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18-10-23 06:43:58

相关推荐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第三章 完善循环型工业体系

按照甘肃省 十三五 期间工业发展战略部署,在煤炭及煤化工、电力、冶金、有色、石油化工、化学工业、建材及新材料、轻工医药、装备制造业等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改革步伐。实施绿色矿山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等工程,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资源、产品及其副产物的优化配置。以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到,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比降低17%、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所有国家级工业园区和50%以上省级开发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

一、煤炭行业

到,原煤入洗率达到80%;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率不低于60%,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80%以上,排矸场和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达到90%以上,土地复垦率达到68%以上。

(一)落实煤炭行业去产能方案。围绕全省退出煤炭产能1000万吨的目标,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优化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

(二)推行煤矿绿色开采。在煤炭开采、洁净煤产品生产及煤炭精深加工等环节,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煤矿和选煤厂开展系统节能,推广矸石充填、以矸换煤等即采即填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三)推行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油页岩、煤层气等煤系共伴生资源及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鼓励煤层气发电或将煤层气作为矿区、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气,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

(四)推进煤电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推动陇东煤电一体化发展,积极向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领域拓展延伸;促进酒泉、嘉峪关新能源就地消纳和资源深度转化,加快煤化工产业集群化布局、链式推进。

(五)强化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加强洗煤废水循环利用,减少电耗、水耗和介质消耗,鼓励利用矸石、灰渣等对深陷区进行立体生态整治和土地复垦,发展林业碳汇、生态农业等适宜产业。

二、能源行业

到,全省电力装机达到7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占电力总装机达到60%以上;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现役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20克标准煤/千瓦时。

(一)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因厂制宜采用低温静电除尘器、脱硫装置增容改造、低氮燃烧等成熟实用的环保改造技术,重点推进现役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改造;采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成熟适宜的节能改造技术,重点对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实施综合性、系统性节能改造。

(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供和火电机组改造热电联产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加快电网节能技术改造、区域电网建设和点对点外送通道建设,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符合条件的煤层气、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等综合利用电厂并网发电,推动超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电机变频改造和中水循环回用等先进技术应用。

三、冶金行业

到,吨钢耗新水量降到3.5立方米,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5%。

(一)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围绕压减生铁产能200万吨、粗钢产能300万吨的目标,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运用市场、经济和法治手段,加大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企业,实行关停生产或剥离重组;对负债率高且长期亏损的企业,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兼并重组。加强低品位矿产、难分选矿产及铁尾矿综合利用及伴生元素的提取利用,鼓励转炉渣提铁、含铁尘泥、氧化铁皮回炉烧结,利用高炉渣、转炉渣等生产水泥等建材产品,加大碳钢镀锌板、彩涂板、建筑钢结构、不锈钢薄板、中板等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力争实现 负能 冶炼、废水 零排放 和废渣全利用。

(二)通过技术创新强化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推进副产煤气、余热、余压发电。采用工艺节水、水串级循环利用和污水集中处理,构建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网络。

(三)打造循环经济发展创新联盟。支持酒钢集团以省建投、酒钢西部重工、八冶、二十一冶等国有大型骨干建筑企业为重点,建立钢铁 产学研用 一体化的产业联盟,与周边省区及蒙古国、中西亚诸国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等领域开展循环经济合作。

四、有色金属行业

到,铜冶炼综合能耗降到280千克标准煤/吨,铝锭综合交流电耗降到13100千瓦时/吨。

(一)拓展资源利用空间。紧紧抓住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机遇,依托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龙头企业,主动拓展国内外资源市场,实施 走出去 战略,将循环经济作为培育综合竞争实力强大的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内生动力之一。

(二)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淘汰落后冶炼、加工等产能,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重点支持白银公司、金川公司、稀土公司等企业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稀土新材料及产业化;大力发展电线电缆产业,实现铜材精深加工;在嘉峪关、白银、连海地区建立铝加工产业基地,延伸铝材产业链。

(三)推进共伴生矿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等的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和推广铜、镍、铅、锌、铝等矿产加压浸出、生物冶金等技术、工艺及设备,推动冶炼废渣、废气、废液和余热资源化利用,废有色金属再生利用。

