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龙岩空巢老人现状: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远胜于城市

龙岩空巢老人现状: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远胜于城市

时间:2022-07-26 22:03:28

相关推荐

龙岩空巢老人现状: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远胜于城市

原标题:龙岩空巢老人现状: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远胜于城市

原标题:龙岩市空巢老人现状调查

新罗区南城街道翠屏社区的老人们在居家养老服务站打桌球、聊天。

本报记者 林永清 刘菲菲 通讯员 温连光 文/图

让空巢老人不再“空心”

——龙岩市构建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 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 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 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而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及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尤引人关注。

那么,龙岩市空巢老人情况如何?他们的生活现状又怎么样?重阳节前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三大原因导致空巢老人数量逐年增多

记者从市老龄委了解到,,市老龄协会曾对龙岩市空巢老人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龙岩市空巢老人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明显大于城市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一种社会问题。只有当老人的赡养、精神慰藉等得不到保障时才成为问题!”市老龄委主任卢国伟在采访之初,一再向记者强调空巢老人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应该辩证看待。

卢国伟解释,造成当前空巢老人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子女长大后与父母分家;人口流动,外出打工、经商、求学的增多;一些老人未生育无子嗣。他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奔向城市,更多的老人成了农村孤独的守望者。

根据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

“目前来说,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来源不稳定,许多空巢老人依然是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卢国伟告诉记者,除了经济收入方面,医疗问题也是一大隐患,特别是对农村困难空巢老人来说,看病仍很困难。“当然,精神生活比较缺乏也是一大问题!”他表示,精神层面尤其重要,长期的孤独寂寞,加上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精神生活无法得到慰藉。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老吾老及人之老,如今,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是众人之愿。近年来,龙岩市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不断构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全市不断推动养老机构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社会福利中心,这就解决了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就可以实现‘一县一中心(福利中心)’了!”卢国伟告诉记者。

“在城市,到底,龙岩市已经实现了117个社区都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卢国伟介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成立,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老人日常生活娱乐的需求。

而在农村,则建立农村敬老院。今年全市计划建26所敬老院,预计到年底基本可以实现在全市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敬老院。据了解,目前,农村敬老院对象主要是针对“五保户”老人,今后将考虑逐步向社会开放。

“同时龙岩市还推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这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很有意义!”卢国伟说,这既让农村老人有了活动场所,又使得他们能得到志愿者的帮助。

此外,龙岩市还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共有18所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床位占全市养老床位的1/3。

齐抓并进

让老人安享晚年

“今年,主抓城市养老方面,同时巩固稳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障!”卢国伟说,未来将要明确管理体系和目标任务,并在经费上进行落实,确保城区的每个养老服务站每年都有相应的运转经费。

“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动新修订的《老年法》的实施,特别是常回家看看入法,同时做好敬老文化的宣传。”卢国伟告诉记者,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巩固家庭养老,从而能更好地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目前,全市有80%以上的村部都设有老年协会,充分发挥老年协会作用,特别是发挥村一级老年协会的作用,对丰富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能起到积极作用。

【农村空巢老人:孤独的守望者】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无数农村青年带着梦想奔向城市,却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成了空巢老人。在农村,老人已经重新成为主要劳动力,他们在生活上缺乏照料,精神上孤独寂寞,已经成为亟须关注的社会群体。那么,农村留守老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怎样?记者近日来到新罗区万安镇进行了采访。

万安镇好坑村60多岁的温大爷,两个儿子早在十几年前就在深圳工作。按说儿子们的经济状况较好,他不必再继续种地,但他却闲不下,和老伴种了几亩地。这段时间正值秋收紧张时期,所有的农活都是他俩干。和村里很多老人一样,温大爷和老伴年轻时干过很多重活,落下了关节疼的毛病,一到阴天下雨,腿疼就发作。但到了农忙的时候,贴片伤湿膏,他照样下地干活。他说,村里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老年病,每年春种、秋收两季,老人们都舍不得花钱雇人,只能自己慢慢干。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该镇地处偏远,远离龙岩中心城区,农民大多住在大山里,大部分家庭都种着水稻,兼种甘蓝、西瓜和花生等经济作物。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不仅要忙地里的活,还要想方设法到几十里外的镇上去卖经济作物。在农村山区,由于子女外出打工,老年人不得不继续承担繁重农活的情况极为普遍。

