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孩子特别在意老师的表扬 没有表扬 就不开心怎么办?

孩子特别在意老师的表扬 没有表扬 就不开心怎么办?

时间:2018-10-09 22:56:10

相关推荐

孩子特别在意老师的表扬 没有表扬 就不开心怎么办?

孩子太在意老师的表扬?

事实上在意就对了,如果不在意反而就有麻烦了。

孩子在意老师的表扬,也就意味着他们同样在意老师的批评惩罚,因为表扬和批评惩罚都是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如果孩子对老师的表扬不在意了,那么他们也就不会在意老师的批评惩罚,老师对于孩子也就没有常规的教育手段。

试问,当一个孩子既不在意老师表扬,也不在意老师的惩罚,老师还拿什么教育孩子?约束孩子的行为?看看那些 进入叛逆期的孩子,他们不在意老师的表扬,也不再在意老师的惩罚,结果老师拿学生毫无办法。

那么为什么小孩子特别在意老师的表扬呢?

从他律到自律

事实上,孩子在意老师的评价是孩子道德认知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过程。

儿童的道德认知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什么是他律?

他律是指不是本人意愿的,受他人的监督、约束和管教。

儿童在10岁前是处于他律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儿童还没有清晰的道德规则意识,他们当然也就无法自我约束的遵从各种道德规则,因此就必须要受到父母的约束。

比如当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玩具时,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去抢过来自己玩,才不管是谁的。这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私人物品不可侵犯”的规则认知,他们只是追求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看到喜欢的就要。这就需要父母来约束他,给他灌输这种所有权概念。

他律阶段的孩子因为没有自己内在的道德规则观念,所以他们对行为对错的判断主要是基于客观结果。父母、老师表扬了的行为,他们就会认为是对的;父母、禁止的行为,他们就会认为是错的。所以他们也就特别在意老师的评价。

什么是自律?

自律就是依靠自己内在的道德标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儿童在10岁以后开始进入了自律阶段。

儿童之所以在10岁以后开始进入自律,是因为随着儿童智力的发育和对道德规则认知的加深,他们开始把父母不断灌输的道德规则概念开始内化,形成了内在的道德标准,并依此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何区分孩子是处于他律阶段还是自律阶段呢?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设计了一个“对偶故事法”,可以帮助测试。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 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2)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处于他律阶段的孩子会认为约翰犯的错误大,因为他打碎的杯子多;而处于自律阶段的孩子,会认为亨利犯的错误大,因为约翰不是故意的,而亨利是主观上想偷吃果酱。这种对于亨利主观责任的判断恰恰是建立在儿童用自己内在的道德标准衡量的结果。

总结

明白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我们就会认识到,处于他律阶段的孩子在意老师的表扬是应该的。这阶段只有他们在乎老师的表扬或者批评,他们才能根据评价建立内在的道德规则标准,并最终内化为内在的价值标准,从而自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