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深刻性从哪里能够体现出来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深刻性从哪里能够体现出来

时间:2023-08-07 00:46:11

相关推荐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深刻性从哪里能够体现出来

要评论老舍对《骆驼祥子》结尾删改的成败,首先必将涉及到这个结尾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过去虽有不少评论已经提到这一点,但对结尾作全盘否定却还是不久前的事。有人认为,小说,’日版第二十三章后半开始的祥子堕落的结局”,“既不是他的性格发展的必然延续,也不能由过去的失败得到解释”,这与作者对他“性格的基本刻画”,亦即祥子原有的“好品质”“脱节了”,因而这个结尾的描写不合理。

其实,人物性格前后不一致未必就是脱节,因为性格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小说局部描写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而不在于前后是否一致。祥子在小说结尾是堕落了,但其原因的形成却是在前面,结局不过是应因显果而已,二者并不能截然分开。如忽视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只把表面的矛盾之处说成脱节,则反倒真的割断了祥子性格的连续性。事实上,祥子堕落的行蒜最早可以追溯到他第一次丢车后。

本来,他从“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但受到这次打击以后。他精神上出现了最初的裂缝,那些原来他从未想到过的东西开始对池产生了“特别的诱力”,使他“看别人喝酒吃烟跑土窑子,儿乎感到一点羡慕”,也有了“何不乐乐眼前”的念头:虽然这在当时还未表现在行动上,却是他走向堕落的一个危险信号。

随着社会给予的压迫和打击的继续到来,他的精神裂缝扩大了,行动上的表现也渐趋明显。如遭了孙侦探的抢劫后,他几乎想偷东西,等到再被刘四父女逼得走投无路时,他已在心中“给自己另画出一条路来”,准备“见人就交朋友,而处处占便宜,喝别人的茶,吸别人的烟,借了钱不还,见汽车不躲,是个地方就撒尿,成天价和巡警们耍骨头,拉到`区’里去住两三天不算什么。”什么无赖行径都有,唯独没有了原先的理想和好品质。他却觉得“变成这样的无赖也不错。”结果,小说还未到结局,他就真成了这样的一个无恢可见,祥子走向堕落,并不是小说结尾中突然出现的,而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这与他在事业上屡遭失败一样,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情节。祥子由农民而成为车夫,虽换了谋生手段,却未能走出小生产的狭小天地。他的根植于这土壤中的性格,不是平面、静止的抽象物,而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多面体。一个劳动者的好品质诚然使他的某些侧面放出了光彩,但在背后,又无不隐藏着他的无知、愚昧、自私等其他相反的性格因素,这也不可否认。

开始他未堕落,除了由于他是初到城市受侵蚀较少外,主要还是因为他有一个希望获得独立生活的美好理想,又自以为具备着实现这一目标的全部条件,由此而产生的乐观的生活信念,成为他最初确定自己行为的准则,支撑了他原先性格结构的相对平衡,使其较为健康的一面比较鲜明。

但对于祥子来说,能否保持并发展性格中健康的一面,是以他的生活目标能否实现为转移的。而他的生活理想又同样根植于那块狭小的天地中,他不知道凭个人奋斗去实现理想,在那个社会中,只是幻想。因而池的生活信念实际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自欺,赖以支撑的精神世界的平衡与稳定也就不能不是非常脆弱的。所以,一旦严酷的现实连这点可怜的自欺的信念都不许存在时,他原先的性格结构就立即失去了支柱而倒塌了。

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好车夫,但社会把这条路堵死了。他也试图反抗,但没有任何希望。个体劳动者的狭隘性蒙住了他的双眼,使他既看不清反抗的真正对象,更找不到正确的反抗途径。因而他的所谓反抗便只能停留在原始的和盲目的破坏行为上。而这不仅无补于他的失败,相反只会加速失败的到来他既无法摆脱自己的狭隘性,又没有更为坚强的道德力量足以自救,因而在失败的打击和邪恶的引诱两面夹攻下,他性格中原有的积极面逐渐消退,最后,社会终于改变了他的性格,迫使池走上一条堕落的道路。

所以,祥子的堕落不是偶然的产物.而是一种命运,这不是他当初有些好品质所能改变得了的。沿着祥子堕落的踪迹并不难发现,他的这一苦难的历程是踩在一根撬动他灵魂的金钱杠杆上走过来的。在遭受第一次打击后,他因为还想买车不敢乱花钱,暂时抵制了外来侵蚀,但这钱却同时在碾碎他原有的美德,使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象一只饿疯了的野兽”,到处抢生意,而再不顾及那些“老弱残兵”,以至身后常跟着一片同行的骂声。

虽然他是为生活所迫,还能以“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来自我排解,但他的性格已被一只不可抗拒的手扭曲了。他的沉沦也正是由此开始了不自觉的第一步。爱小福子,这是后来祥子身上仅存的一点人性的微光。但因为他觉得“负不起养着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便狠心离开濒临绝境的小福子。当时他至少是可以给一点资助的,但他的钱,除了一部分“永远放在贴着肉的地方”外,其余全用在吃喝玩赌了。

小福子迫在眉睫的是要渡过眼前的困境,而祥子却只许诺等他“混好了”的将来,逃避眼前的责任。结果,他不仅带走了小福子最后一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加速了她的死亡,也自食其果地把自己推上了绝路,“将就着活下去就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走完了通向堕落的最后一步。所以,后来他为了钱,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甚至出卖人命。虽耸人听闻,却并不奇怪,因为“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已经堕为“走兽”。祥子身上本不存在一种抽象而一成不变的“好品质”,因而无需把它理想化并孤立地抽出来。

如果这样,只能导致对样子性格的歪曲。他所有的只是一个活生生的车夫的性格和品质,他的堕落则是那种社会压迫的必然结果。二者包含着矛盾却并不脱节,相反,正是社会生活复杂性的反映,并为一种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所紧紧联结。而这正是小说的深刻性所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