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读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读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时间:2018-09-28 10:51:30

相关推荐

读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本文由作者云剪说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是大历三年(768冬到达岳阳的。他乘舟离开江陵时,有句云:“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心境是悲苦的。到公安后,曾拟下沔鄂,最后才决定入湘。他到湖南,是应衡州刺史韦之晋之招。他到达岳阳,是在一个雪夜。《泊岳阳城下》诗云:“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可能是雪霁云晴,才登上岳阳楼。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对起。《岳阳风土记》称:“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阔”。张说于开元四年守此,有《岳阳早霁南楼》诗,又有《登南楼》诗;而《岳阳山城》诗有《西楼引夕阳》句,则岳阳城本有南楼、西楼。称岳阳楼,则自甫始。李群玉《洞庭驿楼雪夜宴集》有“闲登岳阳楼”句,在杜甫后来了。

屈原流放沅湘,作《九歌》,其《湘夫人》有句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甫对《楚辞》是熟悉的,对洞庭是怀慕的。登楼之际,想到屈原的流放,想到自己垂老飘蓬,不免有怀舌之思和身世之感。久已听说洞庭湖水,今日却登上岳阳楼了。“昔闻”,“今上”,就把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现出来了。

登楼之后,只见烟波浩森,景象十分壮阔,胸怀荡漾,仿佛自己就在水国之中。《水经注》说:“湖水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次联云:“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旧说吴之太湖有洞庭山,有道潜通君山,出于传说,《汉书·贾山传》日:“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吴楚只是泛称南方之地。

《史记·赵世家》:“幽缪王迁五年,代地大动,地拆东南百三十步。”可见此句用语皆有所本,意思是说洞庭湖仿佛是东南吴楚一带大地裂开一样。说“乾坤日夜浮”,是形象的直觉。眼前所见洞庭湖只是白茫茫一片,云影波光,君山如青螺,仿佛是在水中浮动。

《尚书·禹贡疏解》“泗滨浮馨”句云:“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若水中浮然。”又《水经注》“(君山)东北对编山,山多箎竹,两山相次去数十里,回峙相望,孤影若浮”,这都说明一个“浮”字。人在楼上,影落湖中,真好像大地都被水波浮起。

如果我们游览洞庭湖的风光,心中所想,只是洞庭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为湘、资、沅、澧所汇,滨湖为良田,这就索然了,谈不到什么美感了。“乾坤日夜浮”在地理教科书里是不真实的,在美感经验上却是真实的。这一句的好处就是把这种美感经验恰当地表达出来。

诗人登楼远眺,旅程暂得休憩,心境起初尚是开朗的。但是看到苍茫天地,江湖之上,一叶扁舟,想到各地的亲友,想到北方的战局,想到南方的局势也变化莫测,前途未可逆料,不免忧思万端。所以第三联一转,“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无一字”是说没有信息;“有孤舟”是说无家可归。

这时杜甫已五十七岁,在流亡中度过大半辈子,万里投荒,身多疾病,大地还在流血,人民不能安居,朝廷不能振作,外族还在侵凌,将帅骄横拔扈,希望在哪里?想到这里,忧思更扩大了,更深沉了,伤心已极,不免涕泗湾沦了。所以结句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是时有起伏变化的,决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首诗就是要捕捉这种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形象的描述表现出来。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先从秋风怒号写起,写出茅草被儿童抱走后焦急的状态,写出夜深沾湿悲苦的心情,最后写出愿天下寒士都能住进安稳的大厦的崇高理想。

诗情跳荡起伏,是有变化的,矛盾中有统一。又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举头”,一“低头”,思想感情就有变化。如果一定要把首句和结句连到一起,这就不符合诗歌创作的实际了。

《登岳阳楼》诗,从“登”字写起,说到久已闻洞庭之名,今乃得登楼一望;接着写望中之景,胸怀为之一豁;因登楼远望而低徊身世,有飘零之感;最后写出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对人民生活的关念,不免由喜而忧,而涕泗横流。老杜把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轨迹凝炼在四十个字里,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所以成为千古名作了。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云剪说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