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后疫情时代 体检行业走向线上角逐!

后疫情时代 体检行业走向线上角逐!

时间:2020-05-12 15:15:13

相关推荐

后疫情时代 体检行业走向线上角逐!

疫情的蝴蝶效应还在持续发酵,步入,医疗行业领域,全国26个省市316家医院中,医院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都以-40%的速度下滑,过半医院的营收跌幅超50%。

而这一连锁反应,也迅速在整个产业链间扩散,过去几年红红火火的体检行业在疫情期间遭遇滑铁卢。

体检行业分为民营和公立两大阵营。近几年来,民营体检从“三国鼎立”走向“大一统”,资本成为民营体检行业的最大赢家;但总的来说,公立医院仍占据体检行业主体。

疫情对民营体检行业影响尤甚,但另一方面,疫情也推动了公立体检和民营体检“线上”角力。

三大民营体检“殊途同归” 资本成为民营市场最大赢家

非典之后,民营体检机构兴起。随后,在市场上形成了爱康国宾、慈铭体检、美年健康“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征战不断。

有意思的是,最终这三家全部被收归“阿里系”,资本最终成为这场征战中的最大赢家。

是民营体检行业大地震的一年。

创立于的美年健康,与大健康集团合并为“美年大健康”,并于借壳江苏三友登陆A股巿场。上市同年,美年大健康合一举吞并了行业排名第二的“慈铭体检”,跃居行业第一位,原本的三分天下骤然变成了双雄对峙。,美年健康又收购国际品牌“美兆体检”。

美年健康并未就此止步,它还想吃掉行业老大爱康国宾。,爱康国宾作为“中国体检第一股”登陆纳斯达克。却因中概股整体不景气,开始谋求私有化回国,意欲从A股再上市。

,美年健康公然向爱康国宾发出并购要约。爱康国宾被迫启动“毒丸计划”,并向美年健康提出了三项诉讼,试图打压此次收购。但美年健康两次提价,一路从17.8美元到了25美元。

,云锋基金、阿里巴巴、博裕资本、苏宁易购等资本入局,美年健康与爱康国宾持续近一年时间的拉锯战才得以结束。

1月,爱康国宾宣布历时3年之久的私有化完成,阿里巴巴间接控制爱康国宾约23.8%的股权。

引人关注的是,9个月之后,美年健康也转身投入阿里巴巴的怀抱。

10月,美年健康发布公告拟向阿里巴巴、杭州信投、上海麒钧转让合计6.05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6.16%,转让总价达72.65亿元。协议转让完成后,阿里巴巴与杭州信投作为一致行动人,持股10.82%,将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后来阿里又花了24.01亿元从别的公司手中买了5.3%的股权,成为美年健康的最大股东。自此,美年健康也纳入了“阿里系”的版图。

自此,民营体检领域,阿里“笑傲江湖”。

美年健康巨亏8.66亿元,高速扩张的后遗症?

由于爱康国宾私有化,我们只能从A股上市公司、体检第一股——美年健康的财务数据来一窥民营体检机构的发展状况。

4月30日,美年健康发布了《第一季度业绩》,营收5.35亿元,同比-58.15%;归母净利润-5.99亿元,同比-405.68%;虽说第一季度的营收受到疫情的影响,可以理解。但蹊跷的是,美年健康《度业绩报告》显示,在,美年健康营收85.25亿元,同比增长仅0.79%;归母净利润为-8.66亿元,同比-205.58%。

要知道,自上市以来,美年健康的营收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营收增速更是超过40%。,公司净利润还是+8.21亿元。

净利润从+8.21亿元到-8.66亿元,美年健康只用了一个年报周期。

盈利水平断崖式下跌,美年健康所给出的解释是受到非公医疗服务市场整体环境影响,体检中心收入规模未能相应扩大。具体反映到账面是报报告期内计提10.35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从而导致归属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下降205.58%。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美年健康现在的财报困境,与其此前的“跑马圈地”策略息息相关。

从的94家到末的703家,美年健康用4年半的时间,将其体检中心数量,提升了7.5倍。年度增幅为11%。是过去几年中增幅最低的一年。

由于体检机构为重资产运营,美年健康收购体检中心的普遍溢价为3-4倍,这也是其商誉形成的原因。

与此同时,报显示美年当期全年体检人次为2602万人次,同比-6%。体检中心数增加11%,体检人次却减少6%,美年健康的解释是“提质增效”,也就是说要提升“客单价”。但从总营收增长+0.79%来看,美年健康显然未能如愿。

