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投资总监对话最牛策略师张忆东:现在可以等等 明年市场风格是……

投资总监对话最牛策略师张忆东:现在可以等等 明年市场风格是……

时间:2023-08-05 21:00:40

相关推荐

投资总监对话最牛策略师张忆东:现在可以等等 明年市场风格是……

“减税不是普惠制,明年甚至可能会薅一些羊毛,补一些寒窗。”

“(猜底)跟中世纪的修士一样,说你的手指上面有几个天使在跳舞一样无聊。”

“我大胆预测一下,到明年底或者,这一轮利率债的下行可能要破三。”

“从短期到明年一季度来说,金融股我都不看好。 但是从一年角度来说,明年上半年,或许可以趁波动配一些金融股。”

本周二,兴业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全球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参加聪明投资者价值研习社,在接近两小时的超长演讲之后,与读者交心,说了以上大胆“预判”。

以下是国泰基金量化投资总监梁杏和读者一起,在现场和张忆东的对话摘要。

减税:会薅一些羊毛,补一些寒窗

梁杏:减税带来多大作用?如果减税对经济的有效期只有一年左右,之后靠什么继续拉动经济增长?

张忆东: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减税,第一,减税能带来预期的变化,减总比不减好。

今年,财政部说减了多少税,但很多企业家却说税赋变重了,因为看的维度不一样。

明年和今年最大的区别是信用环境不同,中小企业感受到的资金压力不一样了,这时候减税,效果反而会更明显一些。减税力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第二,减税不是普惠制,明年甚至可能会薅一些羊毛,补一些寒窗。

明年更多和政府想要做的两个事有关的领域,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减税红利:

第一,是能稳就业的一些小微、民营企业,让这些企业感受到还有减税政策,忍一忍,不要关门,但这并不代表说它们的利润就能够有多么好。

第二类也许有效性更好一些,通过多管齐下,比如科创板这些,给企业提供融资的便利性,提供监管和政策红利,再叠加减税政策,这些会给到典型的硬制造业、和产业升级相关的这些领域。

我认为,现在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找到一些成长的点,改善景气度的点,还是要聚焦于政策红利,而政策红利里面减税可能是一个比较明确的红利。

但是,为什么说要聚焦?因为这不是一个撒网似的大减税,而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可能是局部的减,局部的加。不排除明年有些领域反而加税。

明年资产配置要注意防守

读者:当政策底出现以后,后面的是市场底和业绩底,你怎么看这两个出现的时机?

张忆东:我想,和猜政策底、猜市场底相比,常识更重要。

比如说有没有市场底,还是说市场底和政策底吻合,很难判断。我们还是模糊一点,模糊的正确胜于精确的错误。

很多人喜欢去划线,觉得政策底和市场底有多大的偏差,用很短的历史去判断,市场底比政策底高还是低。

这都是跟中世纪的修士一样,说你的手指上面有几个天使在跳舞一样无聊。

反正长期来看,这里是底部区域,可能有些长期投资的价值了,就足够了,它适合一些长线配置资金来找一些机会了。

但是你要考虑向上动能如何,可能就不是底的问题了,这是两回事。

有可能它在底部区域很长时间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说,底出来了以后就是V型反转,就是一个大牛市,这是两个概念。

它可能是像至上半年的区域波动,就是我讲的螺蛳壳里做道场。明年如果非要去猜节奏,没有太大意义。

我想说的是,即便可能跌,也很难形成像那样的危机,因为整个政策基调已经开始对冲了。

但要说涨,全球基本面在那摆着,明年不是贝塔年。今年是贝塔年,今年宏观策略很重要。

明年做资产配置更有意义。资产配置的意思就是,要注意防守,关键还看你的收益率预期。

只要收益率预期不高,明年的资产配置反而很清晰,就在固定收益里来找进攻性,可能就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诉求了。

预期收益率越高,就必须要去股市里找阿尔法了。

距离利率债牛市结束还早

梁杏:请谈一下对利率债的看法?

张忆东:我认为,明年新增的配置型资金,特别像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净值化考核的情况下,未必满足于利率债(注:是指风险很低的金融债、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和央行票据。)收益,可能会多拿出一些资金来寻找收益率高一些的配置。

坦率说,利率债在明年一季度有点鸡肋,过了明年一季度,我认为可能它会更舒服一些。

我倾向于利率债的牛市离结束还早,但它会进入到阶段性的瓶颈期。

可能从现在往后看两三个月,更多符合低风险偏好的人,用于纯防守。毕竟现在像余额宝之类的“宝宝”,已经是3%以下的收益率了。

但利率债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对于收益率要求相对高一点的资金,我认为可以在配置利率债的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些进攻性。

我在这里大胆预测一下,到明年底或者,这一轮利率债的下行可能要破三。

我觉得,利率债可以作为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底仓配置,但不适合权益投资者。

坦率说,做权益的投资者对收益的预期都很高,相对于配置利率债,还不如配置可转债或者美元债,来安抚一下他们对收益率的补偿要求。

粗暴划分,明年肯定是成长风格

梁杏:请预判一下的市场风格,粗暴划分的话,是价值风格还是成长风格?