(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快发展镍、铜、钴等有色金属盐类产品、粉体材料、高纯金属、高附加值压延加工产品和贵金属材料产品及无机化工、新型建筑材料,推进再生铜、再生铅等的高值利用。

五、石油石化行业

到,原油加工综合能耗降到86千克标准煤/吨,乙烯综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标准煤/吨,石油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减少30%。

(一)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依托兰州石化搬迁改造、庆阳石化600万吨/年扩能改造等重点工程,进一步优化石化产业布局,通过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油气加工、乙烯生产、新型煤化工等生产规模,科学构建石化产业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聚氨酯、碳纤维、特种涂料等化工新材料。优化炼油和乙烯生产工艺,加大对基本化工原料和乙烯深加工,实现产品质量和品种结构的优化。

(二)提升原油开采环节水平。原油开采环节全面实施抽油机、驱动电机节能改造,推广不加热集油技术和油田采出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高效油气分离、原油稳定和伴生气处理、高效真空加热等技术,加强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回收。

(三)推进可持续清洁生产。推广优化换热流程、提高冷凝液回收率、优化中段回流取热比例、降低汽化率、增加塔顶循环回流换热等节能技术,鼓励采用自动点火系统,加强火炬气回收,探索利用火炬气发电,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大型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的冷能利用。鼓励从石油炼制废催化剂中提取钴、铑、钯等稀贵金属,推动废渣、废气、废水资源化利用。

六、化工行业

到,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150千克标准煤/吨(原料为天然气),烧碱(离子膜)综合能耗降到315千克标准煤/吨(离子膜法液碱不小于30%),电石综合能耗降到1.05千克标准煤/吨,行业平均中水回用率达到90%,主要化工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一)提高精细化工产品比重。依托银光公司、刘化集团、金化集团、西北永新等骨干企业,推广应用新型催化技术、废水闭路循环技术等,加大TDI、合成氨、合成橡胶、环保功能型树脂、碳酸锂等产品产量,不断提高精细化工产品的比重。

(二)推动 三废 综合利用。纯碱行业重点推动氨碱废渣用于锅炉烟气湿法脱硫和蒸氨废液综合利用,氯碱化工行业重点加强电石渣上清液回收利用以及电石炉尾气中一氧化碳、氢气综合利用,磷化工行业重点推动磷石膏制建材、分解制酸并联产水泥,硫化工行业重点推动利用硫酸生产废渣生产水泥,加强余热回收利用。

(三)创新驱动循环经济产业联盟新模式。积极发展化学工业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建立产业联盟,相互参股,形成氯碱产业与金属冶金、煤化工、PVC、塑料精深加工及建材等有机结合、联合发展新模式;依托蓝星纤维、郝氏碳纤维、康博斯特等公司,加快碳纤维下游复合材料制品的开发,以及在航天航空等军工领域和高端民用市场的推广应用;依托科天水性高分子核心技术,带动全省水性树脂和水性涂料等产业发展。

七、建材行业

到,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到100千克标准煤/吨,平板玻璃综合能耗降到11千克标准煤/重量箱,日用陶瓷综合能耗降到1100千克标准煤/吨,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68%以上。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水泥和玻璃生产工艺,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其设备,提高高标号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例,鼓励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危险废物、废弃建材、废塑料等废弃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

(二)积极发展新型节能建材。组织实施节能门窗、节水洁具、陶瓷薄板、装饰板材等新型高端绿色建材产品重点项目,重点发展节能玻璃、太阳能玻璃、复合多功能墙体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

(三)加快节能改造和废弃物再生利用。推进窑炉、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在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堆存量大的地区,优先发展高档次、高掺量的利废新型建材产品;推动废玻璃、废玻纤、废陶瓷、废复合材料、废碎石及石粉等回收利用并生产建材产品,培育利废建材行业龙头企业。

(四)强化科技支撑。以省建材科研设计院等研究机构为依托,研究开发适用于我省建设使用的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同时开展人才培养、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及技术服务。

