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民族团结共进步 雪山草地话幸福 ——阿坝州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民族团结共进步 雪山草地话幸福 ——阿坝州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时间:2021-07-06 16:55:27

相关推荐

民族团结共进步   雪山草地话幸福 ——阿坝州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手足相亲,团结和睦,

是各族父老乡亲恪守传承的民族情缘;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

是各族兄弟姐妹齐声高唱的团结乐章。

在这里,

茶马古道联通了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在这里,

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

这里是阿坝,这个面积达8.42万平方公里的大家园里,生活着藏羌回汉等94万各族儿女,他们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近年来,阿坝州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任务来抓,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效喜人。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截至2月,阿坝州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同时,培树国家级示范区(单位)7个、省级44个、州级1900个,国家级教育基地3个、省级3个、州级14个,412个模范集体、1284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家和省、州表彰。

聚力民生 脱贫奔康 各族群众话幸福

独具民族特色的房屋、美丽休闲的健康步道、郁郁葱葱的葡萄藤架……走进茂县南兴镇牟托村沙坝田安置点,处处可见新气象、新生活。

“我们能有这么好的生活,还得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村里的老人黄朝明告诉记者,自己曾经每3年就得修一次房子,可以说为房子操碎了心。现在,自己和老伴居住在安置点,两人经常到健康步道散步,和老友们在亭子里闲谈,每天的生活幸福而充实。

搬得出,稳得住。在安置点,原攀川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现在,村里每年至少有1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全村顺利实现脱贫。

“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同行。如今,在安置点里,安享天伦由梦变为现实,一张张笑脸、一段段欢乐时光,都是群众幸福生活真实的印记。

丰厚的民生红利,是创建工作的民心基础。一路走来,阿坝州委、州政府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惠民政策留下了清晰而坚定的脉络,各族群众享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力精准脱贫攻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阿坝州累计完成10.3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606个贫困村退出,全州所有贫困县(市)均已实现脱贫,剩余未脱贫41户221人,计划今年实现脱贫。

——聚力民生工程建设。全力抓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在民族地区率先实现行政村通达、通硬化路“两个100%”,14.1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1354个行政村实现通宽带,所有乡(镇)和九黄沿线实现 4G 网络全覆盖。

——聚力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十五年义务教育,率先在四川民族地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持续推进健康阿坝建设,民族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

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的优异成绩,充实着阿坝州的民生“成绩单”,农牧民群众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无不展示着阿坝大地上民族团结进步的欣欣向荣景象。

聚合民心 守望相助 各族群众言和睦

“桑准最近怎么样了?”“有时间我会来看看她”……阿坝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措斯基时常牵挂着她的“女儿”桑准。桑准和措斯基的故事,在阿坝州已是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

措斯基与桑准的情谊源于10月,措斯基到阿坝县洛尔达乡学尔沟村走访贫困户,在一位老奶奶家见到了双侧唇裂的桑准,而桑准的父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没有钱为桑准治疗。措斯基了解到情况后心痛不已。于是,措斯基和丈夫拿出家里的积蓄,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和桑准前往成都为桑准治疗。通过两次历时47天的治疗,小桑准重获新生。

如今的小桑准,已经看不出来曾经做过唇腭裂手术。“感谢措斯基对娃娃的帮助和关心,现在她比以前爱笑了。”桑准的爸爸告诉记者,今年,桑准上了幼儿园,交到了朋友,性格越来越开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最具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阿坝州在创建过程中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抓手,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打造示范点、示范单位,定期表彰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使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示范创建格局,涌现出一批富有特色和亮点的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使各族干部群众民族团结进步意识根植于心、外化于行。

交通部援藏干部张巍用脚步丈量了阿坝的山山水水,倾力倾智帮助阿坝破除交通瓶颈,架起了首都北京与阿坝的“连心桥”;“九寨的哥”吴强,在“8 8”九寨沟地震当晚,不顾个人安危,驾车转移沿途受困游客,传递了守望相助的正能量;马尔康市松岗村党支部书记赵春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奔康,用辛勤汗水换来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在阿坝,这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故事,见证着各族干部群众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如阳光、空气般融在阿坝人民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民族群众的血液里。

聚焦发展 增收致富 各族群众谈进步

马尔康市梭磨乡毛木初村村口,一副横批为“藏汉情缘”的对联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据介绍,过去,毛木初村仅有几户藏族群众居住,在迎来了全国27县的知青和林业工人等多民族群众落户后,如今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家园。

然而,退耕还林后,全村仅剩30余亩耕地,只能解决村民的温饱问题,要如何“破局”?毛木初村“两委”班子力谋发展之道,最终确定了“做大畜牧养殖,做优阿坝中蜂,做精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发展思路。

“餐桌上的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农家乐开业之初,来村里游玩的人比较少,近几年越来越多了。”马永莲是该村最早开始经营农家乐的人,她告诉记者,村子的发展是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曾经,村民为谋生,大多外出就业;如今,村庄发展向好,许多外出就业的村民陆续返乡创业。目前,毛木初村已形成了户户有产业、户户有固定收入渠道的产业体系,村美民富逐步成为现实。

民族团结为阿坝发展增添动力。放眼奋进中的阿坝,成阿工业园八年“初长成” 、九寨沟灾后重建高效推进、汶马高速实现分段通车……当催人奋进的数据写入发展的目标,当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经济增效、山川增绿、群众增收的新阿坝正在新的征程上扬帆起航,而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也正是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围绕“三个结合”,在加快发展上“出真招”。

——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清洁能源、民族文化、“飞地”经济等优势产业。

——与灾后重建相结合。坚持将创建工作与“8 8”寨沟地震、“8 20”汶川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恢复重建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康的典范。

——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农旅、文旅、体旅融合发展,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区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211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265个。

如今,走在阿坝大地上,万山之间,万水之沿,你会发现,这里的各族群众笑脸如花,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在这里,各民族正一起团结奋斗、积极拼搏,朝着全面小康的方向勠力同心,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总编辑:何君

总审读:周智泉

值班副总编辑:华文军

编委:周旺波

主编:梁敏

执行主编:赵凌 陈勇强

原标题:《民族团结共进步 雪山草地话幸福 ——阿坝州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