张忆东:粗暴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成长风格,但是成长风格不容易赚钱。因为有3000多支股票号称自己是成长股。

我们一讲成长股就是小股票、高估值、没有盈利,但是这里边绝大多数是垃圾。可能是要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股票才能赚到钱,你会发现它很热闹,但是真的很难赚钱。

我认为明年在不是很占主导的领域,反而傻人有傻福,有可能还赚到点钱。

比如说大家鄙视的一些行业,像消费、金融或者地产以及建筑,大家觉得这些没有什么未来,但这些东西如果足够便宜,就是类债券,基本面肯定起不来,长期也死不了。

投资者往往喜欢凑热闹,有些东西涨的时候大家越来越兴奋,但事实上,明年那些兴奋点,往往到头来就是坐电梯上上下下,享受的是一个过程,但不一定能够赚到钱。

一定要注意,在比较惨的时候是一个逆人性的时候。我建议,从现在到明年年初的时候,可以等一等。

中短期整体不看好金融股,相对看好保险

梁杏:今年以来,资金大量流入金融ETF,证券ETF也有比较大量的资金流入。想请您分析一下他们的投资价值。

张忆东:坦率说,如果只是从短期的明年一季度的角度来说,金融股我都不看好。

但是从一年的角度来说,明年上半年,或许可以趁波动配一些金融股。

长期我认为最好是配置保险,甚至未来三年保险好于银行,银行好于券商。

为什么这样讲?

第一,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在整个竞争格局上,券商是最脆弱的。

中国的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不输于任何的其他保险,友邦老早就可以过来了,根本搞不过平安。

在加大金融业的开放的背景下,抵抗力最强、最有竞争力的是保险。

其次是一些大型银行,但即使是大型银行,也是用分业经营去跟人家混业经营去打,还是吃力一些。当然券商更吃力一些。

第二,从未来人口结构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是明显趋势;叠加中国进入中国中产社会,中国人均GDP是9000美金左右,其中东部沿海已超过1.5万美金。这是底的数据。

这意味着和美国的80年代初是相似的,是进入到保险的深度和保险的密度快速增长的阶段。从长远来说,保险的基本面景气度是非常清晰的。

保险公司就是短期问题。利率下行,无论是保费,还是投资,对保险的基本面是不利的,可能短期都受到影响。

而且,机构险资相对抱团保险股,有点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就像今年二三月份保险被抛售起来也是有压力的。

短期,我不建议积极配置保险,但是中长期只要有波动可以买。

从银行角度来说,中短期的基本面可能会比保险更弱。

因为银行需要反哺实业,经济差的时候,息差可能之后也要收缩,再加上不良贷款的不良率的问题,可能都会是个压力。

明年银行涨是很难的,要看增量资金能够多大程度上去扛一扛。

总的来说,银行比保险的性价比要弱一点。

好消息是,因为银行整体估值也不贵,它的分红收益率有点类债券,现在不确定的是,它们会不会平滑利润。

我倾向于,可能明年下半年银行的配置价值会更好一点,而不是明年上半年。

而券商,除了长期要应对海外大券商的竞争压力,股权质押风险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轻易解决的,可能整个市场的波动,还会持续影响券商业绩和估值。

券商有做交易的价值。但做交易其实真的不适合个人投资者,还不如做smart beta或者量化交易。

买小巨人,不代表买股票

梁杏:您未来是否看好新经济的一些小巨人?小巨人是否可以理解为小市值股票?从长期来看,您觉得A股的投资重点会在成长股吗?

张忆东:小巨人是指小行业的巨人,而不是小股票。

坦率说,现在这样的环境,如果一穷二白地创业,想要屌丝逆袭太难了。

投资肯定是要做大概率的选择,我们现在只能找新兴行业里的行业龙头,最好就是老大,行业里的老二都要谨慎。

比如说像计算机、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或者新能源车相关的,有些细分领域,这个细分领域本身可能还是新兴的。

相对于金融、地产这些行业来说,它们的行业空间依然很小,但是成长速度和空间还是比较可观的,进而会带来这种龙头公司赢家通吃。

为什么我有这样的判断?因为资金性质不同了。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到28年之大变革,以前是穷钱,是短钱,是赌小盘,股东愿意配合,韭菜愿意去跟,那是炒作思路。