八、中医药行业

(一)加快发展优势品牌。用循环经济政策支撑国家中医药改革综合试验区的建设,鼓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天水岐黄药业公司、陇神戎发药业公司、独一味生物制药公司、兰州和盛堂制药公司、定西扶正制药公司等重点企业借势 一带一路 战略,积极发展中成药、藏药、生物医药等优势品牌和产品。

(二)加强技术研发和综合利用。加强中药绿色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发特色中藏药、兽药,不断提高加工副产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发展中药新剂型和配方颗粒,形成饮片、中成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三)提高中医药加工基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为引领,以定西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及全省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进一步提升 中国药都 的知名度,加大以定西、河西、兰州、陇南为核心的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力度,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依托甘肃奇正藏药、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佛慈股份等优势企业力量,建设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构建主导产品产业链。从 绿色道地 的标准化中医药种植基地建设入手,链接饮片加工、有效成分提取、保健品、健康食品、制药、药渣废料处理为一体的中医药循环综合示范园区,形成药渣 肥料 种植、制药废水 废水处理回用 污泥干化 有机肥、制药废水 处理 绿化冲洗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九、食品、包装、制革行业

(一)推动食品行业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鼓励食品行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建立原料绿色种植、加工清洁生产、包装轻量绿色、绿色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在陇中、河西、陇东等地推广以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推进食品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对边角料胚芽、麸皮、血液、皮毛、内脏等进行深度加工,对酿造废糟、皮籽、果核等废渣、废水无害化处理生产饲料、肥料,实现废弃物就地资源化。

(三)构建食品行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优化食品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完善酿造 废渣利用 饲料 特色养殖、果蔬加工 废渣利用 饲料 特色养殖、淀粉初加工 精深加工 废弃物再利用 饲料/肥料 特色养殖及种植、养殖 屠宰 肉/乳制品精深加工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物流配送等产业链。

(四)提高包装行业资源利用率。在兰州、平凉、张掖等地合理布局废纸回收与加工纸板生产,鼓励企业调整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推进绿色设计,发展低克重、高强度、功能化、系列化产品。在全行业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抓好 三废 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五)推广包装回收利用新技术。在兰州、天水、武威、定西等地区大力推进淀粉及变性淀粉、农作物秸秆等生产可降解塑料产品、木塑、纺塑等新技术研究,采用改性、复合等技术,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再生利用产品,加大研制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推广包装产品绿色标志。

(六)发展特色包装产业集群。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专业化生产能力,建设产业集群,加强各产业链接、互补,逐步形成专业生产的包装工业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健全行业标准、产业政策和规划,使监管部门实现专业化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行业发展。

(七)推动制革行业继续实施清洁生产。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严格环保治理措施,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

(八)改进生产工艺,推行绿色产品。依托甘肃宏良皮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清源皮业有限公司、平凉福利制革厂等骨干企业,在行业内鼓励使用无毒和可生物降解的防腐剂;低硫和无硫酶脱毛、小液比脱毛与废脱毛液循环技术;高吸收高结合铬鞣技术,废铬液循环利用;无铬复鞣、无毒低含氮、含盐复鞣剂;高吸收无毒染料、低盐无氨水染料、水溶性涂饰材料等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绿色、原生态的皮革旅游产品,推动制革行业绿色发展。

(九)推进毛皮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制革产业园区基础条件与产业结构,注重 延链 与 补链 ,形成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聚集发展,提高毛、皮等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生产废水循环利用率。

十、装备制造行业

(一)大力发展再制造。支持兰石集团、中车兰州机车、建投装备、星火、金风等骨干企业抓住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 互联网+ 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机床、电机等再制造和绿色设计。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资装备再制造,发展机床、工程机械、工业机电设备、铁路机车装备再制造。

(二)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发展绿色新型元器件,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应用快速成型、表面工程等绿色节材工艺技术,大力研发高性能、轻量化新材料。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增强装备制造和电工电器精益制造能力,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分离零部件、元器件等中间生产能力,组建和孵化专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积极开展再制造实践。到,制造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再制造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