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爱你西蒙》分歧的时候 又该如何?我不知道?

《爱你西蒙》分歧的时候 又该如何?我不知道?

时间:2022-10-27 23:12:06

相关推荐

《爱你西蒙》分歧的时候 又该如何?我不知道?

下面我想谈的这个话题,有可能会挨板砖,我也不怕挨板砖,因为我觉得很客观.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中国确实是落后西方了,最近几年身边零星不断地冒出一批开始了解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朋友,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实际上难得精髓,很多都是试水萌芽状态,或者说学习处于四不像,硬卡规则是不行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毕竟人是有思想的。

一旦体会到好的教育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就再也不想重蹈覆辙,很多人坦言过去我们所受的教育极大缺陷,所以造就出一代一代整体上没有个性,只能跟随集体主义步调,内心压抑,畏缩,不敢做自己,拼命地用物质的方式标榜自己的人,我们不知道我们生来是本自具足的

让我们现在感到新鲜,高大上的教育理念是西方已经习惯了几十年的教育方式,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认识,敢于承认差距的存在.

特别喜欢国外的一些电影,他们能真实地反映家庭教育观念,带给人现实中无法触碰的感动.爱的本质是一样的,可是表现形式却可以天翻地覆,很多伤害以爱之名,却不自知,因为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当然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好则好之,坏也坏的彻底

好的电影,比如“奇迹男孩”,比如“爱你.西蒙”,让人向往.

家庭对于孩子的接纳,允许你有各种情绪,并教育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你可以做你自己,坚持你本来的样子,不讨好,不将就.

同志电影竟也能拍出青春爱情的感觉,什么娘炮啦,恶心啦,并没有.

所以价值观非常重要,演员的选择更重要,我们不能不看脸,西蒙的帅可以抹煞一切不和谐因素.

詹妮弗.加纳,想当年“女孩梦三十”小妞电影当道的时代里,颇为惊艳,满屏的大长腿,如今也已人到中年,开始演绎温厚纯良的母亲角色了,不得不感叹,大浪淘沙,一代一代新人辈出,吾辈只能不断调整选择合适的位置,当然自信的人永远会以不同的方式绽放自身光芒.

今天我想表达的不是詹妮弗.加纳老了,不是西蒙多帅,也不是电影呈现出的家庭教育多么重要,而是下面这一大段.

充满了理性严肃主义的学究气质.对,就是这个,是施展老师对美国独特的精神气质由来的一段深入研究.

对施老师的研究,反复学习了很多遍,非常震撼,放在这里虽然有些生硬,不协调,但确是我对影片的真实思考.

对于影片想表达的有关包容和接受,有关社会存在多样性的主旨,我自然是认同的,但是稍等,读了下面这一段,大家会怎么看呢?

基于理性的权利观VS基于信仰的权利观

清教传统里面有一个很核心的观念,就是信仰的无条件性。所谓信仰的无条件性,意味着有些东西根本不是通过理性讨论获得的,而是通过信仰获得的,绝对不容任何讨价还价,不容任何谈判且绝对不可以交易。

这种信仰的无条件性,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比较难理解。我可以把美国和欧洲做个比较,就会比较清楚了。

简单粗暴地分类,咱们可以说,当代的欧洲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价值,人类的自由、权利等等这些东西,它们是能够通过理性论证出来的。

但是美国不是这样,美国认为人的权利、自由等等各种价值,它们不是基于理性的,而是基于上帝对人的赐予。基于理性的东西,你跟他能用理性来辩论,基于信仰的,就没法辩论了,也不能讨价还价。

当然你要注意,这是我非常概括、概括到简单粗暴的一个说法。欧洲人也不都是走理性路径的,美国人也不都是走信仰路径的,只能说他们各自的主流是这样。即便在美国,看看它的东海岸、西海岸的那些大城市,越来越向欧洲的那种路径靠拢,就是他们也越来越有那种基于理性的观念了。

