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教育部思政司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教育部思政司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时间:2022-02-09 18:38:52

相关推荐

教育部思政司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发〔〕16号文件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深入研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工作,教育部思政司日前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会议认为,各地各高校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工作重点,加大了工作力度。绝大多数高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良好发展态势,对提升全体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部分大学生确实在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发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部分省(区)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代表在会上分别就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作了交流发言。

湖南省:以学生为本 立足教育 重在预防

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抓组织领导。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多次到高校调研指导,并明确要求发生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高校,学校主要领导当面向教育厅汇报情况,讲原因,找差距,促整改。二是组织制度健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高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按生师3000-5000:1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专项经费不得低于在校学生每年5元/人的水平等。成立了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成立了由省教育厅厅长任首席顾问的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目前,全省96所高校全部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专门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教师。三是开展专题研究。省教育厅每年拨出专项经费,设立研究课题,目前共有70余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课题立项。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也先后设立了27项课题。

抓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一是开设课程。要求各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目前全省96所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其中78所高校列为必修课,设18学时、1学分。部分高校进一步改革,安排了16学时的理论课和一定学时的实践课程。二是规范教材。为了确保教材质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用教材进行了认真审查,并成立了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统编教材编审委员会,将于今年在全省高校使用统编教材。三是提高教学效果。定期组织开展“精彩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比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观摩等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坚持每年举办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培训班,先后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依托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举办专题研讨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主讲,近两年共有近300名教师参加。

抓心理辅导与咨询。一是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制订下发了《湖南省高等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并对本科院校进行检查评估,有21所本科院校的个体咨询室、15所本科院校团体辅导室达到合格标准,省里下拨21万元进行了奖励。二是广泛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全省高校积极探索开展了个体面询、团体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E-Mail咨询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并采用游戏、音乐、心理剧、小组讨论等形式,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模拟真实情境,收到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抓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一是建立“五个早”预警机制。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预警机制,重点监控“7个重要时段”,即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考试前后、开学前后、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季节交替前后,重点关注“11类学生”,即家庭经济困难、言行异常、性格内向、父母离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直系亲属有精神病史、本人有精神病史、遭受重大打击、考试成绩急剧下降、失恋、网络痴迷的学生,特别是新生和毕业生。二是建立“五个一”危机干预机制,即“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在危机干预期间,做到24小时分秒不空、形影不离,保证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对确诊为精神疾病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救治。和,全省高校百万在校大学生因心理原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分别为3例,占学生总数的十万分之零点三。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近年来,广西区委高校工委、教育厅以实施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工程为契机,坚持五个结合,努力建立健全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坚持行政管理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组建全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承担全区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研、教材建设和教师骨干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区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区卫生厅、团区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按在校学生人数每人5元以上列入学校预算,用于学生心理咨询室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团体心理辅导和各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行重点建设,要求到,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全区60%以上的高校建有符合标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二是坚持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多渠道多层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各高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区本科高校和有条件的高职高专学校基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限定性选修课,课程安排不少于16学时,不低于1个学分。此外,各高校还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宣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报告会,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以来,在每年5月份举办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周活动,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结合文化周活动的开展,依托“广西高校思政管理平台”开办了全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网展和“大学生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在大学生中反响热烈。

三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工程,坚持普及性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广西下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行动计划,将“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大学生帮扶体系建设计划”,启动了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工程。工程覆盖全区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和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预计在完成,从而使全区高校普遍建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院(系)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和学生心理自助组织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目前,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第一、二期工程已结束,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和普通专科学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并面向广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四是坚持普查摸排与规范档案建设相结合,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区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委托研发了“广西高校思政管理平台网络心理普查系统”,并于发动各高校组织本校新生自愿上网登录进行测评,共有4.1万名大学生参加了普查。在定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同时,各高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加强对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问题学生的监控和干预。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还配合课堂教学,对大一学生开展适应性教育,并进行心理状态初步检测,及时分类、建档、监控、发展预测以及调适;对大二学生进行学习科学及思维科学教育;对大三学生性格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帮助其进一步认清自我;对大四学生开展走入社会的心理适应、挫折训练等。

五是坚持科学研究与案例会商相结合,整体提升全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起,广西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的支持力度,坚持每年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并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中给予立项支持,重点资助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广西高校网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研究与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建设标准研究”等项课题。此外,广西还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案例会商制度,针对个别高校发生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召集高校分管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案例会商,并邀请公安、综治等部门对高校处置此类事件提出意见和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华中师范大学历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心理咨询所。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实施“春雨心理教育工程”,统筹各方面力量,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构建体制机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政领导、有关专家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学校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优势,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业务上挂靠心理学院,行政上由学工部管理。学校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工部和院系的目标考核体系。二是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学校出台了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建立24小时危机干预值班电话制度、心理档案建设制度、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例会制度,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建设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学校坚持对政工干部、专业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宿舍、食堂、图书馆等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依托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在学校的优势,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并为其报销2/3的学费。鼓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全额报销学费。

