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教师节 衷心感谢 这些年在白茶 红茶 岩茶指引过我的老师们!

教师节 衷心感谢 这些年在白茶 红茶 岩茶指引过我的老师们!

时间:2019-03-24 11:43:38

相关推荐

教师节 衷心感谢 这些年在白茶 红茶 岩茶指引过我的老师们!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是被附近小学的喇叭声叫醒的。

今天早晨,叫醒我的不是梦想,是教师节的校园活动。

透过窗户看下去,幼小的孩子们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举着花朵,在给自己的老师献礼。

园丁们也挂着幸福的微笑,接受着来自学生的致意。

坐在阳台上,泡了一杯茶,突然想起,这些年,在茶圈引我入门的前辈们来。

有的是在专业领域进行过指导的,有的是在历史发展方面进行过传授的,有的是切身示范,言传身教过的。

算起来,他们也是我的老师了。

今天的文章,就写一写他们和村姑陈的故事吧。

《2》

第一个要感谢的老师,是福鼎白茶的方守龙方大师。

村姑陈入行,就是他带的。

可以说,没有方守龙,就没有今天的村姑陈。

犹记得,跟李麻花的同学约了上山去了解白茶,她说,我介绍我亲戚给你认识,他的名字你可以查一下百度百科,在福鼎很有名的。

说着发过来一张画着上山路线的图。

然而,李麻花的这位同学实在太过于谦逊,而李麻花呢,又实在太懒,压根儿就没有上网去查一查。

于是,我们都以为上山来见的是一位普通的茶厂掌柜。

于是,我们在山脚下,在半山腰,边玩边拍照,距离约定的时间过去了两小时,才到达方大师位于太姥山顶上的家里。

后来,我们无数次后悔,后悔没有事先查一下方大师的资料,后悔因贪玩而迟到,让原本要下山修理设备的老人家白等了我们两个多小时。

那天喝到了方大师家的四季牡丹,那时候我们还不识货,觉得白茶也就是这样,温吞的,柔柔的,毫无攻击性。

后来有茶友看到照片,发出尖叫,我们才知道,那是出口级的白牡丹,一般人是喝不到的。而我们俩,饮牛饮马似的全喝光了。

现在来回想,跟二师兄吃人参果似的,早就忘记了味道。

方大师给我们介绍了福鼎白茶,还送了好多书给我们带回去看。

李麻花鼓起勇气问,我们能卖您的茶吗?

方大师说,他的茶每年还没采,就被两个固定的客户包走了,没有多余的量再分给别人。

于是,他说,那我给你们介绍制茶师吧。

不久,村支书上山来了,带我们去了S师傅家。就这样,结下了村姑陈李麻花和S师傅这么多年的缘分。

后来才知道,方大师在太姥山建厂多年,一直无私地把制茶技术传授给太姥山的村民,火候温度的精确控制,小到水筛和采茶工具的无偿出借,他一直是用博大的胸怀,带领着太姥山的茶农精进制茶技术,最终成为福鼎白茶里一张光亮的名片。

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在方大师面前,亲口道一句感谢。

因为害羞,也因为情怯。

今天要借这篇文章,郑重地向方大师道一声:谢谢!感谢在白茶道路上给我们引导的引路人!

没有当初方大师的指引之功,就没有今天的村姑陈了。

大恩无以为报,唯有认真做茶,认真卖茶,方才对得起天地,对得起众生。

《3》

在村姑陈的茶圈道路上第二个要感谢的人,是梅相靖梅老师。

有一年,默默无闻的村姑陈和李麻花,还是茶圈里的一朵小浪花。

那年春茶季,我们从太姥山走古山路,去了,下到点头出来,拐到柏柳,想去看看民国时赫赫有名的制茶世家“梅家”。

我们把车停到了祠堂的广场上。

步行逛逛村子。

那时候村里的茶厂不过三五家,而且规模大的不多,几乎都是合作社一类的小厂子。

饭后的农妇们,都坐在家门口闲聊家长里短,小孩子和狗在玩耍,一派宁静安祥的田园风光。

梅老师的家,是村里最有特色的一栋建筑,一眼就能看到。

走过去,一楼是个展示厅,有产品展示,有压饼的石磨展示,有烘干白茶的焙笼展示。

看来平时没少接受游客的参观。

彼时正是午后,一楼只有一位阿姨,听到前厅有声音,于是迎出来。我们礼貌地问,梅老师在家吗,可不可以见见他?

阿姨说,我上去问问。

不一会儿,正在午睡的梅老师下来了,边走楼梯边扣着衣服的扣子,还有点睡眼的样子。

当时我们很激动,一般这样的大师,是轻易不见人的,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普通游客。

回想在武夷山,被某位传承人会所打扫卫生的阿姨拒之门外的经历,不由更加对梅老师方老师这些福鼎白茶的大师们的平易近人,充满了之情。

就那样在梅老师家的一楼展厅里,坐了半小时,后来梅老师又邀请我们去参观了二楼他的书房,里面有一块匾,是梅老师的爷爷,著名企业家梅筱溪老先生在民国的时候获得的。

当时梅筱溪老先生带着柏柳村的村民一起做白茶,把白茶远销到东南亚一带,名远播,算是实业救国的典范。于是国民政府授予了他这块匾额,算是嘉奖。

可惜在十年浩劫里,这块木匾被破坏了小半。

梅相靖老师还给我们看了梅筱溪老先生当年留下来的家书影印件,上面赫然写着,安南欠款多少银,吕宋某某欠款多少银,可惜战争失联,可能是收不回来了云云。

那些银两,放到现在,也是一笔巨款。

透过书信,仿佛可见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带领乡邻致富的茶人,因资金周转不灵心急如焚的心情。

