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根植中国 矢志健康——访BD全球高级副总裁 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先生

根植中国 矢志健康——访BD全球高级副总裁 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先生

时间:2024-07-09 17:56:30

相关推荐

根植中国 矢志健康——访BD全球高级副总裁 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先生

自1897年创立至今,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BD在改善医学发现方法、医疗诊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通过研发创新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患者改善临床治疗,改进医护人员临床流程,同时推动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保护并扩大医疗可及性。此外,BD还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领域提供领先的技术支持。

1994年,BD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以上海为大中华区总部,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十八座城市均设有办事机构,拥有员工近4000人,通过医疗、介入和生命科学三大业务板块构建了为业内所瞩目的患者关爱临床全流程产品体系和解决方案。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特别采访了B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先生,邀请其就公司发展理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现整理精要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邓建民先生

B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

论坛报: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企业,BD早在1994年就进入中国,见证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和医疗变革之路。想问一下,BD公司在华多年来的发展理念及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邓建民先生:BD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可谓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全球化医疗技术公司之一。20余年间, BD(中国)深化“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In China, For China)”的理念,致力发展为优质的本土化跨国公司,以服务更多中国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助力推动中国医疗事业的进步。

BD拥有医疗、介入和生命科学三大业务板块。在中国,三大板块进一步细化为10个业务部门,从而洞察不同领域前瞻趋势、挖掘和创造产品及服务价值并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横向来看,BD的产品广泛覆盖诊疗流程的所有环节,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患者从入院到家庭护理的疾病管理周期全流程产品体系和解决方案;纵向来看,在不同的诊疗环节,BD也拥有业内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而在临床诊疗之外更为广阔的医疗技术空间,如生物科学的细胞分析分选和基因学研究等前沿领域,BD也在为科学家们提供有力的“武器”。正因如此,BD的客户群体广泛涉及医疗机构、医疗专业人士、患者、制药企业、科研机构,这使得我们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也可以集合各界力量,促进疾病全程管理、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目标的实现。

论坛报:BD致力于通过改善医学发现方法、医疗诊断效果和护理质量以引领世界健康,在这方面目前公司取得了哪些技术突破和医疗成果?未来将有哪些产品和技术会在中国上市呢?

邓建民先生:纵观BD百年历史,一直以医疗创新引领行业进步为己任。在中国,BD的努力广泛体现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等领域。

在产品创新方面,我们持续引入国际领先的医疗产品和技术,同时密切结合中国的医疗环境和客户的实际需求,本土研发契合国内特性的医疗产品。以今年为例,国内已上市FACSPresto T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分析仪、Mission一次性穿刺活检针、Pyxis ES分布式智能药品管理系统、Vacutainer UltraTouch按键回弹式静脉采血器等重磅产品。根据计划,从至,BD还将有40多款重磅产品在国内上市,涵盖科研、疾病诊断和治疗等全方位领域,旨在匹配中国医疗市场的迅猛发展,助力推动中国医疗服务和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

在应用创新方面,我们不断拓展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综合效能。举例来说,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和计数是最先进的免疫功能检测技术之一。在BD的推动下,免疫功能检测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白血病、淋巴瘤等直接相关疾病的诊断,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感染、风湿、肿瘤等领域,为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此外,目前流式细胞术在原发性免疫缺陷(PID)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BD生物科学业务积极拓展其针对反复感染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评估,对PID的早期发现意义重大,有助于帮助临床为患儿进行及早治疗。

而在服务创新方面,我们立足客户需求、深挖医疗“痛点”,提供创新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比如针对门诊采血环节可能存在的医患沟通不畅、无效时间消耗、样本受损或信息错误等挑战,我们就工作人员、工具、操作、空间环境、流程等五大关键要素开展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率先与战略合作伙伴“创司杰”合作,携手打造了国内首创的“Bene-Fit”门诊自动化采血解决方案,实现采血效率提升、标本质量优化和患者体验改善的显著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与本土医疗企业“无锡祥生”合作,在血管通路领域,以BD丰富的产品线与祥生的超声影像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提升提供专业支持,并更好地服务患者。

论坛报:创新是国家发展的能量之源,也是医疗技术产业不断前行的根本。请问展望未来十年乃至更远,BD在中国将如何重点布局,实现创新发展?