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学生”五级防护网,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以危机预防与干预为主线、以心理咨询和心理素质拓展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由心理健康中心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承担,建设课程的公共邮箱,师生共享各种心理健康资料,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目前,这门课程已经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此外,还先后开设了10门心理健康教育通选课程。二是发挥专家优势。专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督导,参与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专题研究,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发挥学工系统的优势。学工部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合作,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营造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坚持每学年在新生和毕业生班级开展“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和“心怀感恩辞校园,满怀信心奔职场”团体辅导,学生参与率达100%。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学校坚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一是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工作。学校要求辅导员每学期至少和每个学生宿舍成员集体谈心一次,每学年至少和每个学生一对一正式单独面谈一次,每个星期坚持周末晚点名,就一周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情况和学生进行集中交流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努力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成立中南高师就业联盟,拓展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保证学生就业率。建立校领导接待日制度,经常召开各种学生代表座谈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学校定期开展桂子山艺术节、桂苑之歌、寝室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

上海海洋大学: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通过强化工作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一是经费到位,设施先进,为专业队伍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其中60%以上用于专业队伍建设。学校还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中心面积近400平方米,设有个体咨询室、团体活动室、心理测验室、放松训练室等,具备开展心理测量和治疗技术的培训及实践条件。为方便各学院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学校还为每个学院都配置了心理咨询专用房间。二是搭建平台,稳步推进,不断加强专业队伍理论和技能培训。学校搭建校内日常培训、市级专题培训、对外交流培训三大平台,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对专业队伍进行系统性的日常培训和督导。同时,学校还积极选拔专业人员赴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心理学术会议,积极关注和学习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一些专职辅导员大多拥有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或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证书。三是注重科研,兼顾教学,提升专业队伍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学校设立心理研究专项经费,定期发布心理专项课题指南,鼓励专业队伍开展研究工作。两年来,学校专业队伍先后承担了32项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同时,学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把专职教师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任务作为学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

加强学生骨干和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通过培训,发挥学生骨干在开展朋辈辅导和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危机初期识别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听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展面向学生骨干的培训与指导,每学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至少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及危机初期识别能力的培训;开展对学生团体的培训与指导,注重加强对心理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指导学生将团体辅导等技术灵活运用到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整合人事、教务、工会、学工等部门的相关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纳入新进教师的培训计划。将专业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从今年起,学校还把研究生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情况纳入今后四年的学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聘请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17名专家组成了专家队伍。一是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论证会、研讨会等,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知名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论证。二是开展专项培训与督导。学校定期举办专家讲座或小型案例督导会,请专家对学校专业队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督导。三是指导临床危机干预。学校每月邀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开设专家门诊,并对自杀、伤人等严重危机事件提供专业指导和临床干预。几年来,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多项专业意见和建议,开展了30多次业务培训和督导,开设门诊20余次,成功干预各类临床危机事件近10次。

南京大学: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南京大学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注重大学生心理成长与行为训练,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收到较好效果。

探索建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研究分析基础上,结合多年的实践,学校形成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建设成为“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的思路,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课程体系独创,教学思想和方法独特,教学手段新颖。在课程设计上,强调从大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注重心理学理论学习,强调心理实践应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课程,做到大课小课相对应,前后课程相呼应,系列课程和兴趣课程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验与互动式教学。在教学手段上,通过多媒体、录像、音乐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感受能力。

形成“系列课程”与“兴趣课程”两条路径。“系列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问题设计的课程,属于“问题―经验”的课程模式,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学》、《职业生涯发展设计》、《幸福心理学》和《自我拓展训练》等系列课程。“兴趣课程”主要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对心理学知识和学科的兴趣开设的课程,属于“经验―学科”式的课程模式,具有知识性和普及性。学校开设了《心理学概论》、《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健康与变态心理学》等课程。“兴趣课程”的开设可以随着学生的需要增减,满足学生对心理学的不同需要。

突出三大教学特点。一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侧重新生适应与学习、人际交往的心理调适;《生活生涯发展设计》侧重大学生生活中异性交往、恋爱等方面的心理适应;《幸福心理学》主要是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帮助大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挫折中成长;《职业生涯发展设计》侧重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和择业就业技巧的学习;《自我拓展训练》课程目的在于协助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增强对现实的适应能力。二是革新教学方法,加强互动体验。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的体验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课堂里形成一种和谐愉快、乐观向上的教育气氛,注重体验与互动式教学,强调体会个人的心理感受和生活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的角色是引导者,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乐趣。三是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注重将课堂教学效果要渗透到学生人格塑造、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将教学理论应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学校通过学生心理协会、心晴工作室、心理保健员组织开展心理学知识竞赛、心理沙龙、拓展训练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体现教学效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