对梅老先生一家,更加充满了景仰之情。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可惜梅老先生早已作古,再也看不到今日的福鼎白茶走出国门,重焕生机的场面了。

幸而,梅老先生对白茶的热爱,传承了下来,在梅相靖老师的身上,在梅家的子孙后代身上,继续演绎着,继续呈现着。

那一次的行程里,梅相靖老师的平易与亲和,梅筱溪老先生的实业救国壮举,让初入白茶圈的村姑陈李麻花,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要认真制茶,努力做出好白茶的决心。

福鼎白茶有梅筱溪先生这样的先辈,又何愁未来,不继续盛放于世界茶业之林呢?

第三个要感谢的,是S师傅贤伉俪。

那天跟李麻花闲聊,说起S师傅,李麻花说,,他就是给我们看仓库的!

一句话笑疼了我的肚子。

想想S师傅若是听到这句话,估计得瞪大了他畲族人著名的双眼皮大眼睛,一脸不平吧。

这些年,真心要感谢他陪着我们一路走来,手把手教会我们认茶,做茶。

他不但做事认真,脾气还好。

每次遇到我们挑毛病,嫌秋白茶叶片红,嫌春寿眉茶梗太长,这些都是他不能够解决的难题,他也会好脾气地解释来解释去。

秋白茶叶片有红,是因为天气原因。春寿眉梗采得太长,是因为茶农采茶标准。这些其实都跟他没关系,但他总是认真地思考,然后尽可能地去解决。

比如调整日晒秋白茶的时长,或者拉一块遮阳布降低紫外线的强度......甚至与采茶阿姨沟通,用增加单价的方式来降低采摘时茶梗的长度......

真真是他手把手,教会了我们认茶。

大白,大毫,白毛茶,小白茶,六号,早逢春,还有柚香白茶的那种特殊品种....

也真真是他手把手,教会我们认高山茶和平地茶,认修剪茶和抛荒茶,包括压饼,压台地茶,压荒野冬片....

总之,没有S师傅的倾囊相授,村姑陈就不能成为今日的村姑陈,那些含水量不达标的、做旧的、假冒的荒野白茶,就不能被我一一识破。

前次上山还在让他采秋牡丹,今年干旱,秋茶本来就产量低,还要采秋牡丹,这非定制不可,成本肯定很高,还要承担因干旱带来的品质风险....

这世上,能任我们搓圆捏扁的,除了老李,也就是S师傅了。

幸而,S师傅正当壮年,还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可以制茶做茶,我们的白茶盛宴,还有长长的时间可以继续。

感恩!

《4》

最后一个要感谢的,是牛栏坑的一位茶农。

其实说他是茶农,可能不太合适 ——你们见过211和985学校毕业的茶农么?

他就是。

他是茶N代,祖辈就在种茶制茶做茶。

他做茶的理念与同村的其它人都不一样。别人做茶是为了赚钱,很直白很简单的理想。

而他做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试想,以牛栏坑肉桂今天的名气和价格,他不必怎么努力,凭着拥有的坑主证明,每年就轻轻松松赚个盆满钵满。

同村比他小的那个茶N代,马头岩的,已经狂妄得要飞起来了,再膨胀一下就要登泰山封禅去。

同村另外的一些茶N代,也无不借着祖辈传下来的山场的东风,风风火火,把店开得随处可见。

而他,还是很沉静,很安静地按自己的节奏在前进着,丝毫没有受外界浮躁气氛的影响。

他搞发明,申请包装专利,希望有更便利、更适合岩茶的包装方式。

他搞创造,利用理工男的学科优势,研发加速摊晾,研发走水时空气流通的新技术。

他合纵连横,走访了绿茶,白茶的各大产区,学习不同茶类的制茶经验,并融合贯通为自己所用......

他还不唯利是图,大块的茶园,不种最赚钱的肉桂,而是保留下来大量名丛,像梅占、金柳条之类.....

每次去武夷山,跟他聊天,总会有新收获。那是独立于赚钱之外的,独立于市场和销量之外的,另外一种思绪碰撞。

正是他的出现,让村姑陈对武夷山,充满了另类的一种情愫。

一种没有商业味的,不铜臭的,关于进步和创新的,带着理想的仙气的,向往。

那是第一次,让村姑陈眼中的武夷岩茶,有了“天价茶”光环之外的,另一件华裳。

是因为这个茶农,我才一直坚持宣传武夷岩茶的,因为他让我明白,武夷山,并非全是浮华,也有真性情的爱茶人。

是的,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奇怪。

这个道理,老祖宗从前就总结过了:士为知己者死。

《5》

要感谢的老师还很多。

有老班章的那位傲慢的、只用指尖跟人握手的**号茶农。

易武山上拥有古茶树标本的那位茶三代。

有桐木关的那位大姐,教会了我分辨桐木关的金骏眉和江西的金骏眉。

还有小竹林的姐姐,每年的雀舌,都为我特别定制,不满意就再炖一道火......

就不一一艾特了。

感谢这些在我的寻茶生涯里,充当过引路人和明灯的“老师”们。

是你们的存在,才成就了今天的村姑陈。

请你们相信,村姑陈会一直在茶圈,力求,做一股不流于俗的,清流。

沧海横流,英雄本色。

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