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舌尖上的故乡 怀念儿时美食

舌尖上的故乡 怀念儿时美食

时间:2019-01-06 06:13:52

相关推荐

舌尖上的故乡 怀念儿时美食

天上有个月亮,看得见摸不着。水里有个月亮,看得见捞不起。那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月亮,仿佛无边的思念与乡愁,无从寄托。

既如此,不如做个像月亮一样的饼子,实实在在握于手心,甜甜蜜蜜吃到嘴里吧?中秋之夜,看着同一轮明月,吃着不同的月饼,游子就当是与家人团聚了。月亮圆在天上,月饼圆在心里。

人的味蕾是有记忆的。总是觉得幼年第一次吃过的种种美食最难忘。按说食物越做越精美了,我们的味觉却越来越挑剔了。也许是水土和种植方式的改变,导致醇正原味的流失。也许,只是情随事迁吧?

幼年在农村,饥寒交迫,少有零食。过年时,亲戚互相拜年,香烟是奢侈品,有人送普通白酒。一般就是一块猪肉、一包红糖、两袋副食。副食不到十种,我记得的只有:武穴酥糖、孝感麻糖、麻元(圆形,外有芝麻,内是空心)。酥糖是长方体,用纸包住,小心翼翼地拆开,很容易散开,吃到嘴里都是粉末,不能说话,容易呛到,喝水又会噎住。酥糖很受欢迎,因为比麻糖便宜。

切割麦芽糖

家乡也有自制副食。麻果儿,长方形,有白芝麻和黑芝麻两种。比孝感麻糖厚硬,都好吃,就是太甜。苕果儿,有三角形和菱形,薄片香脆。苕果儿如果加点姜丝进去,甜味中夹着辛辣,味道更带劲。

与吃美食相比,我更喜欢制作麻果儿和苕果儿的季节,阳光和空气都美得令人心醉。只要有几户人家同时做,满村都弥漫着香甜,和着袅袅炊烟的柴禾味儿,成为我记忆中永远的乡愁。

还有麦芽糖。货郎走村串巷,用箩筐挑着米白色或淡黄色的麦芽糖。他一进村就摇着拨浪鼓,吆喝起来。一群小孩子即刻飞奔回家,把平时满村搜罗的尼龙纸、废铁片、牙膏皮子和鸡肫皮,纷纷拿出来换糖吃。那些宝贝很可能是我们打架才能抢到的。货郎也不用秤,只用片刀和小锤子敲下几块麦芽糖,我们就迫不及待扔到嘴里,吃得眼睛发光,嘴角流水。哎呀!那种甜蜜的满足,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除了麦芽糖,幼年吃过的就是代销店里卖的水果糖,一分钱一颗,透明色,长方体,硬糖,含在嘴里,我都舍不得吮吸,让它慢慢化掉,流入心田。有一次吃糖时说话,不小心吞下去了,噎得胸口十分难受,但更难受的是心:因为那是最后一颗糖,我竟然没吃完就吞下了!万般懊恼,怪小伙伴不该问我话。

时至今日,我仍然爱吃硬糖。每次心情不好时,含一颗糖,顿时烟消云散。不知是否经历太多困苦,我对甜品毫无抵抗力。仿佛是我的精神鸦片。如果不是为了保持身材,我一定会满足味蕾。

我的家乡在长江之畔,隔江而望,是西塞山,山后有一座总是灰蒙蒙的城市,是黄石。黄石生产一种副食叫港饼,因黄石是港口而得名。港饼大小和月饼差不多,稍薄一点。配料有面粉、芝麻、冰糖、金钱桔、糖桂花等。港饼是锣弦鼓边,麻色黄亮,松酥爽口,甜润清香,具有浓郁的天然麻油香味。那是我幼年觉得最好吃的副食,每次都吃不够。因为从来就没有吃过一个完整的。

去年,天宝酒厂王进和小芳夫妇,听我说怀念黄石港饼,立即给我寄来了改良的新品种,小而薄,一口一个,多种口味,独立包装。我细细咀嚼着,幼年的记忆瞬间惊醒味蕾:这港饼比以前做得更精致好吃了!还有老乡给我寄来了苕果儿和麦芽糖,却不复童年味道。

当年,还有一种新疆产的清真龙须酥,特别好吃。用小勺子叉起,吃得嘴边都是白色粉末。白色细丝,圆角方体,入口即化的清甜,沁入岁月的记忆,经年不衰。

手工月饼

湖北农村有个风俗叫送节,就是从男女认亲开始,男方每年要给女方送三次节日礼物: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每个节日的礼物是有区别的。除了鱼肉烟酒糖之类,端午节要送蒲扇,中秋节要送月饼。黄石港饼也是送节必备佳品。女儿出嫁后,每年还要和女婿回娘家送节。如今,在外打拼的儿女,一年可曾回娘家三次?

我家搬到县城前,两个姐姐尚未出嫁。我吃过的月饼都是别人家分给亲戚乡邻的。月饼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大小,直径小于十厘米,较厚。一种是大大的,直径约二十厘米,较薄。面上是一层米白色的皮子,吃起来很脆。月饼馅儿有小方块冰糖、小方块肥肉、花生末、芝麻、豆沙和果脯等,又咸又甜。吃大月饼,一般都是切成扇形小块,因为一个人很难吃下一个,就算吃得下,也没那么多。

那时的中秋节,大人会给孩子讲那些听烂了的故事:什么吴刚伐桂啊、嫦娥奔月啊、天狗把月亮吃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人告诉孩子:中秋晚上不要对月亮指指点点,不然等月亮变成镰刀形状时,就会偷偷来割掉小孩子的耳朵。我不信月亮那么远能下来割耳朵,就故意指着天上说:今晚的月亮好圆啊!母亲扯着我的耳朵嗔怒:叫你不听话!看看月亮是不是来割你的耳朵!

我就等着白玉盘变镰刀。晚上一直担心,每天早晨醒来都要摸一下耳朵还在不在。一朝醒来,耳朵真的很疼,我吓坏了,赶紧去照镜子,发现耳朵根没有被割的痕迹,只是整个耳朵红彤彤的,好像被压变形了。母亲笑道:苕伢儿,那是你睡觉时把耳朵压翻了。我心里还怦怦直跳:谢天谢地!耳朵还在。大人原来只是编故事骗孩子听话啊?

我家搬到县城以后,街上店铺多,零食花样多,但家大口阔,还是很少吃到美食。好在母亲懂得节日仪式感的意义,总是尽心竭力给我们过像样的节。每逢中秋,母亲都会将一块大月饼切成小块,要我们每人至少吃一块。母亲总说:吃点是个意思,过节就要像过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年幼时我不懂。

幼年少有零食,月饼就算美食。后来美食渐多,副食几乎没人爱吃。虽然月饼馅更丰富,吸引力也不大。如今,送月饼成了一种礼节,吃月饼成了一种仪式。月饼越来越贵,据说还有天价。富人可以吃贵的,穷人可吃便宜的,然而无论贵贱,月饼的象征意义并无二致。子女若能回家与父母团聚,比吃什么月饼都好吧?

再后来,我们都成家了,不是每年中秋节都能回家陪父母。只要我打电话问候,母亲就会叮嘱我:月饼还是要吃哈!我也会买几样零食和水果摆在桌子上,给孩子营造一点节日气氛。除了孩子爱吃的东西,月饼也是必备之物。

父母在时,我们都回娘家过节。父母走后,每逢中秋,家兄都会来电问候,有时也会拍家乡的明月与我分享。但无论如何,我再也体验不到和父母一起过中秋的圆满幸福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