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的理论前提

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的理论前提

时间:2023-02-13 18:54:55

相关推荐

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的理论前提

内容摘要:因此,如何总结“中国经验”,建构属于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就成为当前学术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就必须以反思和批判的态度直面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只有对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深入、细致地分析,才能阐明其根源,寻求到问题解决之道,而不能以抽象的理论原则去套现实的问题。由于近代中国国家整体实力的落后,中国学术话语建构的重心偏重于西方,即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并用于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为此,在消化西方思想和理论内涵的过程中,必须以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将其放置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文化变迁的现实进程中加以比较、剖析,阐明所具有的当代价值,从而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提供积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学术话语;中国学术;理论原则;批判;改革开放;进程;全球化;反思;发展中国家;理解

作者简介: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现实资源。因此,如何总结“中国经验”,建构属于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就成为当前学术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时代问题的双重向度

任何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创造性的学术话语的建构,都必须直面所处时代的世界性根本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必须从对时代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开始。

第一,当今的时代依然处于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所形成的基本格局中。因此,由资本主义制度所衍生的现代性问题,依然是困扰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例如,“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由于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资本主义建构了全球化的世界,因此才会有人说,“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世界,而是在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随着资本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如何认识并反思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

第二,当代中国问题自身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一方面,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是在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中展开的,而这种展开使得中国遭受了百年的屈辱。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扩张的极端化形态——垄断帝国主义的出现,中国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中完成了新型社会制度的确立,并在这一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下,完成了国家的基本工业化,进而在自我调整中逐步融入世界历史进程,迎来了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中国问题的解决以全新的姿态具有了新世界历史意义。具体来说,那就是在批判、反思资本主义贪婪的、不可持续的增长极限理论中,为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新的发展方式。

坚持总体性理论视野

伴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所引发的现代社会生活碎片化,广大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内部性分化进一步加剧。在现代化进程中,这样的结果往往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所处的被动位置,使之更多地关注物质层面的成果,而难以真正理解西方发达资本物质文明层面背后的制度和文化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片面学习西方,使西方发达资本物质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分裂和对立——在发展中国家变得格外突出。如果说西方国家现代社会的建构表现为一个理性化进程,那么在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显现了这一理性的另外一面。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要建构自身认识世界与时代的学术思想体系,如何吸收发达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同时消解现代性社会的内在矛盾,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面关系,已成为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也就是说,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建构的目标,是要从深层次上变革资本现代性特征所建构的生活方式,尝试建构新的制度文明发展类型。为此,我们需要从学术研究上超越学科门类的界限,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当代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从问题的本源处寻求解决之道。

在当今时代,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都已经不再是某一国家、某一地域或某一领域的问题,而是人类必须面临的总体性问题,已经无法单纯地从某一学科领域予以解决。现代世界日益深入的全球化进程,使各民族、国家、地域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间的隔绝状态正在被逐步消解,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关系呈现出从相互分离走向合一的趋势,从而为从总体上全面理解和把握人类问题提供了可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