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巴陵胜状洞庭俊秀——岳阳楼

巴陵胜状洞庭俊秀——岳阳楼

时间:2021-04-30 06:24:52

相关推荐

巴陵胜状洞庭俊秀——岳阳楼

提到岳阳楼大家都不陌生吧,只因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更重要的它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而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和滕王阁,都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岳阳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19,湘军进占岳阳,岳阳楼窗梁栋柱等多半被毁。至19古城墙仅岳阳楼与半边街尚存少许,1934年重修。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历时十个月,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基本上保持了清代的特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岳阳楼,基本上保留了清代的样子。岳阳楼高度25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木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岳阳楼几经兴废,现存建筑基础系清代光绪六年(公元 1880 年)所建。

岳阳楼景区入口匾额上是“巴陵胜状”四个大字。取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意思是说岳阳楼和洞庭湖相互映衬,山海一天,景色壮美。

岳阳楼前身相传为东汉末期东吴名将鲁肃阅军楼。两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唐始称南楼,后称岳阳楼。历代诗家张说、张九龄、孟浩然、李白、贾至、杜甫、韩愈、白居易等都曾登临吟咏,留下了众多名篇佳作,为岳阳楼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庆历五年(公元 1045 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后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千古雄文《岳阳楼记》成为岳阳楼的灵魂,使其成为勤政爱民、心忧天下的政治象征,从而流传千古、名扬天下。

进门后第一个景点是“五朝楼观”。景观以青铜微缩铸造的形式重现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五座风格各异的岳阳楼,各楼均参照相关朝代建筑上的建筑符号而建,全部采用黄铜铸造。

唐朝的岳阳楼,比起大唐的盛世气息,岳阳楼可谓是小家碧玉。这座唐朝时期的复原模型是根据现存的唐朝建筑和历史考古信息的发掘,经过专家精心研究而制作的。这座岳阳楼的结构简洁,造型较为普通,和我们想象中的大唐气质有些不同。其匾额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宋朝的岳阳楼,这座岳阳楼模型是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代宫庭画院《岳阳楼图》为蓝本而铸就的。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5米,净重12.2吨。楼顶不仅有栩栩如生的飞鸟,而且还有一根醒目的铁针,可起到避雷作用。而且屋檐蜿蜒,反飞天空,且有神兽加持,由此可见宋人的文化情趣和建筑审美变得更加精细。其匾额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

元朝的岳阳楼,少了一些精细之美,多了一些高大之貌,这似乎和马背上长大的元朝统治者有点相似。这座模型来源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末明初,画家夏永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3米,净重12.2吨,其匾额为元代书法家赵孟所书。此时岳阳楼的高度提升了不少,上下分为三层,层高也很高大,外部造型很方正。

明朝的岳阳楼,是以上海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宫廷画家安正文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六边形,单面阔1.86米,高4.5米,净重9.1吨。其最独特的是楼顶饰物,由六条飞龙和三颗宝珠所组成,同时外加六角阁楼的造型样式,看上去很精美,给人一种方圆结合之感。其匾额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

清代的岳阳楼,又把楼顶改回了中规中矩的外观,但加上了许多守护楼顶的神兽,看上去惟妙惟肖,做工精细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清朝岳阳楼以清代画家龚贤所绘《岳阳楼图》为蓝本,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4.43米,进深3.152米,高4.83米,净重10.7吨,其匾额为清朝康熙皇帝所书。

当代的岳阳楼,建筑特色: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望去,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当他重修岳阳楼后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范仲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369字,字字珠玑,文章情景交融,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气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尤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体现了中华民族之伟大精神,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千古名言。自此《岳阳楼记》名传千古,岳阳楼也是名扬中外,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

岳阳楼面对洞庭湖,前数十步,有一二层平台,滨湖处建有石栏,南北各立有一门,门额上分别书写着“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楼旁种植有许多树木、花草,近处还有宋代的铁梢、铁枷,以及多处各代的石刻。附近更有鲁肃墓、小乔墓及岳阳文庙、慈氏塔等名胜古迹。

岳阳楼的左侧是“三醉亭”,右侧是“仙梅亭”。“三醉亭”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原名“望仙阁”,后改为“斗姆阁”,用以专门祭祀北斗星神。同治六年(1867年)重新修茸时,取《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故事之意,命名为“三醉亭”。

“仙梅亭”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传说在施工中获得一块大青石,青石上刻有花纹,酷似枯梅,当时的人视之为仙迹,等到亭子建成以后,就将此石竖立在亭中,此亭也因此名为“仙梅亭”。亭高60米,六方形,双重檐攒尖顶,檐角高翘,玲珑素雅。

从下面拍摄岳阳楼全景,也不知道哪面是岳阳楼的正面,是面对洞庭湖那面还是这个方向?

岳阳楼一共三层,一楼的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是镇楼之宝。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此外,人们把范仲淹作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了《岳阳楼记》和邵竦篆刻并称为"天下四绝,并树立了"四绝碑至今保存完好。

二楼存历代名家的诗文、匾额、联语。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

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六十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来上海视察工作,特地邀请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刘大杰先生去聊天。当毛泽东问他是什么地方人时,刘大杰回答:“巴陵人。”毛泽东闻罢,立即朗声吟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他把杜甫的《登岳阳楼》全诗背完以后,就借此引出了谈论中国古典诗歌的话题。1964年,毛泽东有一次由湖南返回北京,当火车经过岳阳时,毛泽东不禁又想起了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当即索取了笔墨,在纸上书写了此诗。可以看出他对此诗的喜爱。后来,此诗的手迹由两位退休老工人刻制,装嵌在新修整的岳阳楼3楼上。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出自于唐代大诗人杜甫之手,是杜甫晚年登上岳阳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据记载,当时的杜甫已经五十七岁,距他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且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只能靠饮药维持生命。正是在这样一个处境艰难,凄苦不堪的情况下,杜甫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写下了这首诗。

鲁肃墓墓堆耸立如丘,周围砌有石栏,墓顶有一小亭,亭内立清光绪年所刻两米高石碑一块,上书“吴鲁公肃墓”。墓前石引柱上镌刻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相传三国时期,周瑜死后,鲁肃代理水军都督,驻守岳阳。在洞庭湖训练水军,亲自到常德与关云长谈判,划湘江为界,魏蜀吴遂成三足鼎立之势。据说,鲁肃墓全国有五处,不知那一座是真的。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知府沈廷瑛重修"。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的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坡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20世纪70年代,小乔墓和岳阳楼一起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面积不是很大,要不了多少时间,不过文化底蕴很深,很值得一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