就比如像 LGBT 这些性少数群体可以被宽容等等,这些在东海岸、西海岸的大城市都已经被认为政治正确了。但是在美国所认定的传统的南部地区比如德克萨斯等等地方,这事就是没法讨论也不容讨论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南部更能代表美国的清教徒传统。

仅仅这么说一下美国和欧洲在权利来源的理解上的区别,可能你还是不知道这有啥意义,我举个例子你就清楚了。

夏天,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一个判决,让同性恋婚姻在全国合法化。LGBT 人士肯定欢呼雀跃,说终于美国这个堡垒被攻克了,婚姻是 LGBT 这些性少数群体本来就应该拥有的权利,终于他们也拥有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高法院是九个大法官,他们对于所审理的案件要投票,少数服从多数,同性恋婚姻这个案例上的投票结果是四比五,有四张反对票。投反对票的四个大法官里面,其中有一位写的反对意见,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

圣经里面说了,婚姻应该是两个异性之间的结合,同性之间是不能结合的,否则就像邪恶的索多玛城一样会被摧毁。

那么既然现在你们要用理性的反思把圣经里面那种不容讨论的东西给打掉,认为我们应该依照理性的原则把婚姻权利赋予所有人,性少数群体也不例外,所以不是非得两个异性才能结婚,同性之间也可以结婚。

既然要以理性反思来突破信仰的禁忌,那么我接下来问你,为啥婚姻一定得是俩人呢?为啥婚姻一定得是人跟人呢?你用理性反思突破禁忌,往前走的边界在哪呢?迟早你都会走到让自己感觉难以接受的地方,碰到你的禁忌,凭什么到时候就不让别的人来用理性反思突破你的禁忌呢?

实际上到最后你会发现,要坚持逻辑一贯性的话,理性反思走到后来几乎守不住任何边界。

反过来这也就意味着,当你面对信念上的敌人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强硬起来的。因为你的敌人会用你的东西来打击你。他们会说,你不是讲理性反思讲宽容吗?我跟你信念不一致你也必须得宽容我。

基于理性反思的这种权利观,它在绝对意义上是没有办法驳斥敌人的这样一种质疑的。而基于信仰的这种权利观,跟敌人之间就没这个讨论的空间了。什么宽容?没这事,我再宽容也宽容不到你身上,说不行就是不行。

这么解释一下,你可能就知道美国和欧洲这两种权利观的区别了。那么这和美国的强社会有什么关联呢?关联关系非常复杂,我在这里只能从最简单的一个角度来解释一下。

如果你认为你的个人权利是基于理性反思和理性推导的,那就有个前提,理性能推导出来的东西,理性也能把它给否定掉,最终要想让这种权利稳定下来,就不得不由政府来规定个人权利的边界,社会对政府就会有比较强的依赖性。法国在这方面非常典型,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当中的分析,往深了说都有这个意思。

而依照美国的路数,基于上帝所赐予的个人权利,不仅轮不着政府来规定,相反政府还有可能构成对个人权利的威胁,所以社会就得想法自我组织起来约束政府,于是就有了强社会对于政府的反制能力。

美国与欧洲在权利观念上的区别,在它们在今天国际政治上的一系列表现当中也能够看到。

那么到底是该理性还是基于信仰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往我们对信仰有着太肤浅的见识,从根源上去了解它存在的时代背景,以及对人类思想的决定性,而不是不屑一顾地说一句:“什么信仰啊,神经病……”

殊不知,这样说的人,你的肤浅暴露无遗,拉低了整条街的智商平均数.

康熙大帝拥有高超的统治智慧,他曾经说过:“一座庙,胜过十万兵!”

信仰的力量,任何东西都无法匹敌,不容商量,撞上去会死的很惨,比如伊斯兰世界的纷争,比如印巴冲突的血流成河…

各自守护自己的底线,分歧的时候,又该如何?我不知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