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南阳淅川脱贫攻坚故事精选:大山深处的神秘“电话亭”

南阳淅川脱贫攻坚故事精选:大山深处的神秘“电话亭”

时间:2020-05-14 18:43:29

相关推荐

南阳淅川脱贫攻坚故事精选:大山深处的神秘“电话亭”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郭启朝 通讯员 田野

淅川县党员干部进村帮扶贫困群众

淅川县党员干部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由于受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和水质保护的影响,淅川“有山不能养畜,有库不能养鱼,有矿不能开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5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97237人,贫困面大、新老移民多、发展路子窄、脱贫任务重。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难忘。

当代愚公开出致富路

淅川老城镇马沟村是一个深度山区村,仅有一条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水泥路通往村部,其他十几个自然组都是狭窄的崎岖山路。特别是通往黑进沟自然组的道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从悬崖峭壁上通过。由于缺少便利的交通作基础,马沟村的经济发展缓慢。

村支部书记石清杰上任后,决心打通通往各个自然组的公路,为村民们开出一条致富路。

按照村村通公路的财政扶持政策,路基需要村组自筹资金修建。石清杰自己带头捐款3万元,然后给马沟村在外工作、创业、打工的人一家一家打电话,一个一个动员。

祖籍在马沟村的县金通保鲜公司老总听说后,捐款30万元。在南阳做生意的卞少峰捐款1万元,石元成、石保成等马沟籍在外人员纷纷解囊相助,终于凑齐60万元路基工程款。

可是,在修路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通往黑进沟自然组的路基由于山大路险,没有工程队愿意承包。

石清杰动员村里的青壮年组成了突击队,用绳子拴在腰间,下坠到半山腰打炮眼,硬是从悬崖峭壁中开出了一条道路。

公路通,百业兴。如今,马沟村的1700亩耕地上种满了杏李,养殖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许多多年不在家的村民回到马沟村盖起了新房,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但是,石清杰并不满足,他正规划着马沟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山深处的神秘“电话亭”

淅川县行政审批中心高飞是一位年轻的妈妈,4月到荆紫关镇金家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那时候,高飞的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可是,金家沟村不通手机信号,打电话要到村后的山顶上,这让高飞与孩子通一次电话就成了奢侈。

一天晚上,高飞正要休息时,沉寂了很久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由于信号弱,高飞根本听不清对方说什么,只能隐隐约约地听到女儿的哭声。她捧着手机,慢慢地在屋子里来回来回移动。最后,在靠近门口的一个小角落找到了手机信号点。于是,高飞半蹲在门口,不敢站立,也不敢坐下。因为,站立或坐下信号马上就会中断。就这样,高飞半蹲着与家人进行了到金家沟驻村以来的第一次电话。

自此,这个角落就成了村里神秘的“电话亭”,村里人打电话都要来到这里。

可是,遇到阴天或暴雨天,这个神秘的“电话亭”也没有了信号。

高飞下决心要解决金家沟村手机信号问题。她专门回单位向领导做了汇报,并多次到移动部门反映,争取他们的支持。

在高飞的努力下,淅川通信部门派出了勘测队,到村里实地查看。高飞陪着技术人员,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勘测,最终确定了信号塔的位置。信号塔建好了,那个神秘的“电话亭”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信号接通的那一天,村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给亲朋好友打电话,他们个个对着手机大声地喊:“我们金家沟也通信号啦,以后再也不用爬到山顶上打电话了。”

看到村民们高兴的笑脸,高飞的心里暖烘烘的,她开始谋划金家沟村新的发展蓝图。

小鸡毛换回大产业

淅川县老城镇党委副书记刘德伟是主管脱贫攻坚的副职领导,险峰村脱贫攻坚责任组长。刘德伟费了很大周折,引进了豫淅红公司,发展软籽石榴产业。

可是,在与村民们签约土地流转的关键环节卡住了壳。一些村民一见来了公司,就想多要些补偿。特别是有一个村民组,镇、村干部一去,村民们就躲起来,不见面,不接电话。

一天中午,在吃饭前,刘德伟对这个村民组的组长来了一个突然袭击,一下子把他堵在了家里。

组长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当了一辈子队长,对土地特别热爱。无论怎么劝说,他就是下不了决心。可是,吃饭时的一件小事,彻底扭转了老组长的思想。老组长让家人炒了四个菜,留刘德伟在家里吃饭。

菜刚端上不久,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突然从鸡窝里飞了出来,飞到了饭桌上,四个菜盘上落下了灰不说,还有几根鸡毛。

刘德伟知道,村民们生活不易,这四个菜可是他们接待贵客才做的。老组长尴尬地说:“刘书记,你看这怎么好呢。”

刘德伟用手把菜盘上那几根鸡毛捡起来扔掉,继续拿着筷子夹菜吃。他一边吃一边说:“没事儿,没事儿,这么好的菜倒了多可惜。”

一顿饭吃完,老组长点起了旱烟袋,猛吸几口,坚定地说:“刘书记,看来你是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办事儿,这个合同不仅我先签,我们全队的人都签。”

就这样,当天下午,这个村民组的土地流转合同全部签订完毕。七天内,岵山脚下的四个村土地流转也全部完成。

三年过去了,如今,豫淅红公司的7000亩软籽石榴已经挂果,老城镇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杏李2.5万亩,薄壳核桃3000亩,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一个家庭的扶贫接力

说起淅川县老城镇险峰村的脱贫攻坚故事,村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刘小阐一家的扶贫接力。

刘小阐的妻子名叫张琳,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曾先后任险峰村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张琳在险峰村打机井,让村民们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又引进了豫淅红公司,发展软籽石榴。

可是,在软籽石榴刚刚种上不久,张琳因为考上了公务员,只好离开险峰村到新单位去报到。未能让险峰村摘掉贫困帽子,这成了张琳最大的遗憾。

刘小阐原是淅川县南水北调办公室驻盛湾镇横山村第一书记,在刘小阐的努力下,横山村于年底摘掉了贫困帽子。刘小阐得知妻子张琳的心病,便向组织申请,主动到险峰村任第一书记,完成妻子没有完成的事业。

刘小阐一到险峰村,就沿着妻子张琳绘就的蓝图,继续走生态发展之路。险峰村的耕地都种上了软籽石榴、大樱桃等林果业,可是,林果业是中线产业,村民们短期内没有效益。刘小阐决定在林下套种西瓜。但是,刘小阐出了学校门就进了机关门,根本没有种植西瓜的技术和经验。

于是,他想起种了一辈子西瓜的父亲。在父亲的帮助下,6月,险峰村的“丹江甜”西瓜种植成功,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增收。如今,刘小阐正在策划的西瓜种植呢。

淅川扶贫故事多。在淅川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淅川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农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美好。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张艳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