但是现在机构化越来越明显,基金公司、私募、社保、养老金、外资的家族办公室和主权基金这种大钱,再加上一些old money这些老钱长钱,要求的是对于确定性的溢价。

,成长股是大小通杀。,我们说“一溪流水泛轻舟”,是小放松,不是大刺激、大放水、大放松。

小放松,只能是有限的钱去追逐更加有限的一些细分领域,而这些细分领域的龙头才是配置资金乐于追逐的。

大创新、小巨人不是代表小股票,而是细分领域里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明年会很有意思,从指数角度来说,上半年中小创、中证500有可能会比沪深300、恒生指数要走的强,而且还能看到活跃度提升,但是赚不到钱,很难赚钱。

因为热点轮换非常快。A股现在3600多支股票里面,大概300多支股票是中型市值,除了沪深300,剩下3000支只是所谓的细分领域中的小巨人,是细分行业里的龙头。

但这里面有竞争力的公司千里挑一,能挑中其实是小概率,看上去很热闹,但是真正的能赚到钱是两种模式。

一,不是赚盈利的钱,是赚韭菜的钱,这是博弈,赚博弈的钱非常难。

因为可能是前面十次都是对的,最后一次也对了,结果就被请去喝咖啡了。还有就是你可能赚着赚着,到后来也还是被别人割了。我不觉得明年做交易能够很赚钱。

二,有长期思维的投资者以长打短,用长期角度,用逆向思维去投资,耐心找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景气在低位,行业空间比较好,最好能随着市场跌下来,

我反而觉得,明年反人性能赚钱,顺人性难赚钱。追涨杀跌,明年其实看上去很热闹,热点频出,但是很难赚钱。

明年会有很多的诱惑,钱多了就会有热点,会出现各种市场噪音,至少比今年二季度之后的噪音会更多一些。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要做的是两个大趋势:

第一,中国资本市场机构化和国际化是大趋势,按照大钱来考虑机会的选择。

第二, 至少在未来两年是一个回归市场化的结构调整,不具备大水漫灌、指数型的大机会,反而落脚点就是结构性的政策红利,对应的是一些结构性机会。

科创板要来了,创业板会蜕化,100亿创业板公司要小心

读者:能不能介绍一下未来科创板的投资机会,以哪种姿势去投资?

张忆东:第一,科创板更加适合PE、VC型的思路去投资。

它的机制是允许同股不同权,甚至可能会允许一些亏损,和现在A股很不一样,相当于是另辟一块,既不影响现有的游戏规则,又能对一些前沿型的、具有科创能力的企业加大扶持。

第二,在制度设计基础上,我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十个领域,可能是主要方向。

我倾向于生物医药,还有航天航空科技,也就是军工的一些细分领域,对于智能制造,我还是认为中国是跟海外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是比较明显的。在这个背景下,我建议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日本的股票,会受益的。因为日本在精密制造,特别是机器人领域,积累了很多的技术和先进经验。

很明显,中美经贸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日经贸关系升温,中国在2025的一些制造业升级的领域,有些东西可能会借助日本的力量。

我们倾向于,成长是明年的主流风格。

风格下面会分两个层面,

一,多数人是互相割韭菜,热闹一下,把钱交上去,为祖国的科技创新做了贡献。少数人有专业眼光,能区别出行业空间以及商业模式。

对于很多普通投资者而言,甚至有一些大钱的非专业投资者,做资产配置的时候,简单反而是美,越复杂,越是大家都以为会赚暴利的领域,它是小概率,你要算算小概率乘以暴利,和大概率乘以普通收益,最终两个差不太多。

一些很清晰的白马股,可能普通投资者也可以自己配置,研究分析门槛不高,关键在于耐心或者资金属性。

成长股还真的是需要专业性。我倾向于MOM模式,用一个长线的眼光,找那些最牛的公司,用投资的思维去买科创板相关的标的,那还不如交给最牛的、最专业的基金经理,选成长股的基金经理,不要自己炒。

读者:怎么看创业板?会不会对创业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张忆东:这是一个逆向思维,是很好的思考。

我跟你的想法一样,我并不认为,科创板出来就是判了创业板的死亡。

科创板的成立会让创业板蜕化,变成了成长板,它要真正要考虑PEG了。

而科创板是VC版,是从风投角度来考虑的。纳斯达克的一些公司,包括生物医药,甚至是奈飞,前几年没有什么盈利,不也照样涨吗?它看市值,看所谓的capex对现金流的带动。

科创板的分析方法,不是按照业绩分析的,而是看盈利模式和盈利空间,看现金流量表。以前创业板是看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现在创业板退化成要看利润表了。

前一年,创业板在商誉减值,我就说,创业板可能还会有最后一跌,之后就可以从这里面找一些小巨人了,找一些大概200亿或者100亿以上的小巨人,100亿以下的要小心一些。

特别是那些靠忽悠的、没有业绩的创业板是死路一条。因为没有业绩的公司,投资者直接跑去科创板玩了,干嘛还在创业板上呆着。

我认为,创业板会回归到正常化,回到成熟行业、成熟企业,而科创板是初创行业、初创企业。

声明: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