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为什么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乾隆时期最多

为什么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乾隆时期最多

时间:2019-11-06 15:17:58

相关推荐

为什么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乾隆时期最多

康乾盛世时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虽然国势达到高峰,但清朝统治者在思想上的专制是十分严酷的,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兴文字狱。所谓文字狱就是统治者从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来镇压对自己不满的知识分子。有清一代,文字狱达160多次,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康乾盛世时期,而其中以乾隆时期最多,而且处罚最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两个案子来分析一下:

一、曾静案。乾隆大兴文字其实与一个案子有关——曾静案。事情还得从吕留良说起,吕留良,字庄生,浙江石门人,明末诸生。明亡后,因种族思想主导,不仕清朝,同时提出了华夷之防的思想。不久,他开始行医,后又削发为僧。他认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与父子关系不同,反对君尊臣卑。他还主张驱逐满族统治者,恢复汉人统治。吕留良卒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没想到受雍正时曾静文字狱牵连,被戮尸,著述被毁。

曾静十分崇拜吕留良的思想,派他的弟子张熙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举兵反清:您是汉人岳武穆的后人,怎么能帮着清朝做事呢?(清朝统治者是金朝女真族的后裔)想不到,岳钟琪向朝廷告发了此事,雍正派人提审曾静。曾静供认是受了吕留良著作中华夷之防及井田、封建论述的影响,又与吕氏门徒严鸿达、沈在宽很投合,遂有此举。很快,曾静、张熙被解至京师,吕留良、严鸿达、沈在宽的藏书被抄,日记被缴。

由于曾静改口称颂雍正为圣君并著文驳斥吕留良的缘故,雍正认为吕留良的罪过远超曾静,曾静还开以作为代表现身说法,宣扬朝廷。雍正把曾静投书事和吕留良案的上谕,审问曾静的记录整合在一起,编辑了一本书《大义觉迷录》四卷,刊发全国各显学,目的是以此消除反清思想,分化抗清力量。结果,将吕留良、严鸿达及吕留良之子吕葆中戮尸示众,子孙遣送边陲,妇女入宫。沈在宽凌迟处死。曾静、张熙无罪释放。

本来此事已经定案了,没想到不久雍正去世,乾隆即位。乾隆非常不满其父雍正对曾静案的处理,他将曾静、张熙凌迟处死,并下旨收回《大义觉迷录》进行销毁。乾隆认为皇帝与反贼论证是浪费时间,宫廷里面的事情也没有必要让外人知道。

二、徐述夔诗集大案。此案发生在乾隆四十三年。徐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江苏扬州府东台县人,乾隆三年中举。徐述夔著有一部诗集《一注楼编年诗》,内容多是咏叹明末之事,如《正德杯》:“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又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的诗句。其子徐怀祖在乾隆二十八年将此诗集刻印出版。徐怀祖以2400两银子买下蔡芸田地数顷,不久就去世了。乾隆中期查禁书甚严,蔡芸堂兄蔡嘉树利用这个机会要挟徐怀祖之子徐食田,说是卖出的几顷田地里有祖坟,要求要用960两银子来赎,否则要告徐家私刻藏书、禁书。

因为有谕旨说只要在规定的期限把书送到官府,可免于追究,徐食田将《一注楼编年诗》送到县衙。东台县令徐跃龙要徐家给蔡家划出坟地10亩,蔡嘉树觉得目的没有达到,便向江宁布政史陶易告状,说“壶儿”就是“胡儿”,含诽谤之意,其他句子也多有悖逆之意,实为罪大恶极。陶易觉得徐食田已经交书,可免追究藏书之罪。他在蔡嘉树的诉状上批语说:书版已交,如有违碍,就销毁,事与你无干。本来此事已了结。

同年八月,江苏如皋县民童志夔向江苏学政刘墉交出徐述夔诗集及沈德潜《徐述夔传》,事情就闹大了。乾隆帝看到诗集后,认为徐述夔“暗肆诋讥”、“丧心病狂”、“罪大恶极”,十一月,大学士、九卿遵旨拟议,说“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借“朝夕”之“朝”作“朝代”之“朝”,况且不说“到清都”,“上清都”,而说“去清都”,显然寓意复兴明朝之意。作出将徐述夔与其子徐怀祖锉碎其尸,枭首示众,其孙徐食田处决的判决。最后,乾隆下旨:徐述夔与其子徐怀祖戮尸,孙子徐食田、徐食书斩监候,秋后处决。徐家其余人等发功臣为奴。徐述夔书、版销毁。

从以上两个案例以及乾隆下令编撰《四库全书》销毁禁书无数的情况来看,可以看出乾隆时期文字狱最多的原因有3点:1.乾隆本人好大喜功;2.乾隆的极端专制思想;3.维护统治的需要。正因为乾隆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从乾隆后期开始清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呢?欢迎评论和留言。

乾隆皇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