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念念河谷:忆家乡祭祀习俗之情怀 童年里的故乡

念念河谷:忆家乡祭祀习俗之情怀 童年里的故乡

时间:2020-06-10 18:23:34

相关推荐

念念河谷:忆家乡祭祀习俗之情怀 童年里的故乡

文/念念河谷

今年好像只有一个冬季,一种天气。冬天不只是大自然的轮转法则,而跟生态秩序也连上了关系。最开始的严冷凌风到现在的阴湿缠腻。个体被分辨出来,并没有那么伟大,经历过主观创造失去认证,实用价值无效后,感觉到芸芸生命在茫茫大地下的卑微。

大舅不到六十岁,今天已安葬了。患肾结石好几年,在疾病中渐渐折磨到最后止息。亲人陪守了整个患病过程,心态已变得平静。所有的悲离感受在这个生到死的过程里已消耗完尽,生命结束后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平平和和的送葬。

见大舅是一年前在反复化疗期时看望过一次,脸铁青,人很清瘦,那时已微量饮食来维持生命,大小便不通,囤积身体内用管来输送。

大舅四女一男,都已成家,也多兄多妹,外公还健在。疾病期亲人照顾善微,即使服侍多优,病痛始终是本体来承受。

对故乡有刻骨铭心的影子,那便是葬礼。婚礼反而让我感到一股悲凉。十几岁的时候,抗拒参加身边任何人的婚礼,在女性角度,它代表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觉得那怕是出于爱情,也是单薄的,内心落寞无尽,孤单遥远。若婚礼那天是阴雨天,更加如此。亲邻左右的人期待着那一天,但也就二十四小时的欢庆。现在人的婚礼失去敏感和敬重,变得喧闹和同质,酒店里主持、拍摄、宣誓、敬酒、吃席,短短几小时,各自回家。结婚和离婚只是一个手续和仪式。

小的时候,也就三几岁,村里哪家去世了人,派一个人在村头喊叫通知。一次深夜三四点,有人站在高处喊叫,父亲急急起身站在院子中央,听到某家某某去世了,便穿了衣服去帮忙。这是我第一次在黑夜里惊醒听到“死”这个字,心里划过一丝怜怜的巨大恐惧,原来人是要死的。

姑姑家在我家上头,姥姥也是因疾病折磨而逝。那晚将至黎明时,我梦见姥姥从高处飞了下来,吓醒时,睡在我身边的干妈说姥姥去世,妈妈去帮忙了。那时我大概是五岁的阶段,对死亡有了一种微妙的感觉。我想就在姥姥去世的那一刻就是我梦见从高处飞下来的那一刻。

内心喜欢看故乡的葬礼,有种古老感。不管生前是怎样价值的生命,死后都觉得庄严,应该理解为对死亡的敬畏。请道人来主持丧礼,道人在各颜色的条幅上写很多经文,选日子、用罗盘采墓,家里经济好的或孝敬逝者的子女会选择让道人念几天几夜的大经做超度,听说这样对去世的人有安息瞑目之好处。道人敲锣摇铃、吹唢呐、打鼓,亲人披麻戴孝。这种生离死别的场景,内心感到很镇定平静。

黑白遗照摆在桌上,献上供品,蜡烛燃燃,整个厅堂是色彩渲染的。家里里外贴着各种色彩的经文条幅,亲戚朋友的送礼是各种祭祀品,五颜六色的“纸货”。(纸货:用纸做的各种手工艺品,来烧在坟前的祭祀物)

长大后,从家乡走出来,很少回过家,家里的环境逐渐生疏。唯独对家乡的丧礼风俗有种难以名状的隐隐约约的情怀。

家乡的快速改变从时代来说是乐观的,但对个体的归属感来说如梦一场。响应物质建设的开发号召,很多传统习俗也被渐渐消没,亦泯灭了内心安稳笃定的生活信仰,都感到若有所失,变得茫茫然。

多年来,原生家庭带给的很多启蒙教育,有的过滤出去,有的根深蒂固变成影子。有些是朦胧的、美好的,有些是寂寞的、变迁的。现在形成独立的自己,对过去的经历修正、调整、理解、宽容。

写于03月8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