邓建民先生:在BD,我们倡导Category Innovation,即类别创新,这是与原来单一产品创新即Product Innovation的理念相对而言的。在这个理念下,BD需要引领的是某个治疗领域的创新,以血管通路为例,作为外周通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我们的留置针、输液连接以及相关导管维护产品享誉全球。几年来我们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又增加了中心血管通路产品线、完全植入体内的静脉给药装置、输注泵等系列产品,从而适应药物输注短期到中长期、肿瘤及非肿瘤患者等各类需要,确保我们在血管通路领域的全方位领导地位。

BD拥有全球领先的创新体系来确保以上目标的实现,该体系是建立在斯坦福大学2002年开创的Biodesign医疗技术创新流程的理论框架下,以相应的工具和流程来开展医疗技术创新实践,其核心是充分围绕用户体验来进行创新。比如,我们引入浸入式研发,即研发人员需要完全融入到医疗器械被使用的场景中,如输液室、手术室、检验科等来发现医疗器械设计的关键点。我们还通过使用性研究(Usability Study)观察器械使用者在真实临床条件下开展医疗操作的前、中、后的各个细节,同时考虑人体工程学,对研发样品的材质、功能等进行调整。

在中国,我们从五六年前开始大规模投入本地研发能力建设,目前拥有近100人的研发团队,建设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性等国际标准认证的实验室,并引入了全球最尖端的研发设备。该团队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别需求开发产品,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针对中国医务人员穿刺手法的中长期输液产品,在中国更加普遍的超声引导下的肾脏手术相关器械,以及在原万珑材质基础上升级版的生物相容性更佳、更大程度降低静脉感染几率的药物输注产品等。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中国市场做创新,需要和生态系统内的关键力量充分合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与上海理工大学——即最早将Biodesign理念引入中国的学术机构签订了战略协议,并与HiMed等孵化器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医疗创新中的科研、产业、投资资源,加速BD创新进程。

论坛报:作为知名跨国医疗技术公司,近年来BD在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以及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等方面做出过哪些努力?

邓建民先生:BD在推动业务健康持续开展的同时,也一直坚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最近结束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医药医疗企业评选活动中,我们也很自豪BD(中国)荣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药产业特别贡献企业”称号,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疗技术企业。

过去十多年来,在国家卫生管理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BD与领先的国内研究机构或学协会合作,签署了五个医疗卫生领域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覆盖护理、院感、耐药防控、医院管理等多个层面。例如,我们最近一次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NIHA)携手启动的“医院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战略合作,其组成部分之一即聚焦医疗设备和耗材的管理工作,项目汇集医工领域顶级专家和相关领域权威讲者开发课程模块,计划在3年内覆盖2,000多位国内医工领域人士。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对于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以及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工作的政策指引,我们还与国内顶尖高等学府合作,开展院长职业化培训项目等,得到了全国各参与院长们的高度肯定。

“善尽企业社会责任,做优秀的企业公民”是百年BD对世界的承诺,在中国,BD始终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并通过BD大中华区志愿者协会,集合全员力量开展志愿服务。

举例而言,我们持续推动具有创新设计的全国性“医院儿童医疗辅导服务项目”以及“艾滋致孤儿童关爱项目”,将BD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背景知识与爱心奉献相结合,积极打造独具BD特色的公益模式。其中,医院儿童医疗辅导服务项目已通过新颖的游戏开发和医疗教具辅助,覆盖全国10多家顶级三甲医院,有超过1,000名住院患儿从中受益。而艾滋致孤儿童关爱项目连续开展9年以来,已帮助了超过600名因父母罹患艾滋病而致孤或单亲的青少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50多名孩子已经考取大学,不少孩子在BD活动的影响下,还特别报考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相关专业。

未来,BD会一如既往地践行善尽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发起或支持更多的创新公益项目及爱心善举,助力健康中国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