农忙时,农村老人是主力军,尽己所能帮家里增加一些收入;而在农闲时节,村里的小卖部门口,坐在简易的小凳上晒太阳,就是多数农村老人的休闲活动。在万安镇松洋村,记者了解到该村共有 200多户人家, 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约占全村总人数的70%。村里的老人不像城里的老人一样可以唱唱歌、跳跳舞,走走公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只能聚在人多的地方,一边晒太阳,一边闲聊着孩子在外的情况。村民杨玉民对记者说,儿孙都不在身边,老人们都非常寂寞空虚,大家凑在一起,以这种方式熬日子。“平时都还好,凑合着过。最怕就是有个头疼脑热的,身边没有端茶送水的人,那个滋味真的很难受,真希望孩子能在身边照顾自己。”

采访中,镇干部告诉我们,如今,村里的老人基本上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区;小病、大病有补助。此外, 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相应的养老金,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已不成问题。但是,老人们的精神空虚,生病无人照料的事实,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图啥,愉快就好!】

家住新罗区南城街道翠屏社区的仲卫杰老爷爷今年已经84岁了,已经退休的他每天下午都要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打打桌球或下下棋。他说,“如今岁数大了,逛街是不行了,能有个让我们活动的去处就很满足了!”

9月17日,在翠屏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记者见到一群讲着上海话的老人们在那儿打桌球、看电视下象棋,也有一些老人坐在椅子上互相聊着天,气氛很是愉快。翠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沈周荣告诉记者,该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于去年9月14日建成,服务站内设有阅览室、休息室、影像室、活动室等,总面积140平方米左右,投入14多万元。

他说,翠屏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600多人,老人们基本都是下午或者晚上到服务站活动,一般都喜欢在这儿打桌球,搓麻将以及下象棋等,有时一些老人也会带着小孩过来,服务站已经成为这群上海老人每日必不可少的一个去处。

据了解,翠屏社区的老人基本上都是上海人,他们大都是上世纪60年代随着工厂从上海南迁到龙岩。仲老爷爷告诉记者,他有3个孩子,如今都住在新罗中心城区,平日里也经常会过来看望他。他说,像他这样的老人现在生活只图个安逸。如今,住在翠屏社区的老人在生活以及精神上基本已经很满足了,唯一希望的是社区能有个便民的医务室或者诊所。

老人们告诉记者,翠屏社区交通不便,辖区内又没有诊所,他们看病很不方便。坐在一旁的王桂珍老奶奶也说,有一次她有些感冒,便坐公交车去看病,不曾料错过了一站,等她下车之后找不着路了。她说,要是社区能有个便民诊所就好了,有个小病痛也用不着跑那么远。在场的老人们,都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他们解决就医问题,让生活更便利些。

【履行精神赡养义务】

□ 侯文学

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条款,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

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是赡养人对老人应当承担的三个方面义务。从实际情况看,尽管在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上常有子女做出不孝之事,但绝大多数子女做得还是比较好的,然而却常常对老人的精神需求有所忽略。在他们看来,只要老人不差钱、衣食住行无忧,就算尽了孝道,加之自己工作繁忙,子女还需要照顾,就很少回家看望老人。老年人常常有被子女忽视、冷落的感觉,精神得不到应有的慰藉。

近年来,全国历届“两会”,都有代表委员提出议案,建议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充实和修改。如,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张秀娟就领衔提出了关于尽快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议案,提出了5条修改建议,其中包括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方面的合理需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经常回家问候与看望。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章列14项条款详细规定了赡养人对老人应当承担的各种义务,其中第十七条增加了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和“看望”、“问候”老人等内容,并规定用人单位依规“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尽管这部分内容还比较原则,难以量化,第八章“法律责任”中也未列出相对应的处罚条款,但把“常回家看看”由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相信,随着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能够使赡养人进一步强化精神赡养意识,履行精神赡养义务,让老年人度过愉快的晚年。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0850000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