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北京看病就医更有序更方便

北京看病就医更有序更方便

时间:2018-12-19 03:18:55

相关推荐

北京看病就医更有序更方便

下一步,北京将强化家医签约服务内容,研究扩大长处方病种和药品,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北京卫计委供图

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家医签约服务、15家医院转型康复医疗等措施改变就医体验

医疗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京津冀医疗融合的蓝图也逐步铺开,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医联体建设……这些以让群众就医更有序、更方便的举措,也在一点点地改变着北京普通人就医的体验。

今年年初,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工作规划中提到,要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卫生服务内涵,以实实在在的服务留住签约人群并有所提高;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扩大跨区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实施范围;完善专科医联体,推动紧密型医联体试点,促进发挥医联体纵向联通和横向连接的作用。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这些规划正在积极推进,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

家庭医生

签约居民累计达到826万人

北京市于开始探索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由社区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服务团队与社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制定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服务包和个性服务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居民实际需求提供签约服务,个性化服务包有的以居家服务为主,有的以临终关怀为主,有的以慢性病管理为主,有的以妇幼保健为主。”雷海潮介绍。

截至9月底,北京市签约居民累计826万人,其中重点人群442万人。根据市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被访者中,约51.2%已签约家庭医生,80.7%已签约被访者知晓自己的家庭医生(团队)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队伍,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会同多个部门和16个区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这将会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为健康北京提供人才支援。雷海潮表示,下一步将会落实好相关要求,强化签约服务内容,研究扩大长处方病种和药品,进一步为居民在基层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耗材联采

京津冀地区平均降价15.9%

今年6月30日起,京津冀地区公立医院第一批医用耗材实施联合采购,三地800余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同步实施。

本次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共涉及179家企业申报的六大类品种共32357条产品。

过去,生产厂商在京津冀三地采取的是不同的价格政策,比如同一品牌的支架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价格都各不相同。这次通过联合采购,三地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将趋于统一,而且采取就低趋同原则。“产品仍然是原来在用的,供货厂商和生产厂商有可能没有出现变化,变化的只是价格。”雷海潮介绍。

截至10月8日,北京市已完成六大类医用耗材订单金额8.8亿元,节省采购费用1.4亿元,采购价格整体平均降幅15.9%。

雷海潮介绍,以前一枚冠状动脉支架需要1.1万元,实施联合采购后,现在不到8000元,为患者省下实实在在的3000多元。

雷海潮表示,“厂商一开始是有抵触的,但过去他们要一家家医院去谈,现在是京津冀三地市场一起,市场份额更大了,多数厂商还是接受以量谈价。成交的价格必须上网备案,这个结果是公开的,所有的医疗机构和厂商都能看到,整个过程很透明。”

雷海潮还表示,联合采购的医用耗材品类,以患者需求量大、价格偏高的优先,以后加入联合采购的品类也将遵循这一原则。

康复医疗

今年又有3家公立医院转型

很多人觉得治病找到了好医院好医生就万事大吉,但事实上,像脑血管疾病、器官功能衰退、肌骨关节疼痛等慢性疾病,由医术再高明的医生来治,也需要很长的康复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人的增多,康复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承接这一需求,北京市从开始着手搭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由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

其中,康复医院的建设尤为重要。康复医院一般由二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而来,是辖区内康复患者转接诊的枢纽,对上承接三级医院急性期转下来的病人,对下要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康复进行业务指导。

截至目前,已有15家医院开展康复转型工作。其中,、分别有6家公立医疗机构转型康复医院。今年,还将有3家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转型。

雷海潮表示,以上这些公立医疗机构限期3年完成转型的同时,一些医院的部分治疗床位还要转换为康复床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护理能力建设也要加强。到,实现每千常住人口0.5张康复护理床位,每张康复床位至少配备医师0.15名、康复治疗师0.3名和护士0.3名的建设目标。

医联体

58个医联体覆盖京城16区

北京市的医联体一般由一家三级医院为核心医院,与周围若干一、二级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医联体内可以通过病床、设备、人员的综合统筹、调整,优化配置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最大程度保障辖区居民健康权益,这是推进分级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重要举措。

截至6月,北京市已建成58个医联体(也叫综合医联体或纵向医联体),包括核心医院55家(包括委属委管医院9家、市属医院9家、厂矿企业办医院3家、部队医院1家、社会办医院2家、区域医疗中心16家、其他区医院15家),合作医疗机构528家,覆盖了北京市16个区。

在528家合作医疗机构中,有45家三级医院、66家二级医院、415家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了医联体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格局。

雷海潮表示,各医联体主要开展了双向转诊、定期派出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出诊查房带教、基层医师到上级医院进行专业培训及免费进修、基层预约大医院专家号源、远程会诊等信息化建设、推进检查结果互认等帮助基层提升水平的工作。1-6月,综合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患者共计7.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1%。同时,北京市还积极推进专科医联体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合理配置。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虹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