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韩愈一首《晚春》 活用拟人修辞 一改暮春伤感基调

韩愈一首《晚春》 活用拟人修辞 一改暮春伤感基调

时间:2021-01-02 09:46:05

相关推荐

韩愈一首《晚春》 活用拟人修辞 一改暮春伤感基调

春,是诗僧志南笔下的杏花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诗圣杜甫笔下的青山飞鸟,“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也是诗狂贺知章笔下的袅娜柳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是理学大师朱熹笔下的姹紫嫣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诗人眼里,春天既有绿了江南岸的柔风,又有打落无数花瓣的夜雨,还有满园关不住的五彩缤纷和数不清的莺歌燕舞……

春天虽美好,但暮春时节,大部分花朵相继飘落,若想要再见,只能等待来年,故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诗词中一般都带有凋零伤感的感情基调,但韩愈这首《晚春》则不同其他写暮春景色的诗词,让人读出一种勃勃生机之感。

诗词在线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人简述

据《唐才子传》记载,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自小就失去父母,在嫂子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爱读书,每天都要背诵百家经典。他前后两次都未考中进士,一直到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才进士登第。虽然中了进士,但他却一直没有官职,曾多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任用均未能如愿。后在宣武军节度使的推荐下做了推官,主要管理诉讼事宜,待到宣武节度使董晋去世后,汴州的军队叛乱,韩愈投奔了徐泗(今江苏省北部)节度使张建封,官至监察御史。后因上书进谏得罪唐德宗,再加上他才气出众遭人嫉妒,因此多次被贬,仕途坎坷。

文学贡献

魏晋南北朝,尤其是齐、梁、陈时期,诗文只求文字华美,导致内容空洞、思想平庸,到了唐朝虽有好转但受魏晋影响较深,文体书写仍以骈语为主。韩愈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扫荡六朝以来奢靡庸俗的文风,因此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为什么韩愈会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我觉得这可能和他自身所学及师从的老师有关。他爹爹韩会去世后,他跟着嫂子郑氏避难,生活困顿。19岁时,韩愈来到京城长安,经过打听得知当时长安城最出名的散文家是独孤及和梁肃,于是他接机会接触到这两位文学大师。独孤及和梁肃著文崇尚仿古,尤其擅长模拟董仲舒等的著述风格。因此,韩愈耳濡目染自然深受其影响,立志倡导古文运动。其实,说到底还是为了“搏出位”,他自己学的就是偏魏晋前的古文风格,当然要主推,不然学了岂不等于白学?

诗词分析

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诗词中一般都带有凋零伤感的感情基调,但韩愈这首则不同其他写暮春景色的诗词,让人读出一种勃勃生机之感。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这两句是说花草树木似乎知道春天不久就要过完,所以它们千方百计地争奇斗艳。“草树”自然不会像人一样知道春天什么时候过完,它们也不会争着开花斗艳来博取最后几天有限的“关注”。这里诗人用“知”“斗”将草木人格化,妙趣横生。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和“榆荚”虽然不能开花,但也不甘落后,在暮春时节让柳絮等化作“雪花”随风飞舞。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植物塑造成个性饱满的“弄潮儿”,不到最后一秒绝不轻易认输,像极了李商隐笔下的“春蚕”和“蜡烛”:春蚕到死才吐尽蚕丝,蜡烛烧成灰才停止生命。但韩愈这首《晚春》更为巧妙,他不单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且前两句和后两句进行对比:会开花的植物在春天快结束时,争相开放;“无才思”的植物虽不会开出鲜艳的花朵,但是同样能在暮春时留下自己的身影,供人记忆。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含有抓住时机、不言放弃的深层意义。韩愈寥寥几笔,就一改暮春伤感的感情基调,用花草树木珍惜时光、敢于绽放自己的寓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也有人将“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理解为无才思的“杨花”和“榆荚”不自量力,含有讽刺之意。不过,诗词向来见仁见智,你同意哪种理解呢?不妨在评论里讨论下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