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孩子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 巧用“第三者效应” 解决亲子沟通问题

孩子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 巧用“第三者效应” 解决亲子沟通问题

时间:2021-05-01 10:57:02

相关推荐

孩子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 巧用“第三者效应” 解决亲子沟通问题

在教育孩子之路上,家长们总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其中孩子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的行为就让父母们很是烦恼,明明才说完不要这么做,偏偏回过头来就发现孩子违反着父母的意愿。

我家孩子文文就是这样,经常"左耳进,右耳出",说什么都是徒劳。比如吃饭前才和他说好吃完饭后不要蹦蹦跳跳,结果碗筷一放,吃饭前说过的话早已忘得一干二净,立马像只不受管束的猴子一样蹦来蹦去。我看了气不打一处来,赶紧制止文文。结果文文似乎很不服气,还顶嘴。

类似的情景在很多家庭中都有上演,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孩子会屡教不改?

孩子为什么会屡教不改

1、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居高临下,处于主导地位

很少有家庭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完全平等,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都是处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也是很多父母的通病,认为自己比孩子的生活经验要足,可以帮孩子少走很多弯路,就没有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然而这很容易使得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无法确切地表达出来,情感需求被忽视,久而久之也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要求。

2、孩子进入了逆反期,只想跟随自己意愿做事

每个孩子的成长阶段都会经历一个逆反期,也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变强,为求自我的独立所表现出反抗大人的心理。这一时期的孩子很有个人想法,不愿意被他人指点做事。而很多家长并不理解孩子的逆反期,只按自己的需求强制要求孩子做某件事,孩子就会表现得十分不情愿,因而对家长的要求"左耳进,右耳出",甚至出现顶撞反驳等行为。

3、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偏颇,孩子受到伤害

不少家长认为严厉地要求孩子就是对孩子好,所以采用"高压政策"来教育孩子。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方面不能和孩子平等地交流沟通,毕竟面对不温和的父母,孩子多多少少都会畏惧而不敢表达自我;另一方面是家长过激的言辞会让孩子脆弱的心灵受伤,甚至让孩子变得自卑。孩子认为自己就像父母所言"什么事都做不好",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理会家长。

面对孩子屡教不改的现象,家长可以巧用"第三者效应",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第三者效应"也就是通过第三个人起到的调节和缓和作用,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的"冰山"渐渐消融。

家长应该如何使用"第三者效应"教育孩子

1、客观让孩子了解自己做的事,改变做法

朋友有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每次她和儿子阿细起冲突的时候,她总会自己先到房间去,然后让妹妹,也就是阿细的阿姨来帮忙劝慰。因为第三者的角度本身看待事情会比较客观,投入的情绪也不及当事人强烈,所以能够比当事人更好地分析问题。

每一次朋友的妹妹都能够在阿细面前分析他父母的行为是出于什么目的,阿细在什么方面误解了父母,又应该如何去做。等平复心情后,就会发现阿姨说的确有道理,从而调整自己的做法。

2、在孩子做错事时劝解孩子,缓和气氛

很多孩子由于从小就和父母相处,当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彼此的关系难免会有些紧张,尚未明事理的孩子会认为"父母就是想教训我",加上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严厉,就更加会让孩子觉得"反正父母都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在这种心态下,自然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亲子之间的关系也陷入僵局。

而孩子与第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么亲密,因此当第三者教导时,孩子一般不会闹脾气。第三者的批评指正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起到劝解作用,也缓和了气氛。

3、指出孩子的优缺点,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有时父母的夸赞,会让孩子感觉不真实,而父母的批评,孩子却又不太愿意面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第三者的评价在此中就显得比较中肯。家长们可以让邻居这些"第三者"来夸夸孩子,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之后,孩子也能够更好地扬长避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总之,当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出现了瓶颈,孩子屡教不改,也许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让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是孩子进入了逆反期。家长不妨使用"第三者效应"来教育孩子,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事件的本质,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改变自己的做法,成长为更好的人。更重要的,是让亲子关系变缓和,利于彼此的沟通交流,也不会导致出现孩子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的现象。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够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