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不同年龄的孩子心理问题也不同

不同年龄的孩子心理问题也不同

时间:2021-10-09 09:37:04

相关推荐

不同年龄的孩子心理问题也不同

0-16孩子心理健康都该关注

六一儿童节快到,记者从各方面了解到,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在广州市心理危急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室的记录上,记者见到,今年3月到5月,有关儿童心理的咨询电话多达130个。荔湾心理门诊主任、儿童少年心理卫生科主任殷青云提醒家长,孩子的心理健康应从小开始培养,“有50%成人以诊断出的心理或精神问题,源头都在儿童时期。孩子的问题往往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的问题。”

在广州市脑科近年来接诊的0-16岁患者中,(如)约占15%,心理发育障碍(如等)约占10%-15%,情绪与为障碍(症、社交障碍等)约占50%-60%,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抽动症等)约占8%,和情感性精神病约占10%-15%。

不过,由于孩子在儿童、青年阶段论身体还是精神发育都很迅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问题也有不同侧重。

0-3岁

要特别注意自症状

0-3岁的孩子表力不强,到脑科医院就诊的也不多。但这个年龄段是自闭症(又称)、脑瘫和智力发育障碍诊断的最佳时期。这几种病如果能在幼时诊断并及时治疗,愈后会比更晚些诊断的孩子更好。“尽管最近几年广州对自闭症的宣传已有增加,但我还是希望家长们注意,孩子两岁前,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自闭症的相关症状。毕竟,现在自闭症的发病率已经高达一百五十分之一。如果在两岁之前可以诊断,那么这个孩子以后的发展就会更好。能否早期诊断,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敏感性和相处时间有很大关系。”殷青云说。

【提醒】: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接触

自闭症幼儿习惯回避神交会,哪怕是对父母,也是一样。他的目光往往不会在某个固定目标上停留,往往与别人眼神接触几秒就移开。就算能接触几秒钟,眼神也是飘忽的,没有与对视者产生心灵沟通。

2、特别行为

自闭症幼儿往往会重复一些特别行为,比如手部动作、转圈、对某些非生命物体特别依恋等。这些行为往往非常单调,但他们乐此不疲,且不愿被人打断。

3、不听指令

幼儿到了一定年龄,尽管未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可以听懂父母大部分的指令,而自闭症幼儿不会。别人对他们说话就像“旁风”一样,他们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3-6岁

帮孩子克服入园

3-6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开始成为小社会的一员。殷青云介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发育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睡眠食等生理行为障碍等。其中后两种比较普遍。有些孩子出现情绪,不愿入幼儿园,这是焦虑症的早期表现;有些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多动症。5岁以上如果还有现象,就不正常了,也可能是神经发育的问题。”

【案例】徐女士的女儿萌萌三岁半了,可是却到现在都不愿意离开妈妈去上幼儿园,一到幼儿园就哭闹得厉害。徐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手足措。于是,她经常偷偷到幼儿园看女儿,结果萌萌反而哭得更久、更多。于是,萌萌上幼儿园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萌萌病了一场,好了以后,再也不肯上幼儿园了。

专家解惑:宝宝刚上幼儿园时,孩子和家长都会产生亲子分离的焦虑。做为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这种情绪,就应当同情并允许幼儿哭闹,让幼儿得到正当的宣泄。不能强制性地训斥和恐吓,更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从言行上表出来,否则反而会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应该告诉孩子,幼儿园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乐、学习、生活的好地方,以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7-12岁

心理问题以学习为主

7-12岁的孩子处于小学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学习为主,“这一情况占了这个年龄段前来就诊人数的一半。”殷青云介绍,并不是精神科的专有名词,但在这部分人群中,大约超过14%存在。“学习困难大多数是因为患有多动症和智力障碍。”

【案例】阿梅的儿子今年7岁,刚上小学。由于两夫妻的工作都很忙,所以儿子出生之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最近几年,阿梅发现儿子越来越任性,放了学不做作业,看动画一看就是一晚上。7岁了,起床后还要爷爷奶奶帮忙穿衣服鞋子。而且爷爷奶奶对孙子呵护备至,阿梅说不得骂不得。更让阿梅伤心的是,儿子对自己和老公没有一点正常的亲昵。

专家解惑: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祖辈们常常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次,年轻的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自然没办法与孩子沟通,孩子会与溺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亲近。第三,两代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容易使孩子产生混淆。祖辈家长要爱得适度,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父母论多忙,也应抽出时间与孩子培养感情,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处理问题,教育孩子。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与同龄人接触。

12-16岁

家长要学会角色转换

12-16岁的孩子在读初中、高中,情绪上的问题多发。他们常常会出现、焦虑、逆反等症状,让老师和家长大为头疼。这个阶段还是精神障碍的高发年龄段―――“很多孩子患有多动症,但是在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时并不表现。到了中学阶段,学习压力迅速增大,症状便凸显出来。有些孩子的家庭存在矛盾,在他们小的时候对此并不敏感,长大了之后辨识能力加强,反抗心理也会特别明显。这个年龄段孩子出现的精神问题,多与长期以来的亲子关系和青春期引导不当有关。如果家长能够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全盘的爱与接纳,并进行正确引导,将大大降低孩子出现精神方面问题的可能性。”

【案例】小高今年14岁,初中二年级下学期时,成绩开始明显下降。妈妈因为工作忙,很少辅导;爸爸则经常一出差就是半个月。妈妈在一次家长会上,从老师口里发现小高的改变,回到家,她批评起小高来。不料,之后小高的成绩继续下降,还开始顶嘴。后来在一次聊天中,她才得知,初二分班时,小高的新座位偏后,看不清楚黑板。但他既没告诉老师,也没告诉妈妈,所以成绩自然就慢慢开始下降。

专家解惑:良好的沟通在父母处理孩子的矛盾时,显得特别重要。咨询师在此提出十条建议:

对于父母:

1.当发现小孩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发气,要先弄清楚原因,讲究沟通教育的方式;

2.每周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1~2个小时陪孩子谈心,关心孩子目前的学习或者生活困难;

3.建议父母时间去购买相关心理书籍,掌握孩子在该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

4.转换态度,改变观念,学习和了解现代的教育方法,不要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用到孩子的身上;

5.教育年龄较大的孩子,要意识到转换自身的角色,应由以前权威命令的方式逐渐向平等的朋友沟通方式过渡。

对于孩子:

1.在学校和生活上,出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和父母开口求助;

2.要了解学习对自己未来的意义,想办法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动力;

3.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增加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4.学习与同学之间良好的交往,多找些良师益友;

5.明确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要敢于接受家务,既可以为爸爸妈妈做点小事,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谢莎莎)

↑点击去参与测试 拜拜粗腰肥大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