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怀念年少时的勤工俭学 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学会

怀念年少时的勤工俭学 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学会

时间:2019-11-03 23:02:46

相关推荐

怀念年少时的勤工俭学 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学会

看着现在不少的孩子无忧无虑的上学,大手大脚的花钱,经常想起自己年少时勤工俭学的事儿。

我刚6岁就同许多小伙伴步入学堂。入学的孩子年龄参差不齐,当时家乡学校十分简陋,教室是土房并且较为拥挤,四年级以下的学生课桌都是土坯砌筑的;就连学生的书包也是五花八门,有旧衣服改制的,有碎小布头拼凑的,也有的用一块布包裹,最好的是用毛巾折合缝制的,不过好在那时的书、本不多。

当时的孩子们亦有攀比,但奢望不高,只限于买支好笔、有个好书包等。每当提出时,许多家长总以“能上学就不错了,我们少时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给有钱人打工”。大人们这些反复唠叨,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刻下不可磨灭印记,同时也萌发了为家庭分忧的意识。

那时故乡七至十岁的少儿,夏日每天放学后多为家里挖野菜,较好的苦菜、马齿苋、蒲公英等,有时人食用,其它的均以喂猪;冬天搂一些干柴或捡牛粪作燃料煮饭和取暖。再大三、四岁的孩子,夏天打土坯,秋天割草,冬天到野地或上山打柴等,暑假农忙时跟着大人在农田干活儿。待上冻后卖点猪肉和柴、草,既挣了学杂费,又为家里尽了微薄之力。

当年虽然绝大多数家庭比较清贫,但家长们并不看重孩子们这点收入。他们既担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儿无事生非,打架斗殴或做危及自身安全的事;又害怕孩子们养成五谷不分,好逸恶劳的恶习。我成年后,才真正领悟了父辈们常说得“人闲出事故”的含义,方知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

其实,我自觉的勤工俭学是在十五岁上高中时。学校离我家十六里路程,当时多数同学只能住校,少数离校近或有自行车的可以每天回家走读。学校的伙食较差,有不少同学难以忍受而放弃了学业。上高中时困难的同学最头疼参加花钱的集体活动。虽然当时仅是花二、三元的照相、会餐等,但确实让许多同学捉襟见肘。为此,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还想了很多办法。

最有意思的是暑假期间的一次打草活动。除我们四人外,又加了志荣。那日清晨,天气格外晴朗。各自骑着自行车,携带准备的粮食、炊具、简单的行李及工具到离家二十余里的黄河外滩,那里灌木横生,水肥草美,野兔和禽鸟随时可见,我们顾不上欣赏和品味,吃了自带的干饼,喝了几口凉水,卯足劲儿干了起来,齐腰高的碧绿色野草,在刷刷的割草声中片片倒下,中午气温上升到三十多度,也不休息,直至下午七时开始做饭。利用就地土坡挖了炉灶,用自带小锅和面,有捡柴烧火的,有用手拉面片的,还采集了野生苦菜,尽管面片大小不一,奇形怪状,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晚上,挤住在一个不到四平米的窝棚。不料半夜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好在棚中没漏滴水。第二天上午下着蒙蒙细雨,看来不能再干了,如果阴雨连绵打下的草也会烂掉。之后,刘兵托人将草卖出,人均2、3元。这点小钱着实让我们高兴了一阵子,因为当时一个社会工资是三十几元。

往事如烟。这些事虽然已过好多年,但每每想起就像昨天发生。这些勤工俭学的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它让我们懂得生活的艰辛,为人处事,奋发上进等许多道理。尤其近年来看到一些有关学生的负面报道颇为忧虑:有的小学毕业的孩子在夏令营中不会剥鸡蛋皮;中学生离家上学需要家长陪护和料理生活;个别大学生遇到坎坷就闹情绪,甚至走极端等。说真的,这些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问题。我以为,根本原因在于,条件变了,生活好了,我们许多年轻的父母和老师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啊?(红尘禅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