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人人都该掌握急救常识

人人都该掌握急救常识

时间:2021-07-26 23:22:11

相关推荐

人人都该掌握急救常识

文丨殷国安

注意!急救知识等将纳入学校考试内容]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7月15日新华视点)

据说,意外伤害和猝死发生后的前10分钟,对伤病员进行以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为主的紧急救治,常可挽救伤病员的生命,因此这个时段又被称为“白金10分钟”,因为它比金子还贵。医学上也有“黄金5分钟”的说法,指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后,通过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可能挽回生命,一旦过了这几分钟,将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这就表明,在关键时刻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可能会决定一个生命的存亡。这里,“时间就是生命”被赋予新的内涵:时间不久是构成生命的尺度,关键时刻更是决定生命的因素。

生活中总是会产生意外,天灾和人祸都会不期而遇,这时候,懂得一点基本的急救知识,就不仅可以救护自己,而且可以救人,这是一项多么重要的“技能”啊。一位医生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几年前,我一个朋友的儿子猝死在家中,她问我:“如果我会做心肺复苏,他是不是还能活着?”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生活在这个压力倍增的社会,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猝死的发生越来越多,如果每个人都能掌握最基本的急救知识,肯定能够挽救许多本不应该逝去的生命。于是我决定用最简单的图画方式告诉我的女儿:如果有那么一天,该怎么办?这位医生警示我们的是,“懂得急救知识是多么重要,别让深爱的人因为自己的手足无措失去生命!”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大多数公民并不具有最基本的急救技能。相比发达国家30-40%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我国的急救技能普及率还不到1%。这让我们想起一件往事:,由于南京彭宇案的后遗症,社会上产生了一个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的怪现象,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好心没好报,做了好事反被讹,从而让“扶人”带来道德风险。

正当社会对“敢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议论纷纷时,卫生部于9月6日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这个《指南》引起舆论哗然:原来,扶起跌倒的老人不仅存在道德风险,更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要扶起跌倒的老人,《指南》要求的那些操作要领,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培训,真的不是普通公民能够掌握的,于是大家就更不敢扶起跌倒的老人了。

公民不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其实也不能责怪他们:谁教给他们这样的知识和技能了?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就业,都没有学习实践过急救知识,这能怪他们吗?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首先普及急救知识,应该是一项战略性工程,而让急救技能的培训从儿童抓起,列入孩子们的学习课程,并且进行考试和实践,则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今后我们的孩子走向社会,岂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急救知识?正因为如此,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陈玮带来了一份“将应急知识和技能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的建议,希望“急救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能深入人心,让急救知识和技能全面普及,这显然是一件具有长远意义的建议。现在,《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明确提出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列入学习和考试的内容,正是呼应了这种要求吧。

当然,现在的《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还只是一个纲要,需要继续细化,使之具有操作性。要把急救知识和技能其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分层实施,制定不同阶段的课程。

例如,幼儿阶段要让孩子明确知晓哪些事物是危险的,如电线插座、煤气开关、刀具及所有锋利物品等,采用模型游戏教学,让孩子感知什么是危险;

小学阶段的急救教育主要普及急救电话拨打、求救和简单的外伤包扎等,同样采取互动式教学,多用道具和模拟场景;

初高中阶段重点普及心肺复苏术和常见的溺水、触电、窒息等急救,要求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每道程序,熟练掌握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高中毕业时,学生应参加相关考试,通过者可取得证书;

大学阶段应继续普及和复习掌握已有知识技能,并要求每位大学生取得相关证书。

总之,急救知识教育从孩子抓起,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应该认真落实到位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