嘴的方式吸出胎儿口中的分泌物,这才让孩子转危为安,最后母子平安。

“小孩的生命力真顽强。” 付帅感慨道。

行医条件难,广东医生却有获得感

“黑了、瘦了。”24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刚结束援藏的急诊科主治医生李祖勇说起自己变化时谈道。作为援藏医疗队队长,回忆起在仲巴的日子,他说,恍如昨日。

“高原环境差,不少队员身心压力大。”李祖勇说,消毒供应中心主管护师李丽娇刚到仲巴不久后,就出现了高原反应,“差点就打道回府”。

严重的高原反应也让刘付宁血压飙升、失眠。起初,他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后来就连吃安眠药都没有效果。

此次援藏,刘付宁想在高原上推广无痛分娩技术,但在开展首例前,他心里没底气。毕竟,这里的大部分孕产妇血氧含量不到90%,氧储备较差,医生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不能抑制产妇的宫缩,还必须确保孕妇的正常呼吸用力,这对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每一次麻醉,内心压力都很不小。” 刘付宁说。

身心疲惫的广东医生有时为了抢救病人,还需要冒险。

不久前,李祖勇连夜将一名受伤战士转送到上级医院。山路九曲十八弯,司机体力不支,为了保证路上不发生意外,他只能坐在司机旁边,不断跟他唠嗑,所幸,最后安全抵达。

尽管在高原行医环境艰难,但是广东医生却说,内心充实,尤其是亲自目睹当地医疗环境一点点好转。

刘付宁还记得,一名行医20多年的医生总是自己为病人做麻醉,直到突然有一天,她跑来问刘付宁:明天是否有时间做麻醉?”

那一刻,刘付宁成就感油然而生,“这说明我们帮扶有成效。”

“在高原上,做医生,纯粹。”消化内科医生心血管内科医生袁桂仪表示,藏民对广东医生百分百信任,这一份的肯定,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离开仲巴,不意味着援藏的结束。消化内科袁宇红表示,目前广东医生建起了互助群,及时为藏区医生答疑解惑。援藏还在继续着……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林伟吟 张阳 刘昕晨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自营号~日报时政部自营号~广东健康头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