美年健康的财务困境也代表了大多民营体检机构的现状:一方面,要开更多门店,覆盖更多人群;另一方面,又要保证门店的营收。但这两者在高速扩张中很难维持平衡。

公立体检仍“独占鳌头”

按照“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中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接近1700亿元,2024年则将达到3284亿元。

相比发达国家的国民体检渗透率和健康消费支出占比,中国健康体检市场确实存在高复合增长的机会。但从市场结构来看,经过近的发展,民营体检机构虽奋力开拓,但“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民营专业体检机构为辅”的市场格局并未改变。

公立医院在整体健康体检中市场份额占比70.8%,而民营体检机构市场份额为21.5%。

新冠疫情会对体检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但实际上受疫情防控影响,非公机构受到的冲击远比公立医院的体检机构大,所以至少在中短期内,公立体检机构的市场强势地位反倒会更加巩固。

公立医院体检中心之所以能在体检市场“独占鳌头”的原因:

首先是公立体检中心起步早。在独立的、一站式体检中心出现前,服务于公务员的分散式体检在公立医院已经开展多年。近几年,公立体检中心也纷纷建立一站式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其次是公立体检中心拥有民营体检所不能企及的人才、技术优势。

最后是口碑积淀。公立体检中心与公立医院保持一致,基本不做市场推广,凭借技术优势赢得消费者认可,依靠质量积淀品牌优势。加上最近两年,民营体检暴露出来的假医生、假体检丑闻,让一些用户开始回流到公立医院进行体检。

公立体检中心虽倚仗品牌、技术优势长期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但公立体检中心的地位也并非牢不可破,客户流失的危机逐渐显现。具体来讲,

一方面,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一大批高净值的客户从公立体检中心分流出来,走进民营体检机构寻求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另一方面,消费者开始迁移至线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采购体检服务。

消费者的线上迁移,成为了公立体检与民营体检竞争的新着力点。

向线上迁移,民营与公立的角逐

数据显示,线上体检已连续三年稳步增长,且增速达到了32%。其中,民营专业体检机构高度市场化运作,其产品已占有线上95%份额。这一趋势在疫情的驱动下更为明显。

近日,支付宝联合阿里健康发布数据显示,3月下旬,支付宝平台上医疗健康类服务消费增长了16倍,体检销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随着疫情的缓解,疫情期间引发的对健康的关注或将引爆体检市场。

① 美年健康“加速主业数字化升级”

趋势已然清晰可见,以美年健康为代表的民营体检机构正在加速度布局“数字化”。

也因此,虽然财务数据表现不佳,但美年健康“加速主业数字化升级”的策略发布迅速吸引了行业目光,使得其整体市场反响相对正面。具体表现为,及Q1财务数据披露至今,美年健康整体股价浮动基本不大。

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表示,健康体检行业在检前、检中、检后服务上,都将进一步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线上服务也将展开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0月,在阿里战略资源的加持下,美年健康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上迈出关键一步。

疫情期间,美年健康与阿里健康联合发起线上“肺炎疫情健康义诊”服务,通过支付宝、淘宝客户端等线上入口,为公众免费提供线上诊疗咨询服务。

同时,两家计划:打造营销IP“美年大牌狂欢周”,推出系列符合未来健康管理趋势的体检套餐品类与爆款单品。合作在支付宝平台上线“美年健康电商小程序”,打造健康预防和管理领域的垂直电商。

② 公立医院抢夺线上“蛋糕”

公立医院也逐渐接入线上平台并保持高速增长。

面对公立体检这一巨大市场,早期已经有一批商家从化的角度切入并取得不错战绩。天方达借势推出了“杏林七贤”系列体检软件,目前这一软件已经覆盖超过了3600的公立体检中心。

除天方达以外,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到了公立医院这一需求,推出了相应的业务。

具体来讲,涉及公立体检业务的平台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电商平台和平台。京东、阿里、美团、平安好医生、健康160等都是代表;另一类是垂直平台,中康体检网、康康体检网、好医通等都是其中活跃度较高的商家。

民营体检与公立体检的角逐,将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而这只是序幕。疫情让人深刻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受疫情影响,绝大部分人都在尽量在疫情防控期间去医疗机构,目前体检行业的体检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而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等需求升温,体检消费有望在5月、6月会有序回暖。

体检将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营体检与公立体检的角力,资本与市场的较量,谁将占据未来主场?而消费者,会是这场较量中的受益者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